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性腦梗死: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無症狀腦梗死,是指患者既往沒有明確的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但是經過頭顱 CT 或 MRI 檢查卻發現有梗死灶存在,並且臨床上沒有與病灶對應的神經精神症狀和體徵。
  • 無症狀性腦梗死患病率約為 5%~62%,年發病率為 2%~4%。該病易發生於老年人群,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超過 20% 的 60 歲以上老年人發現患有無症狀性腦梗死。
  • 無症狀性腦梗死多為腔隙性腦梗死,目前認為高血壓造成的腦部小血管硬化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並且年齡、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病、房顫、冠心病等危險因素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
  • 根據影像檢查,腦梗死灶可分為腔隙性梗死灶與非腔隙性梗死灶,前者佔約 80% 以上。
  • 本病無明顯臨床症狀,或表現為輕度的精神神經障礙和/或認知功能障礙。
  • 本病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篩查與控制本病的危險因素是治療的關鍵點,本病的早期發現、識別是治療難點。
  • 本病的主要危害為增加將來發生腦卒中、痴呆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 嚴格管控高血壓、慢性腎病、房顫等危險因素,規範藥物治療,改善生活方式有助於控制患者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老年人、存在長期高血壓、慢性腎病、房顫等危險因素;
  • 痴呆,如明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
  • 抑鬱,如情緒低落難過、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言語減少等。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繼發腦卒中,如一側面部下垂、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言語困難、頭暈、平衡障礙甚至意識喪失等。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無症狀性腦梗死?

當醫生懷疑無症狀性腦梗死時,主要通過頭顱 CT 或 MRI 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頭顱 MRI:主要作用是發現並精確地定位梗死病灶,以幫助醫生進行確診與排除其他疾病,與 CT 相比,MRI 更加靈敏、精確,並且沒有輻射。
  • 頭顱 CT:主要作用與 MRI 相同,當 CT 發現可疑病灶而不能確定時應行頭顱 MRI 檢查。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無力、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 既往有沒有發生過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史?
  • 有沒有高血壓、血壓控制如何?
  • 有沒有慢性腎病、冠心病、房顫等病史?
  • 既往有無腦部、心臟手術史?
  • 家裡其他人有沒有腦梗死病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病情嚴不嚴重?
  • 是否需要治療?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怎麼樣?
  • 多久複查一次?
  • 平時工作生活需要注意些什麼?

嚴格管控高血壓、慢性腎病、房顫等危險因素,規範藥物治療,改善生活方式有助於控制患者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嚴格根據醫囑服用抗凝藥與抗血小板藥物,並注意術後有突然無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或疼痛、面部下垂、言語困難、視力障礙或意識喪失等,如果發現應該及時通知醫生。
  • 自我血壓監測:伴有高血壓的患者推薦家庭自測血壓,記錄血壓控制情況。
  • 用藥注意事項:
    • 如果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華法林),請嚴格遵照醫囑用藥,不得擅自加量、減量或停藥;
    •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潰瘍、胃出血。若出現上腹部疼痛、嘔血、黑便時應及時就醫,進行血常規、大便隱血、胃鏡等檢查。
  • 定期複查: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到醫院複查,患者根據自己的病情,複查頭顱 CT 或 MRI 以及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或頸部血管超聲等專案。
  • 飲食:低鈉飲食,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6 克,有助於降低血壓;提高鉀鹽攝入,推薦每日鉀攝入量≥4.7 克;多吃蔬菜、水果和低脂食品,少吃甜食。
  • 運動:對於中老年人和高血壓患者,應考慮患者的運動限度,與醫生一起制定個體化的運動方案。
  • 其他:戒菸、戒酒、控制體重等。

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腦卒中、痴呆等嚴重疾病的發生風險。當患者確診後需要進一步篩查並控制高血壓、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房顫等危險因素。

