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水腫”是腫脹的醫學術語,表現為身體部位因受傷或炎症而發生腫脹。

  • 當小血管內的液體滲漏至周圍組織中時,就會發生水腫。過量的體液瀦留會導致組織腫脹。
  • 水腫可發生於區域性或全身,包括外周性水腫、足部水腫、淋巴水腫、肺水腫等型別;具體症狀取決於腫脹程度和發生部位。其中,肺水腫可能危及生命,應立刻治療。
  • 引起水腫的原因複雜多樣,藥物治療(例如一些解熱鎮痛藥、降壓藥和降糖藥)、妊娠、感染和許多疾病(例如心力衰竭、肝臟或腎臟疾病等)等都能引起水腫。
  • 治療水腫必須消除引起水腫的原因。例如過敏引起的水腫需要服用抗過敏藥,下肢血栓引起的水腫需要抗凝藥治療,腫瘤阻塞血液或淋巴迴圈引起的水腫,需要通過手術或放化療縮小和切除腫瘤。
  • 患者可根據自身病情,適度參與鍛鍊,例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極等,以促進體內血液迴圈和水腫消退。此外,限制鹽的攝入,也有助於改善水腫。

何時就醫?

區域性水腫或出現急症時,應儘快就醫。

發生危及生命的急症(如肺水腫),需即刻前往急診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就診科室

  • 急診科。
  • 變態反應科。
  • 心血管科。
  • 腎內科。
  • 外科。

常用檢查

醫生可能進行下列檢查,以查明水腫原因並決定如何治療:

  • 病史詢問:患者需告知醫生自己的病史、治療史、起病時間、發作誘因、具體症狀、進展趨勢以及正在使用的處方和非處方藥物等資訊。
  • 體格檢查:
    • 伴危急重症的患者,例如嚴重創傷、呼吸困難、心力衰竭等,首先要評估生命體徵是否穩定,假如病情嚴重,需立刻施行急救措施。
    • 一般情況下,醫生首先要了解患者發生水腫的具體部位,以及是否存在疼痛、壓痛、變形等異常情況。隨後結合原發病進展過程,大致可以判斷患者的疾病型別。
  • 血樣化驗:
    • 測定紅細胞、血紅蛋白和白細胞水平,評估是否發生貧血和炎症、感染。
    • 測定血脂、血糖、肝酶、肌酐水平,判斷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肝、腎功能異常。
  • 生物學標誌物檢查:
    • D-二聚體水平:評估是否有靜脈血栓形成。
    • 腦鈉肽水平:評估心力衰竭病情程度。
  • 尿樣化驗:
    • 鑑別其中是否存在蛋白質、葡萄糖、氨基酸等各種生化成分。
    • 尋找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細胞或病原體感染。
  • 心電圖:觀察心律是否正常,整個心跳過程是否出現變化。
  • 血管造影:醫生會把一根柔軟、細長的導管插入待檢查的血管部位。然後將造影劑通過導管注入,並在造影劑進入血管後進行影像學檢查。患者血管的輪廓就會顯現的更清晰,以便於醫生觀察血管內是否發生狹窄或梗阻。
  • 穿刺活檢:醫生會用一根細針刺入面板抽取病變器官的微量組織,交由病理科評估其性質,判斷是否存在病原體感染、炎症壞死或發生癌變。
  • 影像學檢查:醫生可以藉助X光片、超聲、CT、MRI(核磁共振成像)等技術手段,對患者的病變部位開展全面的檢查,判斷具體的病變情況,及其對周圍組織的影響,並據此制定後續的治療方案。

治療原則

治療水腫必須消除引起水腫的根本原因。例如:

  • 通過服用抗過敏藥來治療過敏引起的水腫。
  • 對於體液排出不暢造成的水腫,通過排出體液治療。
  • 針對下肢血栓,應用抗凝藥物治療。
  • 對於阻塞血液或淋巴迴圈的腫瘤,通過手術、化療或放療使腫瘤縮小或切除腫瘤。
  • 針對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肝臟疾病相關的下肢水腫,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劑。增加排尿有助於使瀦留在下肢組織中的體液迴流到血液中。控制鈉的攝入也能減輕水腫。

常見原因

按照發病部位,水腫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型別:

