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習慣性流產(Habitual Abortion)是指連續出現 3 次或 3 次以上的自然流產[1]。在所有妊娠女性中的發生率為 1%。

  •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多樣,主要包括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缺陷,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異常、子宮頸口鬆弛、病原體感染、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異常等[1]。臨床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上升、流產次數增多、菸酒不良嗜好、濫用藥物、服食毒品、肥胖[1]
  • 如果患者發生習慣性流產,應該前往醫院接受系統檢查,明確具體病因[2]。臨床醫生將會針對患者的生殖系統結構、內分泌水平、感染狀況、染色體異常、免疫功能開展一系列的檢查,通過鑑別分析找出主要病因。
  • 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生殖系統結構異常一般可通過手術治療,病原體感染可採用相應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內分泌紊亂可採用藥物治療,免疫功能異常需進行主動免疫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患者最終能否恢復生育功能與病因治療的效果直接相關。
  • 對於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缺陷患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案,此類患者應該根據具體病情避孕或從懷孕開始就密切監測胎兒狀況[2]
  •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多樣,多數情況下無法預防[1]。積極防治生殖系統感染和損傷,避免接觸寵物,避免生食肉、蛋、奶類食品,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2]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連續出現 3 次或 3 次以上的自然流產。

就診科室:

  • 婦科
  • 內分泌科
  • 傳染病科

醫生如何診斷習慣性流產?

  • 首先醫生會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瞭解大致情況[2]
  • 生殖系統結構異常[2]:以影像學檢查為主。
    • B 超;
    • X 光片;
    • CT 或核磁共振檢查。
  • 內分泌紊亂:
    • 患者是否存在內分泌疾病的特徵性表現;
    • 各項血液指標和激素水平測定。
  • 病原體感染狀況:
    • 檢測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病原體感染的標誌物;
    • 獲取生殖系統分泌物,進行病原體培養。
  • 染色體異常:檢測染色體是否發生結構異常,或伴有某些基因缺陷[2]
  • 免疫功能異常[2]
    • 是否產生抗體攻擊自身組織或攻擊胎兒;
    • 免疫細胞是否異常增多、活躍。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目前為止流產過幾次?
  • 最早一次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 此後,每次懷孕是否都會發生流產?
  • 每次懷孕是否和同一個伴侶?
  • 除了習慣性流產,是否還伴有其他疾病或感染?
  • 平時是否有菸酒嗜好?
  • 是否還有其他家庭成員也有習慣性流產史?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習慣性流產?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明確病因?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之後能否恢復正常生育功能?
  • 染色體異常是否代表無法懷孕?或即使懷孕也很可能是畸形兒?
  • 治療多久之後可以嘗試受孕,在此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根據醫生的指導,積極治療,儘可能去除病因,恢復正常的生育功能。
  • 家人和朋友應該多與孕婦交流、溝通,緩解其緊張情緒,避免發生心理問題。
  • 治療過程中,患者應定期複診,醫生可以根據病情改善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 患者在病情好轉過程中,也可以向醫生詳細諮詢後續受孕、妊娠的具體注意事項。

習慣性流產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針對病因。生殖系統結構異常一般可通過手術治療,病原體感染可採用相應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內分泌紊亂可採用藥物治療,免疫功能異常需進行主動免疫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

患者最終能否恢復生育功能,與病因治療的效果直接相關。不過,對於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缺陷患者,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案。

如何治療習慣性流產?

生殖系統結構異常[2]

  • 如患有子宮縱隔(一種先天子宮畸形,就像房間被打了隔斷)或子宮肌瘤,應在妊娠前施行手術矯治。

宮頸機能不全(宮頸內口鬆弛)

  • 患者可在妊娠 12~14 周接受預防性宮頸環扎手術(醫生將患者宮頸的陰道端做環形縫扎,到妊娠37周時再把絲線拆開)。

免疫功能異常[2]

  • 主動免疫治療:應用丈夫或其他健康者的淋巴細胞,對習慣性流產患者開展主動免疫治療,約 90% 可產生有效的封閉抗體,對胚胎進行免疫保護。
  • 抗凝治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或兩種藥聯合使用。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 環孢素治療,抑制過於活躍的免疫功能。

內分泌功能異常

  • 接受相應的內分泌治療。如黃體功能不足者,可補充黃體酮。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應接受適量甲狀腺素治療。

病原體感染

  • 接受抗感染治療。

習慣性流產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多樣,已知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

  • 染色體異常或基因缺陷:胚胎髮育異常為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
  • 女性生殖系統結構異常:
    • 先天性結構畸形,如子宮畸形等;
    • 由於各種病變損害原有的正常結構,如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宮腔粘連等。
  • 宮頸機能不全:宮頸內口鬆弛,由於多次妊娠、手術等所致,少數為先天性。
  • 病原體感染:
    • 泌尿生殖道支原體;
    • 沙眼衣原體;
    • 鉅細胞病毒;
    • 弓形蟲;
    • 細菌性陰道感染上行至子宮,破壞絨毛膜和羊膜的結構和功能。
  • 內分泌紊亂:
    • 黃體功能不全;
    • 高泌乳素血癥;
    • 多囊卵巢綜合徵;
    • 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
  • 免疫功能異常:孕婦體內的抗體攻擊自身組織或胎兒。
  • 另有 50% 的患者屬於不明原因的習慣性流產。

習慣性流產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流產的發生率顯著升高;
  • 伴有既往自然流產史:流產次數越多,習慣性流產的風險越高;
  • 孕婦吸菸或被動吸菸;
  • 過量飲酒或咖啡;
  • 濫用藥物,服食毒品;
  • 肥胖。

習慣性流產的臨床表現為連續出現 3 次或 3 次以上的自然流產,並且每次流產多發生於同一妊娠月份[1]

常見症狀包括:陰道出血、下腹疼痛、妊娠物排出。晚期可出現陰道的出血量增加,腹部的疼痛加重。這時如果檢查宮頸,可以發現宮頸擴張,或者已經看到胎囊在宮頸口形成堵塞。

習慣性流產的病因複雜多樣,多數情況下無法預防[1]

積極防治生殖系統感染和損傷,避免接觸寵物,避免生食肉、蛋、奶類食品,保持健康體重等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2]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