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為一種單形性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是由於希氏束-浦肯野系統衝動傳導障礙形成大返折而引起的,也是人類心室折返激動中唯一明確具有折返環的室性心動過速,多伴發有器質性心臟疾病,發作時心率可達 200 次/分鐘以上。
  • 該疾病多見於伴發有心臟疾病的中老年男性,約佔全部器質性心臟疾病所誘發的室性心動過速的 6%,佔非缺血性心肌疾病的 20%。
  • 本病的最主要病因是多種器質性心臟疾病,如擴張性心肌病、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炎,以及特發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統疾病。
  •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主要分為 A、B、C 三型。
    • A 型:衝動經由右束支向前傳導再經左束支逆向傳導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心電圖 QRS 波群呈左束支阻滯圖形(LBBB 圖形);
    • B 型:衝動經左束支的一根分支順傳,再經另一根分支逆傳,即分支型折返激動,心電圖 QRS 波群呈右束支阻滯圖形(RBBB 圖形伴電軸左偏或右偏);
    • C 型:折返傳導的方向與 A 型相反,即衝動經由左束支向前傳導再經右束支逆向傳導引起室性心動過速,心電圖 QRS 波群呈 RBBB 圖形,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型別。
  • 該病常反覆發作,發作時表現為心慌、胸悶、胸痛、眼前黑朦(即眼前發黑),甚至暈厥。
  • 該疾病的藥物治療整體療效較差,主要治療方法是射頻導管消融右束支。
  • 由於發作時心率明顯增快,加上原發心臟疾病多伴有心功能損害,故該疾病會造成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可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等併發症,若處理不及時甚至會引起心源性猝死。
  • 該病的預防主要是積極治療原發器質性心臟疾病,以維護心功能穩定,同時應避免精神緊張及有害刺激等。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多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疾病基礎上,因此要針對原發疾病積極治療。若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時需及時到醫院就診,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慢慢加重,或出現胸痛、暈厥等症狀時就要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心悸;
  • 胸悶、氣短;
  • 頭暈。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心悸、胸悶等症狀不能自行緩解或逐漸加重;
  • 胸痛;
  • 眼前突然發黑或暈厥。

建議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心血管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

當醫生懷疑是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時,一般可根據患者的表現、既往疾病史、心電圖或電生理檢查等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胸部體格檢查:醫生可根據胸部體格檢查結果對患者心臟情況有個大致判斷,有利於選擇進一步檢查專案和治療措施。
  • 血液檢查:抽血化驗體內血液中部分指標,如白細胞數、電解質、血糖、血沉、炎症指數、血漿酒精含量、心肌酶譜、甲狀腺功能,通過檢測可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動過速。
  • 心電圖:心電圖以圖形的方式反映出心臟興奮發生及傳播過程,是診斷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檢查方法,無創、快速、簡便。該病的心電圖具有特徵性表現,可以幫助疾病診斷。
  • 動態心電圖:部分患者有時行常規心電圖檢查時無異常表現,或無法對疾病嚴重程度做出準確判斷,便可採用動態心電圖檢查,記錄患者 24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內的心電活動,有助於明確診斷該病。
  • 心臟彩超:可以明確有無心包積液,心臟結構和功能是否存在異常,必要時還可以對心包積液進行定位,指導臨床醫生進行心包穿刺。
  • 電生理檢查:心臟電生理檢查是一種有創的檢查方法,可記錄心內心電活動,能夠對心律失常做出精確診斷。檢查時患者處於清醒狀態,常通過經皮穿刺血管(股動脈或靜脈、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等)將記錄和刺激用電極導管頂端放置於心腔內適當的部位。該病電生理檢查的特徵可表現為:H-V 間期延長,可達 80 毫秒(大於 70 毫秒提示希氏束-浦肯野系統傳導障礙),常可誘發室性心動過速。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發作時有什麼症狀?持續多長時間?能否自行緩解?
  • 發作頻率如何?是否反覆發作?
  • 有沒有心臟相關的器質性疾病?
  • 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
  • 以前是否到醫院就診?做個什麼檢查?接受過什麼治療?治療效果如何?
  • 親屬是否也有類似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患的是什麼病?嚴不嚴重?
  • 我得病的原因是什麼?
  • 我需要做什麼檢查?
  • 這個病如何治療?效果如何?會不會有後遺症?能徹底治癒嗎?
  • 這些治療費用如何?
  • 這個病會影響生育嗎?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 我在生活中應特別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患者應當臥床靜養,術後切口可能出現疼痛,是正常現象,但需要注意觀察血管穿刺處包紮的敷料是否有滲血、有無分泌物、紅腫等。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按時、按量服藥,不可停服或漏服,如有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請及時就醫。
  • 術後、用藥複查:術後一個月到醫院複查,主要複查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但如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應該及時就診。病情穩定後,每年至少複查一次。
  • 飲食:低鹽低脂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戒菸戒酒,忌食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 運動
    • 如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射頻消融術後半年內,應當避免劇烈運動,充分的休息有利於心功能的恢復。
    • 如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術後恢復良好,可在醫生指導下逐步增加運動量。可選擇比較舒緩的運動方式,比如太極拳、散步等。
  • 其他:該疾病如果控制不好對生活質量有一定的影響,應該之前面對疾病,保持樂觀情緒,必要時應積極尋求心理醫生輔導和藥物治療。

