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涎石病是指在唾液腺(主要為下頜下腺)或導管發生鈣化性團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變。下頜下腺炎是發生於下頜下腺的炎症,多由於腺體導管內結石阻塞導管導致唾液排出受阻而繼發炎症。
  • 涎石病的發生率約為每年(2.9~5.5)/10 萬,男性多於女性。
  • 涎石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某些區域性因素有關,如異物、炎症、唾液滯留等,也可能與機體無機鹽新陳代謝有關。慢性下頜下腺炎多數是由下頜下腺涎石引起。
  • 主要症狀為進食時下頜下區腫大、脹感和疼痛,停止進食後腺體自行復原,疼痛消失,有時部分患者口內有異味、流膿。
  • 治療方法分為保守治療、取石術、腺體切除術。治療的關鍵點為結石的去除。治療難點為取淨結石但不影響唾液腺的分泌。
  • 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在進食時唾液腺腫大、疼痛,從而影響進食,若不及時治療還有可能導致下頜下間隙感染甚至口底膿腫,嚴重時可影響呼吸。
  • 保持口腔清潔、多喝水、定期檢查,是預防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關鍵。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進食時下頜下區迅速腫脹、疼痛,停止進食後,疼痛可消失;
  • 口腔底部、舌頭下的黏膜紅腫,舌下有時會有膿液流出。

建議就診科室

  • 口腔頜面外科
  • 內分泌科

醫生如何診斷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

當醫生懷疑是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時,將通常進行口腔唾液腺的口底雙合診檢查,在觸有硬塊、壓痛結果後,可能進一步通過 X 線平片、唾液腺造影等檢查予以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口底雙合診檢查:醫生將一手置於下頜下區,另一手在患者口內觸診,可通過是否觸有硬塊、有無壓痛等檢查初步判斷是否有結石。
  • 影像學檢查:通過各種手段的影像學成像,判斷腺體導管內是否有結石、腺體是否有炎症以及定位結石的位置等,方法如下:
    • 下頜橫斷牙合片:診斷下頜前部唾液腺結石的有效途徑。適用於下頜下腺導管較前部的唾液腺結石;
    • 下頜下腺側位片:診斷下頜後部唾液腺結石的有效途徑。適用於下頜下腺導管後部及腺體內的唾液腺結石;
    • 超聲和 CT:對不同位置的唾液腺結石有較高的診斷率;
    • X 線造影:對於診斷隱匿性的唾液腺結石意義明顯,往唾液腺導管中注射顯影的試劑,對比來顯示隱匿性的結石。適用於在 X 片中不顯影的唾液腺結石;
    • 唾液腺 MR 造影:是一種無創無放射性的診斷方法,對 X 線片中顯示及不顯示的唾液腺結石均適用,尤其適用於對造影劑過敏者及孕婦等不適宜放射線暴露的患者;
    • 涎腺內窺鏡:可通過內鏡深入導管之中,可以直接顯示涎腺導管管腔、結石、異物及息肉,並可以和治療手段相結合,達到更好的效果。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出現的症狀?
  • 有沒有腫脹疼痛的症狀?
  • 飯後症狀有沒有緩解?
  • 有沒有膿性唾液流出?
  • 有沒有其他症狀?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會持續多久?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治療以後我吃飯還會疼嗎?
  • 治療以後會不會復發?
  • 我需要做什麼才能保證不復發?