藥物治療

  • 降壓藥:高血壓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對於存在高血壓的患者,應該給予降壓藥控制血壓,如硝苯地平、卡託普利、美託洛爾等。
  • 抗血小板藥物:對於存在較高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慢性腎病的患者,可予以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與血栓形成,降低腦梗死風險。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上腹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等。
  • 抗凝藥物:如果患者伴房顫,可給予華法林等藥物,通過抑制凝血因子而發揮抗凝作用,最主要不良反應是出血風險有所增加。
  • 降脂藥:對於肥胖、高脂血症、頸內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可以給予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託伐他汀等藥物治療,降低血脂濃度。
  • 降糖藥:對於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改變生活方式後血糖水平仍控制不佳,可使用口服降糖藥甚至胰島素治療。
  • 葉酸:對於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患者,補充葉酸可能有助於降低腦卒中的發生風險。
  • 鹽酸多奈哌齊:對於伴有認知功能障礙、痴呆的患者可使用鹽酸多奈哌齊,以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手術治療

  • 左心耳封堵術:左心耳處的血流流速減慢,且易形成渦流,使此處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手術中在左心耳處放置封堵器阻住其血栓進入血液迴圈,降低卒中風險。對於伴有房顫,而無法接受長期抗凝治療的患者可以此手術作為替代治療;
  •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與血管內支架成型術:適用於對於伴有頸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的患者,手術可通過切除病變增厚的血管內膜或在血管內放置支架以解除頸動脈的狹窄。但是目前這兩種手術不推薦作為常規療法,僅對於腦卒中高危患者(如頸動脈狹窄大於 70%)才考慮是否選擇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血管內支架成形術。

其他治療方法

少數患者確診時梗死病灶為新鮮病灶,可參考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方法,具體包括靜脈溶栓、動脈溶栓、血管內機械取栓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會增加患者發生腦卒中、痴呆、抑鬱症等疾病的風險。無症狀性腦梗死患者將來發生腦卒中、痴呆的風險是普通人群的 2 倍以上。
  • 針對危險因素進行正規治療可以降低將來腦卒中、痴呆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由於無症狀性腦梗死大多數屬於腔隙性腦梗死,因此目前認為本病的病因和危險因素與其相似,高血壓引起大腦小動脈病變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本病的發生還與年齡、頸內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腎臟疾病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

無症狀性腦梗死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高血壓:目前認為高血壓導致的腦部小血管病變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因。高血壓可使腦部小動脈以及微小動脈發生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或閉塞。並且高血壓還可以引起血流動力學變化並促進小血管內微血栓的形成,導致大腦區域性缺血,進而形成梗死灶;

哪些人容易患無症狀性腦梗死病?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無症狀性腦梗死:

  • 老年人群:年齡是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60 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 20% 以上患有無症狀性腦梗死。
  • 高血壓:尤其是長期血壓水平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
  • 頸內動脈粥樣硬化:可能與頸內動脈狹窄、粥樣斑塊破裂以及血小板區域性聚集形成的血栓脫落有關。
  • 慢性腎病:尤其是高血壓性腎損傷的患者發病風險更高。
  • 房顫:可形成心源性微血栓,隨血流阻塞腦部血管。
  • 冠心病:病變的冠狀動脈越狹窄,發病風險越高。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 代謝綜合徵。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 某些血液系統疾病。
  • 大腦或心臟手術史。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無症狀性腦梗死:

  • 吸菸
  • 飲酒
  • 過度肥胖
  • 缺乏運動

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或主要表現為較輕的神經精神障礙和/或認知功能障礙,但是由於其症狀較輕,所以常常不被患者或醫生所注意。

無症狀性腦梗死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神經精神障礙:常表現為輕微的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或無力、抑鬱等;
  • 認知功能障礙:如輕度的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等。

無症狀性腦梗死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卒中
  • 痴呆
  • 抑鬱症
  • 吸入性肺炎

積極管控與發病相關的危險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無症狀性腦梗死。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戒菸。
  • 限制飲酒。
  • 保持健康體重。
  • 改善飲食習慣,如低鈉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長期高脂、高糖飲食等。
  • 適當運動,對於健康成人,推薦每週鍛鍊 4 次左右、每次至少 40 分鐘,可進行如跑步、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老年人應該定期複查隨訪。
  • 積極防治高血壓、房顫、慢性腎臟疾病、頸內動脈粥樣硬化等危險因素。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