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肌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是發生於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以及其他心臟疾病來解釋的心肌病變。該病並非由心肌缺血、壓力超負荷所致,而是直接與高血糖、血脂異常誘發的一系列不良反應相關。

  •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群更易發生心力衰竭。約 50% 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會合並心力衰竭。當糖尿病患者出現心力衰竭,而不能用冠狀動脈狹窄、高血壓以及其他疾病來解釋時,應考慮糖尿病心肌病。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心力衰竭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 高血糖可誘導糖脂代謝紊亂、胰島素抵抗、氧化還原失衡、神經內分泌系統活化、炎症等不良反應,使心肌細胞肥大,死亡增加,心肌間質纖維化,微血管結構和功能異常,最終導致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減退。
  • 糖尿病患者病程早期即可出現心臟收縮舒張功能受損,但無明顯症狀。隨著疾病進展,患者逐漸出現心力衰竭的臨床症狀,如運動能力下降、運動時氣短、心悸、胸悶、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浮腫等。嚴重者可出現氣急不能平臥、咳粉紅色泡沫痰、肢體溼冷。
  • 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治療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和合理用藥。需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比如減輕體重、控制血壓、降脂治療、戒菸限酒等。使用不增加心衰風險的降糖藥物,出現臨床心衰後,需要在心內科門診接受規範化治療,並進行隨訪和監測。
  • 糖尿病心肌病可導致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高。目前,尚缺乏直接針對糖尿病心肌病發病機制的治療措施,總體治療效果欠佳,但針對心衰的規範化治療,仍可顯著改善預後。
  • 採取措施積極預防糖尿病,是預防糖尿病心肌病的關鍵,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主要措施包括控制體重、適當運動、戒菸限酒等,必要時可使用二甲雙胍等藥物。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接受心臟超聲等檢查,以早期發現心力衰竭;需適度控制血糖,應在內分泌代謝科門診定期隨訪複查。

當出現疑似心衰的臨床表現,如運動耐量下降,活動相關的心悸、氣急,雙踝部水腫等症狀時,需及時到心內科門診就診。當出現嚴重症狀,如夜間不能平臥、突發氣急或原有氣急症狀加重、咳粉紅色泡沫痰等時,需急診就診。

建議就診科室

  • 心血管內科
  • 內分泌代謝科

醫生如何診斷糖尿病心肌病?

首先,通過詳細詢問症狀特點,並進行體格檢查,醫生通常可以做出心力衰竭的初步判斷。進一步採用實驗室檢查,包括心電圖、胸片、心臟超聲、血漿腦鈉肽測定等,來確診是否為心力衰竭。對於靜息狀態下心功能評估正常,但臨床上高度疑似心衰的患者,還需進一步進行負荷超聲心動圖或心肺運動試驗等,以輔助診斷。

對於確診患者,還需進一步明確心衰的病因,並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需進一步完善檢查。常用的實驗室檢查專案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肌鈣蛋白、血糖、血脂、甲狀腺功能等。

  • 對高度懷疑冠心病的患者,建議檢查冠狀動脈 CT 造影(CTA)或冠狀動脈造影,冠心病可能性較小者或擬行血運重建前,可行運動負荷或藥物負荷試驗,以評估心肌缺血的情況。
  • 對於可疑浸潤性心肌病、急性心肌炎或其他心臟結構異常診斷不明時,可行心臟核磁共振成像。
  • 對於合併肺動脈高壓或擬行心臟移植的患者,可行右心導管檢查。為優化運動處方制定,還需行心肺運動試驗。
  • 對於肥厚型心肌病、特發性擴張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以及其他有遺傳可能的心肌病,可考慮基因檢測。

