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貯積病Ⅰ型: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糖原貯積病 Ⅰ 型是指由於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導致糖原代謝障礙的遺傳性疾病。
  • 本病的發病率約為 1/10 萬,男女皆可患病,患者多在出生後發現異常而確診,但是也可見於兒童和成人。
  • 本病的病因是基因突變,從而導致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疾病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
  • 根據突變位點和造成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的機制不同,可分為 Ia 型(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降低)和 Ⅰb 型(葡萄糖-6-磷酸酶的轉運缺陷);前者佔 80%,後者可以導致中性粒細胞數量減少和功能障礙,容易併發細菌感染。
  • 主要症狀包括腹部隆起,以及低血糖引起的嬰兒面色蒼白、氣促、容易哭鬧、餵養困難等。兒童和成人低血糖可表現為頭暈、心慌、大汗、四肢顫抖、有飢餓感、面色蒼白等。嚴重的低血糖,還可以導致患者出現昏迷、癲癇抽搐、智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其他常見症狀還包括血脂、尿酸升高,身材矮小,四肢肌肉無力,流鼻血或牙齦出血等。
  •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使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治療關鍵點是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治療難點是併發症的處理,如嚴重感染、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肝腎病變等。
  • 本病可以引起嚴重的低血糖,對大腦造成不可逆損傷,導致昏迷、癲癇、智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低血糖還可引起脂肪、乳酸、尿酸等其他物質的代謝異常,如果患者機體代謝紊亂嚴重,發生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嚴重併發症,也會危及生命。除此之外,長期代謝紊亂還可引起多種併發症,如骨質疏鬆、痛風、腎臟疾病、肺動脈高壓、有惡變可能的肝腺瘤、多囊卵巢、胰腺炎等。
  • 可以通過避免近親結婚、遺傳諮詢、基因檢測、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方式,進行預防。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腹部隆起;
  • 面色蒼白、氣促、容易哭鬧、餵養困難;
  • 頭暈、心慌、大汗、四肢顫抖、有飢餓感;
  • 臀部、四肢表面出現黃色或橘黃色斑片、皮疹或結節;
  • 身材矮小、面部肥胖、四肢纖細;
  • 四肢無力;
  • 鼻出血或牙齦出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突然跌倒、四肢抽搐;
  • 意識模糊,甚至昏迷:對他人的言語和肢體接觸無反應。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內分泌科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糖原貯積病 Ⅰ 型?

當醫生懷疑是糖原貯積病 Ⅰ 型時,可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與體徵、家族疾病史,並結合基因檢測、血糖、血脂、尿酸、乳酸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基因檢測:主要作用是檢測患者是否存在本病的致病基因,是本病最重要的確診依據。
  • 血糖、血脂、尿酸、乳酸水平:除了對本病診斷有一定提示作用,還能瞭解患者體內血糖、血脂、尿酸等物質的代謝紊亂情況,以指導治療。這些患者通常出現血糖降低,血脂、尿酸和乳酸水平增高。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主要症狀是什麼?
  • 發病有多久了?
  • 家裡人有沒有相同或類似的情況?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病情嚴重嗎?會不會危及生命?
  • 還需要做什麼檢查?
  • 主要治療方法有哪些?
  • 治療效果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後遺症?
  • 平時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注意的?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移植手術後可能會發生排斥反應,尤其是術後 1~2 周內,應注意觀察患者的體溫、神志等變化。若出現發熱、畏寒、乏力、厭食、肝區疼痛、眼部和皮膚髮黃、少尿、無尿及意識障礙等情況,應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 用藥注意事項:
    • 小嬰兒可能對玉米澱粉消化吸收不良,可出現腹瀉、胃腸脹氣和體重增加等,此時也可以選擇加入含麥芽糊精的無乳糖配方奶粉餵養。待嬰兒滿 6 個月後,再使用玉米澱粉餵養。
    • 別嘌醇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皮疹,通常是由於藥物過敏引起。如果皮疹範圍廣泛且對症治療無效、症狀有加重趨勢時,必須停藥。
    • 卡託普利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咳嗽等,如果這些不良反應嚴重,患者難以忍受,可以遵醫囑改用其他藥物治療。
  • 複查:按照醫生要求,6 個月~1 年複查一次,主要複查專案包括血糖水平,血脂、尿酸、乳酸水平等。除此之外,由於患者可能併發肺動脈高壓、腎臟損傷、肝腺瘤等長期併發症,所以醫生會建議行超聲心動圖、肝腎功能、肝腎彩超、CT 或 MRI 等影像學檢查。
  • 運動:對於繼發嚴重肺動脈高壓的患者,需要避免劇烈的活動或體育鍛煉,如快跑、籃球、足球、使用健身房內健身器械等。
  • 飲食:建議低果糖和蔗糖的飲食,減少蘋果、梨、桃、果汁飲料、高果糖玉米糖漿等食物攝入。同時需限制半乳糖和乳糖的攝入量,對於嬰兒,可使用大豆配方奶粉進行餵養。
  • 其他:可以帶上血糖監測手環,隨時進行血糖監測。

