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也叫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描述嬰兒及兒童期先天性或發育性髖關節解剖結構異常的統稱。這些異常包括輕度缺陷,如髖臼淺,以及嚴重缺陷,包括髖臼及股骨近端畸形。

  • 髖關節生後不穩定,逐漸發展為髖臼股骨頭解剖學異常,或者髖關節生後即表現為脫位;髖臼及股骨頭均發生病理性改變,髖臼淺平,股骨頭髮育異常,關節軟骨發育不良及早期退行性改變。
  • 不同年齡階段臨床表現不同,嬰兒期主要表現為臀紋不對稱,會陰部增寬,髖關節屈曲外展受限,肢體不等長(單側);童期主要表現為獨立行走延遲,步態異常,肢體不等長(單側)等。若一個患兒在 18 個月時仍不能獨立行走,一定要去看醫生。
  • DDH 早期因為沒有行走不容易被發現,目前在國內許多城市,兒童保健均已開展生後 DDH 的篩查,使得大年齡 DDH 逐漸減少。
  • 不同年齡治療方法不同,從早期的 Pavlic 吊帶治療到閉合復位,再到手術治療,提倡根據年齡體重等,採用個體化治療方案。
  • DDH 是一種發育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治療逐漸變得困難,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明顯改善預後。
  • 治療後需要長期保持隨訪,有助於及時發現後期髖關節發育情況。

DDH 是一種發育性的疾病,常見的下肢畸形之一。學步行走後,往往病理改變已經比較嚴重。首次就診時,醫生會通過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和影像學等檢查來診斷。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DDH 學步之前症狀不明顯,家屬通常不容易發現,因此具備家族史或危險因素者,需要格外留意孩子的下肢長度及髖關節外展情況。當孩子在生後 18 個月仍不能獨立行走時,一定要就醫。

就診科室

  • 小兒骨科

醫生如何診斷 DDH?

體格檢查

初診時根據就診年齡需要進行上述的體格檢查。具體檢查指標可能包括:

  • 臀紋是否對稱;
  • 雙下肢是否等長;
  • 外展實驗;
  • Allis 徵;
  • Ortolani 實驗和 Barlow 實驗;
  • 觀察步態(是否有異常);
  • Trendelenburg 徵。

輔助檢查

不同的年齡階段採用不同的檢查方法。

  • 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成為 DDH 篩查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是減少晚發性 DDH 的主要檢查手段,但僅適應於 4 個半月前,最多在 6 個月以內。對臨床體格檢查陽性或存在 DDH 高危因素者(臀位產、陽性家族史和懷疑髖關節不穩定)選擇性行超聲檢查。超聲檢查是診斷 DDH 的重要手段,對有醫療條件的地區可採用超聲普查。目前國內最常採用的是 Graf 法進行檢查和分型,並指導治療。
  • X 線檢查:是診斷 DDH 的主要輔助檢查,懷疑和超過 6 個月的患兒篩查均需要行骨盆正位片檢查,也可以在 4 個半月以後進行。
  • CT 和 MRI(磁共振)檢查:主要用於術前和術後評估,MRI 逐漸應用較多,檢查治療前後的軟骨包容及髖臼與股骨頭之間的相關性。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嚴重程度如何?什麼時間出現的?
  • 嬰兒期髖關節是否有彈響?
  • 多大開始獨立行走?有無早產缺氧史?出生時有無胎位不正?
  • 有沒有檢查和治療過?檢查是否正常?
  • 行走步態如何,有無跛行及搖擺步態?
  • 有沒有家族史?

患者(家屬)可能詢問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孩子是怎麼患上 DDH 的?能治好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有沒有藥物治療?
  • 目前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哪種方法最適合我(孩子)的病情?
  • 是否和缺鈣有關?
  • 這個病有遺傳的可能嗎?我的下一個孩子需要接受篩查嗎?