抗心律失常藥物可用於控制疾病發作時的室性心動過速,射頻導管消融右束支是目前唯一能夠根治該病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抗心律失常藥物:一般選用 Ⅰ、Ⅲ 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藥物治療僅能控制發作時的室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動力學,但不能防止室性心動過速的復發,整體療效較差。

手術治療

  • 射頻導管消融右束支:射頻導管消融術是治療該病的首選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患者需住院施行,手術時無須麻醉,患者保持清醒狀態,醫生通過經皮血管穿刺將電極導管送至心腔指定位置,釋放射頻電流快速阻斷衝動異常傳導束,達到治療目的。手術後是否服用心律失常藥物根據具體病情決定。
  • 心臟轉復除顫器(ICD)植入術:如果藥物和射頻消融治療效果不好,或者最終電生理檢查明確為其他型別的室性心動過速,還可以進行心臟轉復除顫器(ICD)植入術,可以預防患者因多形性室速、室顫而發生猝死。

其他治療方法

電覆律:電覆律是救治室性心動過速、室顫或其他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具有簡便、高效和相對安全的特點。當室性心動過速伴發血流動力學障礙且藥物控制無效時,可採用同步直流電覆律終止室性心動過速,防止室性心動過速轉變為室顫。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預後較差,可發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甚至猝死。
  • 經過正規治療的患者,預後因人而異。射頻導管消融右束支一般能夠根治束支折返型室速,但其預後多與原發的器質性心臟疾病的性質和發展有關。即使手術成功,仍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其他型別的室速,需要繼續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或植入除顫器。擴張性心肌病或冠心病伴發該病患者預後往往不良,單純希氏束-浦肯野系統傳導障礙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則較好。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該類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多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疾病的基礎上,最常見為擴張型心肌病和冠心病,其他還包括瓣膜病、心肌炎、Ebstein 畸形、缺血性心肌病和單純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統病變等。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擴張型心肌病
  • 冠心病
  • 心瓣膜病
  • 心肌炎
  • 缺血性心肌病
  • 特發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統退行性病變

哪些人容易患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

  • 中老年男性
  • 有器質性心臟疾病如擴張型心肌病等的患者

本病多伴有原發的器質性心臟疾病,未發作時可有原發病的一些表現,如乏力、胸悶、氣短、水腫等。本病常反覆發作,發作時可表現為心悸、胸痛、眼前黑朦(即眼前發黑)和暈厥,持續時間較長者甚至可造成心源性猝死。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的常見症狀包括:

  • 心悸:是該病最常見的症狀,感覺為自覺心跳加快,超過 200 次/分鐘。
  • 胸悶、胸痛:心率加快、心臟射血能力降低導致冠狀動脈灌注減少,心臟缺血缺氧。
  • 黑朦、暈厥:心輸出量急劇減少或心臟驟停導致大腦缺血缺氧可誘發黑朦和暈厥。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動過速的發生多與原發器質性心臟疾病相關,發作時心動過速會加重原發心臟疾病所造成的心功能損害,引起嚴重的血流動力學障礙,誘發心絞痛、心力衰竭等併發症,若不及時處置,甚至會造成心源性猝死。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心絞痛。
  • 心力衰竭。
  • 心源性猝死。

由於該病多伴有器質性心臟疾病,因此積極治療原發病是防治本病最主要的措施。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積極治療原發心臟疾病。
  • 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
  • 禁用含可卡因的藥物或飲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