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是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其他代謝指標也會隨之改善。

藥物治療

  • 抗高尿酸藥物:主要作用是降低尿酸水平,降低痛風和腎損傷的風險。代表藥物如別嘌醇和秋水仙鹼。
  • 抗高血脂藥物:主要作用改善血脂水平。代表藥物如洛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
  • 抗高乳酸藥物:主要作用是降低血乳酸水平,避免乳酸酸中毒,並降低尿石症和腎鈣質沉著症的風險。代表藥物如檸檬酸鹽或碳酸氫鹽。
  •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由於本病患者常併發腎臟損傷,本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減少腎功能的惡化,同時改善由腎病引起的高血壓。代表藥物如卡託普利、氯沙坦。
  • 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主要作用是促進中性粒細胞增殖、分化,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尤其適用於反覆發生感染的 Ib 型患者。
  • 維生素 D:主要作用是治療本病併發的骨質疏鬆。

手術治療

  • 肝移植術:主要適用於血糖水平等代謝控制較差、肝腺瘤惡化、肝細胞癌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該手術能改善患者的低血糖等代謝紊亂情況,降低患者血脂、尿酸和乳酸水平。患者可以在肝移植後恢復正常飲食。
  • 腎移植術:主要適用於晚期腎功能衰竭的患者,以支援正常機體的正常代謝需求。

其他治療方法

抗低血糖治療:主要作用是提高患者血糖水平,減少低血糖對機體的損傷和改善機體代謝紊亂。目前推薦玉米澱粉餵養患兒。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果不接受正規治療,可以出現嚴重的低血糖或併發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導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 接受正規治療後,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避免發生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壽命和生存質量,但腎臟損害、肝腺瘤等多種長期併發症仍可能發生。

糖原貯積病 Ⅰ 型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基因突變導致的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廣泛存在於人體肝、腎、腸黏膜細胞中,可促使葡萄糖-6-磷酸分解成葡萄糖。由於基因突變造成此酶缺乏時,肝臟不能將糖原代謝分解成葡萄糖從而造成空腹低血糖,同時低血糖導致機體脂肪、尿酸、乳酸等代謝紊亂,使得血脂、尿酸、乳酸水平升高。

哪些人容易患糖原貯積病 Ⅰ 型?

有如下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糖原貯積病 Ⅰ 型:

  • 疾病家族史:本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需要同時存在一對致病基因才能導致疾病的發生。只要父母雙方其中有一方患病,則突變後的致病基因一定會傳給下一代子女。

糖原貯積病 Ⅰ 型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腹部隆起:是本病最常見的症狀,由肝腎腫大所致。
  • 低血糖表現:
    • 嬰兒表現為面色蒼白、氣促、容易哭鬧、餵養困難。
    • 兒童和成人,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心慌、大汗、四肢顫抖、有飢餓感。
    • 嚴重低血糖,可導致昏迷、癲癇抽搐、智力發育障礙,甚至死亡。
  • 血脂增高:糖原代謝障礙常繼發血脂升高,部分患者可在臀部、四肢表面出現黃色瘤,即黃色或橘黃色的斑片、皮疹或結節等。
  • 尿酸增高:患者的血尿酸升高也很常見,部分患者可出現關節的紅腫和疼痛,但是嬰兒很少發展成痛風。
  • 身材矮小、面部肥胖、四肢纖細。
  • 四肢肌肉無力。
  • 流鼻血或牙齦出血。

糖原貯積病 Ⅰ 型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糖原、脂肪、乳酸、尿酸等物質代謝紊亂嚴重時可導致乳酸酸中毒、酮症酸中毒等嚴重併發症,危及患者生命。除此之外,長期代謝紊亂,還可引起骨質疏鬆、痛風、腎臟疾病、肺動脈高壓、有惡變可能的肝腺瘤、胰腺炎等多種併發症。Ⅰb 型患者還容易發生反覆感染。

常見併發症包括:

  • 乳酸酸中毒
  • 酮症酸中毒
  • 肺動脈高壓
  • 骨質疏鬆
  • 腎臟疾病和高血壓
  • 有惡變可能的肝腺瘤
  • 胰腺炎
  • 反覆感染
  • 貧血

本病是遺傳性疾病,除遺傳諮詢、基因檢測、避免近親結婚等方式之外,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近親結婚,孕前進行遺傳諮詢、基因檢測,懷孕後進行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以防止該病患兒的出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