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無力: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四肢無力是指人在意識清醒的時候自覺四肢乏力、疲軟,甚至四肢關節活動不利。可伴有容易犯困,頭暈等症狀。

  • 可見於多種疾病,一般大致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四肢無力兩種。
    • 生理性四肢無力:如長時間營養不良、從事體力勞動強度大的工作、嗜飲酒等,一般是多種原因引起的人體微量元素的欠缺,從而肌肉興奮性降低,但無力多是暫時性的,可以控制飲食、攝入足夠營養來調節,無力症狀便會逐漸好轉。
    • 病理性四肢無力:如感冒發熱、頻繁的嘔吐洩瀉、低血壓、低血糖、肝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貧血時,四肢無力是這些疾病常見的併發症。
  • 一旦感覺四肢無力時,都應立即就醫,查明原因,不可拖延。
  • 生理性四肢無力一般無需藥物治療,可通過休息,加強營養來調節。病理性四肢無力則需積極治療原發病。
  • 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並適當室外活動,增加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情,不能過於緊張。

何時就醫?

雖然一部分四肢無力通過休息、增強營養等可以緩解,但是仍然建議出現四肢無力時都應至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對症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一旦發現下列情況,應立即前往急診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 大汗淋漓、心慌。
  • 手足抽搐、心跳加快、沒有小便。
  • 呼吸減慢、意識障礙。
  • 高熱、煩躁不安、嘔吐、洩瀉。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內分泌科:容易情緒激動、心慌失眠,或表情淡漠、肌肉軟弱無力,或既往有甲狀腺病史的患者應優先考慮內分泌方面的問題。
  • 呼吸內科/發熱門診:四肢乏力,頭暈頭痛,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懷疑感冒可能時。須及時於呼吸內科、發熱門診就醫諮詢。
  • 腎內科:四肢無力、眼瞼水腫、腰部痠痛、小便泡沫尿、甚至小便見血時,應考慮慢性腎小球腎炎,至腎內科就診。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請準備好既往病史資料及用藥資訊,並認真思考和回答下列問題,這些資訊有助醫生準確、快速的判斷病情:

  • 您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您最近胃口如何?飲食是否正常?
  • 您最近有沒有過度勞累?
  • 您最近有沒有出汗較多情況?
  • 您既往有沒有什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
  • 您是否服用過治療血管斑塊的他汀類藥物?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血尿並明確四肢無力的原因。

  • 體格檢查:對患者的頭頸部、五官、胸腹部、內在臟器、骨骼肌肉等進行檢查。
  •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電解質及血清學檢測等有助瞭解患者身體基本情況,對四肢無力的原因的查明具有重要作用。
  • 影像學檢查:頭顱 CT、磁共振是最常做的影像學檢查,對顱內佔位性病變的診斷有重要幫助。
  • 單纖維肌電圖:檢查時將針尖樣電極頭插入肌肉,利用神經電刺激,根據記錄的肌肉活動狀態,判斷髮現神經肌肉傳導是否異常。在所有肌無力檢查中,靈敏度最高。

治療原則/方法

醫生會針對發病原因進行治療。生理性四肢無力一般無需藥物治療,可通過休息,加強營養來調節。病理性四肢無力積極治療原發病。

詳情請參見相關疾病的治療:

  • 感冒。
  • 發熱。
  • 貧血。
  • 嘔吐。
  • 洩瀉。
  • 腫瘤。
  • 慢性腎小球腎炎。
  • 重症肌無力。
  • 格林巴利綜合徵。

常見原因

四肢無力的常見原因包括:

  • 長時間營養不良。
  • 從事體力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 嗜飲酒。
  • 情緒低落、壓力大等精神因素。
  • 感冒發熱。
  • 頻繁嘔吐、洩瀉、大出汗等造成的缺鉀。
  • 低血糖。
  • 重症肌無力等神經系統疾病。
  • 惡性腫瘤。
  • 藥物:許多藥物的副作用。
  • 貧血。
  • 糖尿病。
  • 甲狀腺機能亢進、減退。
  • 慢性腎炎。
  • 產後大出血。
  • 白血病。

此外,一些腦力勞動者在過勞後也會出現神疲肢軟的症狀,經休息後可明顯緩解。也有部分疑難雜症即使經過全面仔細檢查仍未能明確四肢乏力原因。

臨床表現

自覺四肢疲軟乏力,想活動但肢體卻力不從心,長時間後症狀會加重,影響生活起居。

伴隨症狀

不同原因的四肢無力會伴隨相應疾病的其他臨床表現:

  • 四肢無力伴出汗:提示低血糖,多見於糖尿病患者。
  • 四肢無力伴頭痛鼻塞流涕等:多見於感冒。
  • 四肢無力伴面黃肌瘦:多見於營養不良。
  • 四肢無力伴眼瞼下垂、飲水嗆咳等:多見於重症肌無力。
  • 四肢無力伴面板麻木刺痛、肌肉疼痛:可能提示格林巴利綜合徵。
  • 四肢無力伴情緒激動、易發火等:多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
  • 四肢無力伴面色蒼白、記憶力減退、表情淡漠等:多見於甲狀腺機能減退。
  • 四肢無力伴眼皮水腫、小便有泡沫等:多見於慢性腎炎。
  • 四肢無力伴無明顯原因體重下降:應考慮腫瘤。

日常護理

  •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可以食用玉紅薯、大豆、香蕉、菠菜、莧菜、芹菜等含鉀元素較高的食物。
  • 適當室外活動,增加些娛樂活動,放鬆心情,不能過於緊張。
  • 有其他疾病的,平時應注意隨訪,多與醫生溝通,爭取儘早發現併發症及藥物不良反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