保持口腔清潔、有效地預防感染,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應注意口腔衛生,每天刷牙 2~3 次,吃東西后輕柔地漱口。減少對傷口的刺激,1 周之後拆線。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遵醫囑情況下服用抗生素,如果出現皮疹、心慌、胸悶、出冷汗、血壓降低,甚至出現昏迷時,及時就醫。
  • 術後、用藥複查:遵醫囑術後 3 個月、半年複診,主要檢查傷口癒合情況、唾液分泌情況、有無唾液腺導管有斷口等併發症。
  • 飲食:
    • 手術患者:術後第 1 天起進食半流質飲食,第 4 天后可進普通飲食。3 個月內禁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山楂、檸檬等,避免刺激過多唾液分泌。
    • 普通患者:多吃酸性食物及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如橘子、葡萄、維生素 C 片等。
  • 運動:可正常運動,但手術後的患者,1~2 周內避免劇烈運動,如長跑、打籃球等。
  • 其他:保持口腔清潔,多喝水,每天飲水量大於 3000 毫升,每天刷牙 2~3 次,用漱口水漱口,減少感染的機會。

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取石術、腺體切除術。

手術治療

  • 取石術:通過手術將唾液腺導管中的結石取出。適用於沒有下頜下腺反覆感染史、腺體還未纖維化以及功能測定腺體功能存在的患者。
  • 腺體切除術:將累及的唾液腺進行手術切除,而不是去除結石。適用於一般方法無法取出的唾液腺結石,如磨牙區難操作及磨牙後區的結石,以及下頜下腺反覆感染或繼發慢性硬化性下頜下腺炎、腺體萎縮已失去攝取及分泌功能者。

其他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適用於很小的唾液腺結石,患者口含蘸有檸檬酸的棉籤或維生素 C 片,也可進食酸性水果或其他食物,促進唾液分泌,可能會使得結石自行排出。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患者在吃飯時唾液腺區會一直疼痛、腫脹,影響進食,口內還有可能有異味,還可能會導致下頜下間隙感染甚至口底膿腫,嚴重時可影響呼吸。
  • 經過正規治療後,炎症消除,大部分患者恢復正常,可以正常進食或者分泌唾液。

涎石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某些區域性因素(如口腔內有異物、唾液滯留)及機體無機鹽新陳代謝有關。而下頜下腺炎多數是由下頜下腺涎石引起,少數患者與口底受傷、魚刺扎破口底導致導管狹窄有關。

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口腔內異物:口腔中食物、細菌、異物落入唾液腺的導管中,從而造成導管的阻塞;
  • 炎症:唾液腺炎症導致導管狹窄;
  • 唾液滯留:唾液滯留於唾液腺體及唾液腺導管中,長期可能形成鈣化的結石;
  • 機體無機鹽新陳代謝紊亂:由於無機鹽代謝紊亂,導致唾液腺導管內形成鈣化的結石;
  • 導管損傷:如魚刺扎破口底,導致導管損傷後狹窄引發炎症。

哪些人容易患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

  • 患有唾液腺炎症的人:由於唾液腺的反覆炎症,導致導管發生狹窄、阻塞;
  • 口腔衛生狀況差的人:由於口腔衛生差,口腔內有異物可以掉入到唾液腺導管中而引起阻塞。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

  • 20~40 歲中青年。

進食時腺體(下頜下區)迅速腫脹、疼痛,進食後症狀逐漸減輕、消退,是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最典型的症狀。

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腫脹:患者進食時,下頜下區腫大,患者自覺脹感。阻塞嚴重的患者,腺體腫脹可持續數小時、數天,甚至不能完全消退。
  • 疼痛:進食疼痛,疼痛劇烈時呈針刺樣。可伴有同側舌及舌尖痛,並引起耳顳部或頸部疼痛。停止進食後,疼痛可消失。
  • 紅腫、溢膿:口腔底部、舌頭下舌繫帶附近黏膜紅腫,舌下有時會有膿液流出。

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下頜下間隙感染:炎症向下擴散,可引起下頜下間隙感染,發生化膿時可發生口底膿腫。

保持口腔衛生清潔、多喝水、定期檢查,是預防涎石病和下頜下腺炎的關鍵。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針對可變的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多喝水,每天飲水量大於 3000 毫升;
  • 注意口腔衛生,每天刷牙 2~3 次,用漱口水漱口。

針對不可變的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每半年到口腔頜面外科做一次唾液腺的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