  • 外周性水腫:通常累及腿、足部和腳踝,也可能累及手臂。提示迴圈系統、淋巴結或腎臟出現問題。雙側水腫多提示心、肺、腎臟疾病,單側水腫要考慮區域性血管淋巴管問題。
  • 淋巴水腫:手臂和腿部的腫脹通常由淋巴系統損傷引起,淋巴系統幫助過濾清除全身細菌和廢物。癌症手術和放療可導致淋巴水腫。癌細胞本身也會阻塞淋巴系統,導致體液瀦留。
  • 肺水腫:肺泡中會積聚大量組織液,導致吸氣困難,平躺時更為嚴重。還可以表現為心率增加、呼吸困難、咳泡沫痰,有時痰中帶血,是心衰的主要表現。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前往急診或撥打急救電話。

此外,腳踝扭傷、蜜蜂蜇傷或面板感染等都會引起水腫。在某些情況下(如感染),水腫可能是有益的。從血管漏出的體液會使更多白細胞進入腫脹部位,發揮抗感染的作用。

其他情況或血液中的成分失去平衡時,也會發生水腫。例如:

  • 低白蛋白:即“低白蛋白血癥”。血液中的白蛋白和其他蛋白質在血管中流動。低白蛋白會導致水腫,但通常不是單獨的病因。
  • 過敏反應:大多數過敏反應會出現水腫。身體對過敏原作出免疫應答,使附近血管內的液體漏出至過敏部位。
  • 迴圈障礙:身體某部位的體液排出受阻,就會造成體液迴流。下肢深靜脈血栓會造成下肢水腫。阻塞血液迴圈或淋巴迴圈的腫瘤也會造成水腫。
  • 危重症:燒傷、致命性感染或其他危重症會引起一種嚴重反應,使體液漏出到全身各組織,造成全身水腫。
  • 充血性心力衰竭:當心髒功能減弱,泵血效率降低時,會出現體液逐漸瀦留,導致下肢水腫。體液迅速瀦留會造成肺部積液。右心衰竭會造成腹部水腫。
  • 肝臟疾病:嚴重的肝臟疾病(如肝硬化)會造成體液瀦留。肝硬化還會使血液中的白蛋白和其他蛋白質減少。體液滲漏至腹部,也會引起下肢水腫。
  • 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徵會引起嚴重的下肢水腫,有時還會造成全身水腫。腎炎病人會出現晨起眼瞼浮腫。
  • 妊娠:妊娠期常見輕度下肢水腫。深靜脈血栓形成和先兆子癇等嚴重的妊娠併發症也能引起水腫。
  • 用藥。很多藥物可引起水腫,包括:
    • 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和萘普生)。
    • 鈣通道阻滯劑。
    • 皮質類固醇(如強的鬆和甲潑尼龍)。
    • 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
    • 普拉克索。

藥物引起的下肢水腫通常比較輕微。

症狀表現

水腫的症狀取決於腫脹程度和發生部位。

  • 由感染或炎症(如蚊蟲叮咬)所致的小範圍水腫可能不會引起任何症狀。而大面積的過敏反應(如蜜蜂蜇傷所致)可能導致整個上肢水腫,伴隨疼痛和活動受限。
  • 食物和藥物過敏反應會引起舌頭或喉頭水腫。一旦呼吸受到影響,可危及生命。
  • 下肢水腫會引起下肢沉重感,影響日常行走。嚴重的下肢水腫可阻礙血液流動,造成面板潰瘍。
  • 肺水腫會引起呼吸短促及血氧濃度下降。有些肺水腫患者會出現咳嗽。
  • 在某些型別的水腫病例中,按壓面板後出現凹陷為“凹陷性水腫”,按壓後可恢復正常為“非凹陷性水腫”。該症狀能幫助醫生確定水腫的病因。

日常護理

水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 引起水腫的原因複雜多樣,最關鍵是要遵醫囑積極治療原發病,按照計劃定期複查,以便於評估療效,及時處置不良反應。
  • 限制日常飲食中的含鹽量,改善體內水分蓄積的情況。
  • 患者可根據自身病情,適度參與鍛鍊,例如慢跑、散步、游泳、太極等,以促進體內血液迴圈和水腫消退。
  • 患者平躺時,可以設法將水腫部位抬高。例如腿部或雙腳水腫,就可以在小腿處墊上枕頭或坐墊,抬高腿部和雙腳,有利於減輕疼痛和腫脹。
  • 在水腫部位採用輕柔的手法,朝著心臟方向按摩,可能會有助於更快消腫。
  • 患者可在水腫逐步消退後,根據醫生的指導,選擇適合自己穿著的彈力襪和彈力袖套,以防止四肢部位再次形成水腫。
  • 保持水腫部位的面板清潔、溼潤,減少發生創傷和感染風險。如果腫脹長期持續,最好使用透氣的敷料覆蓋,保護其免受擦傷或碰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