糖尿病合併心力衰竭患者,若排除了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病、遺傳性心肌病、浸潤性心肌病、嚴重腎功能不全、感染、心律失常等其他病因,應考慮診斷為糖尿病心肌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主要症狀有哪些?
  • 上述症狀的誘因(特別是與體力活動的相關性)、性質、部位、持續時間、緩解方式等?
  • 合併存在的其他症狀有哪些?
  • 從起病開始的診治經過,包括輔助檢查、用藥情況和治療效果等?
  • 食慾、大小便是否正常,體重近期是否有明顯增減?
  • 其他疾病的患病情況?
  • 有沒有手術外傷史?傳染病史?藥物食物過敏史?輸血史?
  • 菸酒嗜好?飲食習慣?是否有規律體育鍛煉?家庭狀況、工作壓力如何等?
  • 有沒有家族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可以確診糖尿病心肌病嗎?
  • 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 應該吃什麼藥?
  • 生活方面需注意哪些方面?
  • 能治好嗎?
  • 為了更好地治療,需要在哪些方面配合醫生?
  • 多長時間來看一次醫生?
  • 出現哪些情況必須馬上就診?

日常應注意以下事項:

  •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注意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注意血糖、血壓的自我監測,對於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還需監測心率、尿量和體重,並做好記錄。
  • 避免感染,必要時可接種疫苗。
  • 定期隨訪,通常每月需到心內科和內分泌科就診一次,根據病情,至少每半年複查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 1 次。
  • 一旦身體有不適時,需及時就診。
  • 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減輕心衰症狀,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住院,降低死亡。改善生活方式和規範藥物治療同步進行,自我監測,長期隨訪。

藥物治療

目前可獲得的藥物主要用於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及對抗心衰。針對糖尿病心肌病發病機制的治療藥物多處於動物實驗階段,距離臨床應用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程。

選擇合理的降糖藥物

糖尿病的治療目標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不僅僅是控制血糖。不同種類的降糖藥物對心衰的影響不同。

  • 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 2(SGLT-2)抑制劑:如恩格列淨、卡格列淨等,可以顯著減少 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
  • 胰高糖素樣肽 1(GLP-1)受體激動劑:如利拉魯肽、利西拉肽、索馬魯肽、艾塞那肽,不增加心衰住院風險。
  • 二肽基肽酶 Ⅳ(DPP-4)抑制劑:如沙格列汀、阿格列汀、西格列汀等對心衰的影響有差異。心衰患者可選擇西格列汀和利格列汀,不推薦使用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維達列汀。
  • 雙胍類藥物:如二甲雙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衰治療中的病死率,是合併 2 型糖尿病且病情穩定的心衰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
  • 磺脲類降糖藥物:可刺激胰島素分泌,有導致心衰的風險。但對於糖耐量降低的患者,格列奈類藥物不增加心衰住院風險。
  •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不增加 2 型糖尿病患者心衰住院率。
  • 胰島素:理論上可能導致心衰加重,但臨床研究顯示,胰島素並不增加心衰住院率,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用於 2 型糖尿病合併心衰患者。
  • 噻唑烷二酮類(TZD):因導致水鈉瀦留、體液過多而誘發心衰,不推薦用於2型糖尿病合併心衰患者。

慢性心衰的治療

糖尿病心肌病多表現為舒張性心力衰竭。對於此類心力衰竭,推薦採用綜合治療手段,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控制血壓,控制血脂,改善心肌微迴圈功能等,利尿劑可減輕心衰症狀。

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應根據心力衰竭指南規範用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多種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 Ⅰ 受體拮抗劑、β 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必要時可以使用新型抗心衰藥物,比如沙庫巴曲/纈沙坦、伊伐佈雷定等。對於有水鈉瀦留的患者,需要使用利尿劑改善症狀,優先使用袢利尿劑,而不是噻嗪類利尿劑。

相關危險因素的處理

降脂治療

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多表現為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或正常。

  • 對於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是<1.8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是 <2.6 mmol/L;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基線較高,宜較基線至少降低 50%。有關他汀類降脂藥物的臨床研究,目前最充分,可以減少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因此,降脂治療時首選他汀類藥物。
  • 對於無法達到降脂目標,或因不良反應無法耐受者,可考慮使用非他汀類調脂藥物(如膽固醇吸收抑制劑等),非常高危的患者也可考慮使用 PCSK9 抑制劑。

控制血壓

高血壓可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風險,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壓。

