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是由於先天性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神經元缺陷,或 GnRH 合成、分泌或障礙,導致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減少,進而引起性腺功能不足。如患者同時合併嗅覺障礙,則稱為卡爾曼綜合徵(Kallmann syndrome)。

  • IHH 總體發病率為 1/10 萬~10/10 萬,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比例為 5∶1。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僅 1/3 的患者發病可用基因突變來解釋。
  • 目前已明確 20 多種基因突變可導致 IHH,這些基因與 GnRH 神經元遷移、調節 GnRH 分泌功能或作用有關。
  • IHH 具有遺傳異質性、散發性和家族性。已經確定了幾種遺傳模式,包括 X 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顯性遺傳方式。
  • 多數患者因到了青春期無性發育就診,少數患者有過青春期啟動,但中途停止,導致性成熟過程中斷。
  • 女性主要表現為原發閉經、第二性徵未發育(乳房不發育,幼女型外陰)、不孕。男性主要表現為童聲、喉結小、無陰毛生長、小陰莖(長度小於 5 釐米)、小睪丸(體積小於 4 毫升)或隱睪,無精子生成和輸精管缺如。
  • IHH 主要以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為診斷依據。男性不小於 18 歲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和睪丸體積增大;女性年齡不小於 14 歲尚無月經來潮和第二性徵發育,找不到明確病因者,應考慮本病。
  • 首先要排除下丘腦垂體區域的腫瘤、垂體的疾病及全身代謝性內分泌疾病。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多種垂體前葉激素分泌障礙、體質性青春期發育遲緩等。
  • 治療的目的是促進並維持第二性徵的發育,恢復生育能力,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恢復性功能,提高性生活質量。
  • 無生育需求時女性給予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治療,促進第二性徵發育和月經來潮,男性補充雄激素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等。有生育需求時,可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療,或脈衝式 GnRH 治療,誘發規律月經和排卵。

IHH 是性發育異常疾病的一種,一旦出現性發育遲緩,應及時就醫排除此病。

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男性年齡超過 18 歲,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和睪丸體積增大。女性年齡超過 14 歲,尚無月經來潮和第二性徵的發育,找不到明確病因者,需要就醫。如患者同時存在嗅覺障礙,則該病可能性大。

建議就診科室

  • 內分泌代謝科

醫生如何診斷 IHH?

病史採集

瞭解是否有難產史或有出生時窒息搶救史;有無青春期身高增長加速和 18 歲後仍有身高持續增長;有無青春發育延遲或生育障礙,有無陰毛生長;從小能否識別氣味或嗅覺障礙家族史;有無脣顎裂手術修復史、有無乳腺發育和月經來潮等。

實驗室檢查

  • 男性雄激素水平低下。
  • 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下。
  • 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或正常,促黃體素(LH)≤0.7 U/L,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生長激素缺乏。
  • 垂體前葉其他激素分泌功能正常。
  • 染色體核型檢查正常。

體格檢查

  • 男女均應測量身高、陰毛 Tanner 分期及外陰發育成熟情況。
  • 男性應注意非勃起狀態陰莖的長度和睪丸的體積。
  • 女性應注意乳房發育情況。
  • 骨齡檢查:是衡量生長髮育的重要標尺。
  • 嗅覺檢查:有助於該病診斷。

垂體或頭顱磁共振

有助於排除下丘腦一垂體是否存在佔位病變。

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對IHH診斷、預後和遺傳諮詢十分必要。目前已明確的基因有KALI、FGF8、GnRH、GnRHR、PROK2、PROKR2、TAC3,TACR3、DAXl、NELF、CHD7、SOX2、FEZFl等。

醫生可能詢問哪些問題?

  • 有沒有第二性徵發育遲於同齡人?
  • 有沒有嗅覺不靈或減退?
  • 有沒有這方面家族史?

患者可能詢問哪些問題?

  • 我是怎麼患上這個病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要吃哪些藥?醫保能報銷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需要終身治療嗎?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治療的前 2 年,應 2~3 月隨訪 1 次,女性著重觀察陰毛生長情況、乳腺和子宮大小變化及,男性著重觀察陰毛、陰莖及睪丸生長情況;
  • 應注意骨密度情況,此後每 6~12 月隨訪 1 次。

治療的目的是促進並維持第二性徵的發育,恢復生育能力,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恢復性慾及性功能。

女性 IHH 治療

  • 雌、孕激素替代治療:發育過程給予激素,起始劑量宜用小劑量的雌激素 6~12 月,逐漸增加雌激素的用量。當乳房發育和子宮大小接近或達到成年女性水平時,加用孕激素進行週期序貫治療。
  • GnRH 泵持續性脈衝式輸注 GnRH,使 IHH 患者第二性徵發育並獲得生育能力,是最理想最符合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生理調節機制的治療方法。

男性 IHH 治療

  • 雄激素替代治療:可促進男性化,使患者能夠完成正常性生活和射精,但不能產生精子。
  • 促性腺激素治療:可促進自身睪丸產生睪酮和精子。
  • 脈衝式 GnRH 治療:通過促進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而促進睪丸發育。

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治療的關鍵在於對疾病的早期、正確診斷。GnRH 脈衝治療與促性腺激素治療聯合運用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生育能力。

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IHH)的病因與基因突變有關,遺傳方式包括 X 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顯性遺傳。

IHH 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及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已明確 20 多種基因突變可導致 IHH,相關的基因按功能分為與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神經元遷移相關的基因,調節 GnRH 分泌基因和與 GnRH 作用相關的基因。

臨床表現根據性激素缺乏出現的時間、部位的不同而各異。女性主要表現為原發閉經、第二性徵未發育(乳房不發育,幼女型外陰)、不孕。男性主要表現為童聲,喉結小,無陰毛生長,小陰莖(長度小於 5 釐米),小睪丸(體積小於 4 毫升)或隱睪,無精子生成和輸精管缺如。

IHH 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多數患者因到了青春期而未出現性發育,少數患者雖然青春期啟動,但性發育過程中斷。常見症狀包括:

  • 女性:原發閉經、第二性徵未發育(乳房不發育,幼女型外陰)、不孕等。
  • 男性:童聲、喉結小、無陰毛、生長小陰莖(長度小於 5 釐米),小睪丸(體積小於 4 毫升)或隱睪,無精子生成和輸精管缺如。
  • 其他表現:骨骺閉合延遲、骨齡落後、骨質疏鬆;嗅覺障礙;脣裂、顎裂、額弓高尖、神經性耳聾、紅綠色盲、並指/趾畸形、牙齒髮育不良;身材矮小肥胖、面板有咖啡斑等。

IHH 是一種與基因突變有關的遺傳異質性疾病,應避免近親婚配。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