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肝樣腺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胃肝樣腺癌是一種較為罕見的肝外腺癌[1]。患者症狀表現缺乏特異性,包括納差、乏力、消瘦等,甚至以肝轉移病灶、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為首要表現。

  • 胃肝樣腺癌的發病率不同作者報道不一,差異較大。Nagai 在 1993 年複習文獻發現,發病率為胃癌的 5.1%~15%,國內報道為 2.08%~6.2%,較國外報道為低。胃肝樣腺癌以男性患者居多,男女之間比例為 1.976∶1,年齡分佈以中老年為主,平均年齡為 63.2 歲[2]
  • 原發胃癌發生病因未明。在腫瘤增殖分化過程中,原始多潛能幹細胞由於分化的失常,某些胃癌可能向肝細胞、胎兒胃腸方向分化,從而發生胃肝樣腺癌。
  • 大體型別:按 Borrrnann 氏分型,分為 Borrmann Ⅰ~Ⅴ 型。Ⅰ 型結節型/息肉型,Ⅱ 型區域性潰瘍型,Ⅲ 型浸潤潰瘍型,Ⅳ 型瀰漫浸潤型,Ⅴ 型不可分型別[2]。分期:根據目前國際上最為通用的腫瘤分期系統 TNM 分期分為 0~Ⅵ 期。
  • 症狀表現基本都不是特有的,如乏力、消瘦、噁心、食慾不振、嘔吐、腹瀉、上腹部不適、包塊、腹痛或腹脹。其中消化道症狀,如腹痛、腹脹和黑便,往往在該病的中後期較為明顯。
  • 手術切除是胃肝樣腺癌的主要根治性方法。一旦發生肝轉移,唯一可能取得治癒效果的方法是手術徹底切除原發灶和肝轉移灶[3]
  • 在早期就會發生淋巴結轉移和肝轉移。
  • 預後非常差。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大規模治癒或長期生存的報道。

患者在發生消化不良、腹痛、腹部包塊、體重減輕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就醫;在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大量咯血、休克時,應撥打 120 急救電話或立即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噁心、食慾不振、嘔吐、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
  • 上腹部不適、腹痛或觸及腹部包塊。
  • 右上腹痛(肝臟)或背部放射性疼痛(胰腺)。
  • 肝脾腫大及黃疸,甚至出現腹腔積液。
  • 消瘦、乏力、發熱等全身症狀。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嚴重呼吸困難、大量咯血、急性劇烈胸痛。
  • 發生惡液質引發病人休克。
  • 因為化療藥物的心臟毒性出現心臟節律失常或心衰。
  • 化療後白細胞和血小板降低出現急性感染(如不明原因的反覆發熱、全身乏力、疼痛的全身症狀)和出血症狀。

建議就診科室

  • 消化科
  • 腫瘤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胃肝樣腺癌?

當醫生懷疑是胃肝樣腺癌病時,將通常以消化內鏡檢查、病理學檢查、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等來確診。病理學檢查是以形態學特徵為其診斷依據。術前發現甲胎蛋白升高、肝有多發病灶、不伴肝硬化或慢性肝病的均高度懷疑胃肝樣腺癌。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4]

  • 消化內鏡檢查:一旦懷疑胃肝樣腺癌轉移,應首先篩查內鏡,因為胃是肝樣腺癌最常見的原發部位。在肝臟和胃同時發現腫瘤時,確診原發灶往往需要依靠病理檢測,特別是免疫組化染色提供線索。
  • 病理學檢查:典型的胃肝樣腺癌可發現較特殊的病理學特徵,其特異性形態學特徵為胃肝樣腺癌的診斷依據。
  • 免疫組織化學檢查:甲胎蛋白(AFP)、靶向磷脂醯肌醇蛋白糖-3(GPC3)、人類婆羅雙樹樣基因-4(SALL4)、氨甲醯磷酸合成酶 1(CPS1)的鳥氨酸迴圈酶(HepPAR1)、抗胰蛋白酶、抗糜蛋白酶、白蛋白 mRNA 的表達在胃肝樣腺癌中很常見,起到輔助診斷的作用[5]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您的身體有哪些不適?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已經出現多久了?
  • 症狀能否自行緩解?是否逐漸加重?是否服用過藥物?
  • 您是否有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疾病?是否做過胃部手術?
  • 是否經常食用鹹菜、醃製煙燻食物?是否食用過黴變食物?
  • 有沒有直系親屬有類似症狀?
  • 是否在其他醫院就診過,有哪些檢查結果?有無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怎樣患上這種疾病的?能治好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能確診嗎?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的病情?這種疾病預後好嗎?
  • 治療期間需要注意什麼?我是否需要調整某些生活習慣?
  • 這個病有傳染或遺傳的可能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患者要注意術後護理和發現復發時立即就醫。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保持傷口清潔,乾燥,按時更換敷料,防止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術後需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祕引起術後出血,若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軟化大便藥物。
  • 術後第一天患者應臥床休息(採取半臥位),儘量避免下床走動;術後 3 天可適量在床邊走動,術後一週可恢復正常活動。
  • 術後注意按時複查(一年一次),觀察疾病預後,發現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痛、腹部包塊、體重減輕等疑似復發情況需要立即就診,進行消化內鏡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以確定疾病是否復發,及時診斷治療。
  • 飲食合理搭配,粗細適量,多食蔬菜水果及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瘦肉、豆類等,增強體質。
  • 化療後注意事項:
    • 接受放療的患者,治療期間或治療後,同樣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吞嚥困難等放療性食管、胃腸道反應;咳嗽、咳痰、喘息、氣急等放療性肺炎症狀;骨髓抑制導致的貧血、易出血、感染等症狀;心律失常、心衰等心功能不全表現。
    • 患者需注意保證周圍環境清潔,飲食清淡,食用一些易消化食物,症狀嚴重時及時就醫,更改治療方案。