  • 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患者的降壓目標值為 <130/80 mmHg。
  • 降壓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善,控制體重,減少鈉鹽攝入,戒菸限酒,適當運動,減輕精神壓力和保持心理平衡,使用合理的降壓藥物,並進行長期自我監測和醫生隨訪等。

其他措施

  • 適度控制血糖:對於合併大血管併發症或顯著微血管併發症、心衰的糖尿病患者,宜給予寬鬆的血糖控制目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制目標 <8%。
  •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菸、限酒、控制飲食、控制體重等。
  • 體育鍛煉:已有研究證實,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於血糖控制、減輕胰島素抵抗、控制體重、改善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對改善生活質量、維持心理平衡也有積極作用。推薦在心肺運動試驗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進行規律的體育鍛煉,以改善預後。

糖尿病心肌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機制複雜,有多種因素參與。

血糖增高是糖尿病相關的所有代謝、功能、結構異常的主要驅動因子,進而誘導一系列不良過程,包括高胰島素血癥、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轉運蛋白耗竭、遊離脂肪酸氧化改變、糖基化終末產物堆積、鈣離子調節異常、活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啟用等,使心肌細胞肥大、死亡增加、心肌間質纖維化,室壁的僵硬度增加、微血管內皮受損,通透性增加、毛細血管密度降低,最終導致心室收縮和舒張功能減退。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心肌病?

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脂代謝紊亂,可引發心肌損害,但具有下述情況者,心肌受損較重,糖尿病心肌病發生風險增加。

  • 血糖控制不佳者:血糖增高是糖尿病相關的所有代謝、功能、結構異常的主要驅動因子,血糖越是控制不佳,導致的代謝紊亂越嚴重,心肌越可能受損。一些臨床研究證明,血糖控制越差,心衰發生率越高。
  • 血脂異常者:血脂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增加,心肌微迴圈受損機率也增加,因此心衰風險增加。
  • 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本身就是心衰的主要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高血壓,使心衰的風險進一步增加。嚴格控制血壓,不僅可以減輕心臟負荷,還可以延緩大血管和心肌微迴圈功能損害。降壓藥還可通過拮抗神經內分泌過度活化、利尿等,發揮治療心衰的作用。
  • 吸菸者:吸菸可增加心衰風險,同時損傷血管內皮,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的進展。
  • 超重或肥胖人群:包括心衰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不僅直接影響心功能,還可導致高血壓、高血糖、血壓血糖控制不佳、夜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間接加重心衰。
  • 缺乏體育鍛煉者:久坐的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對於 2 型糖尿病患者,規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控制體重、改善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使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好轉。因此,體育鍛煉是糖尿病治療策略的一部分。缺乏體育鍛煉則會帶來相反結果,對心衰不利。

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主要有哪些表現?

  • 糖尿病心肌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
  • 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逐漸出現心力衰竭相關的症狀,如運動耐力降低、氣急、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坐起後可好轉)、乏力、疲倦、運動後恢復時間延長,雙踝部水腫,晨輕暮重。
  • 一些患者還可表現為夜間咳嗽、心悸、頭暈、食慾減退、俯身呼吸困難等。
  • 部分患者可急性起病,嚴重者表現為氣急不能平臥、咳粉紅色泡沫痰、肢體溼冷、意識模糊等急性心衰症狀。心衰的症狀往往是非特異性的,可能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預防糖尿病和延緩糖尿病前期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是預防糖尿病心肌病的根本措施。

  • 對於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在 5.7%~6.4% 之間、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人群,應考慮為糖尿病前期,應採取措施預防其發展成為 2 型糖尿病。
    • 建議改善行為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使體重在初始基礎上降低 7%。
    • 可增加中等強度的體力運動,比如快步走,每週至少 150 分鐘。
    • 提倡戒菸,在戒菸的初期數年內,糖尿病的發病率有可能增加,需加強血糖監測。
    • 可考慮使用二甲雙胍來預防 2 型糖尿病,尤其對於年齡 <60 歲,且體重指數(BMI)≥35 kg/m的人群,以及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
  • 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除改善行為及生活方式外,還應積極控制血糖、血脂、血壓,定期進行心臟超聲等檢查,選擇合理的降糖藥物,以避免或延緩糖尿病心肌病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