早期診斷及根治性手術切除是目前唯一治癒患者的手段。

藥物治療

化學性藥物治療:該類藥物的作用是可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與普通胃腺癌一樣,常用藥物可選用紫杉醇、鉑類、5-Fu 及其口服制劑進行化學性治療。

手術治療

  •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內鏡下黏膜剝離術:適用於超聲內鏡證實的無淋巴結轉移的黏膜內胃癌。早期胃肝樣腺癌可行此手術。
  • 胃部分切除術:早期胃肝樣腺癌可行此手術,進展期如無遠處轉移,儘可能行根治性治療,外科手術加區域淋巴結清掃。
  • 手術徹底切除原發灶和肝轉移灶:一旦發生肝轉移,這是唯一可能取得治癒效果的方法。發生其他部位的轉移也首選根治性手術切除。

其他治療方法

  • 靶向治療:索拉非尼為肝癌伴肝外轉移的標準治療方案,可延長患者生存期,故可考慮用於胃肝樣腺癌的治療。
  • 肝動脈栓塞的姑息性治療:若肝內有多個癌轉移灶,肝癌進入中晚期可行此療法。

疾病發展和轉歸

是否徹底性的根治手術以及是否規範化療是影響預後的最重要因素。

以下一些因素往往提示不良的預後:

  • 術前甲胎蛋白高度升高,術後不明顯降低;
  • 確診時已出現淋巴結轉移或肝轉移;
  • 術後癌細胞侵犯血管,出現癌性血栓或大量出血;
  • 術後免疫組化甲胎蛋白染色陽性。

原發胃癌的病因未明,在胃部腫瘤增殖分化過程中,原始多潛能幹細胞由於分化的失常,某些胃癌可能向肝細胞、胎兒胃腸方向分化,從而發生胃肝樣腺癌。

胃肝樣腺癌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該疾病病因不明。

哪些人容易患胃肝樣腺癌?

  • 感染因素: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慢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者有利於胃內細菌繁殖。
  • 飲食因素:經常食用黴變食物、鹹菜、醃製煙燻食物,以及過多攝入食鹽等。
  • 遺傳因素:具有胃癌家族病史者,其發病率高於人群 2~3 倍[3]
  • 癌前變化:腸上皮化生、萎縮性胃炎、異型增生、胃息肉。

早期多無明顯症狀,部分病人可有消化不良症狀,進展期常見症狀為體重減輕和上腹痛、腹部腫塊,另有貧血、食慾缺乏、厭食、乏力。發生遠處轉移時根據不同的轉移部位出現不同症狀。

胃肝樣腺癌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胃肝樣腺癌的常見症狀包括:

胃部腫瘤的症狀

  • 消化不良症狀:如乏力、消瘦、噁心、食慾不振、嘔吐、腹瀉。
  • 進展期腫物增大:上腹部不適、包塊、腹痛或腹脹。
  • 侵犯血管:發生癌性血栓或大量出血。

發生遠隔部位轉移的症狀

  • 肝臟:右上腹痛、發熱、肝大及黃疸,甚至出現腹腔積液。
  • 侵及門靜脈或脾靜脈:脾臟增大。
  • 侵及胰腺:背部放射性疼痛。
  • 累及胸膜:胸腔積液而發生呼吸困難。
  • 腹膜轉移:腹腔積液。
  • 極少數轉移至肺:呼吸困難、咳嗽、打嗝、咯血。

胃肝樣腺癌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缺鐵性貧血。
  • 殘胃癌。

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病史或有胃癌家族病史的人要注意按時體檢,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有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的胃炎、胃潰瘍病人需要儘早就醫進行治療。
  • 避免食用黴變食物、鹹菜、醃製煙燻食物,減少食鹽的攝入。
  • 具有胃癌家族病史者,要定時(一年一次)進行體檢。
  •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降低胃癌的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