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劇烈活動,避免從事對髖關節損傷較大的工作,定期複查,可以多做一些游泳、騎自行車等非負重運動,需要長期隨訪。

DDH 在不同的年齡採用不同的治療辦法,作為一種發育性的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可以獲得相對正常的髖關節,隨著年齡的增大,治療會越來越困難,治療效果也會降低。所有治療均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0~6 個月 DDH 治療

  • 治療原則:
    • 獲得中心復位;
    • 維持穩定的復位;
    • 促進髖關節正常生長和發育;
    • 減少併發症。
  • 主要方式:髖關節屈曲外展位支具或者挽具,代表性的是 Pavlic 吊帶。
  • Pavlik 吊帶的作用及佩戴:維持髖關節屈曲外展位、限制內收,使髖關節復位並維持復位;同時允許髖關節有適當的活動,保證關節軟骨的營養和頭臼間的力學刺激。
  • 適應症:小於 6 個月的可復性 DDH。
  • 禁忌症:畸形性髖關節脫位、肌力不平衡性髖關節脫位(神經源性)、伴病理性關節攣縮、鬆弛等綜合症型、大於 6 個月。
  • 併發症:Pavlic 病(關節軟骨撞擊損傷)、股骨頭壞死、繼發向下脫位或股神經麻痺、其他損傷如面板損傷等。
  • 根據不同月齡及 B 超結果,治療有所不同。
  • 小於 3 個月患兒有很高的成功率,年齡超過 4 個月及 Graf IV 型成功率明顯下降。

6~18 個月 DDH 治療

  • 治療原則:中心復位並維持復位,防止股骨頭壞死,分為閉合復位和切開復位,首選閉合復位。
  • 復位前牽引已經不推薦(但仍有醫院採用復位前牽引,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內收肌鬆解,必要時髂腰肌鬆解、閉合復位,石膏固定,術中造影證實(不是所有的醫院都進行造影),很多醫院也在術後進行 MRI 隨訪。復位失敗或安全形過小改切開復位。

18~24 個月 DDH 治療

  • 該年齡段為閉合復位和切開復位灰色地帶,隨著年齡增大,周圍肌肉力量加強,畸形變得複雜,治療更困難,治療上仍可選擇閉合復位,但閉合復位後殘餘發育不良的概率也大大增高。切開復位通常需要同時行髂骨截骨術,包括 Salter 骨盆截骨、Pemberton 截骨、Dega 截骨。股骨截骨一般適用於脫位程度高的 2 歲以上或 3 歲以上的患兒。
  • 相關因素包括:
    • 試行閉合復位的穩定程度;
    • 關節鬆弛度;
    • 身高體重(身高大於 80 cm、體重大於 10 kg 時,截骨更易操作且穩定);
    • 單側或雙側;
    • 術前髖臼指數大小等。

大於 2 歲 DDH 治療

年齡大於 2 歲患兒,新的指南中治療通常沒有爭議,需要切開復位髂骨截骨術。截骨方式多樣,不同的年齡及 X 線表現,可選擇不同的截骨方式,需要由醫生來決定。常用的有 Salter 骨盆截骨、Pemberton 截骨、Dega 截骨、三聯截骨、Ganz 截骨等,股骨通常需要進行股骨內翻旋轉短縮截骨。

對於大於 8 歲的雙側 DDH,手術後關節功能影響較大,手術需要慎重。

疾病發展和轉歸

DDH 是一種發育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大,病理改變逐漸加重,早期治療可獲得良好的關節功能及外觀,大於 8 歲預後不佳,主要併發症是股骨頭壞死、關節功能受限或僵硬、殘餘發育不良、骨關節炎。早期篩查已經明顯的改善了預後。

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一種病因不明、病情逐漸發展的發育性疾病。早期叫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後來發現部分髖關節生後不穩定,逐步加重,發展為髖關節脫位,1992 年北美小兒骨科年會(POSNA)更名為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DH)。

DDH 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目前病因不明,但發病有其內在誘因和外在誘因。

  • 內在誘因:關節韌帶鬆弛;女性 (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 5~9 倍);基因缺陷(家族傾向性);原發髖關節發育不良等。
  • 外在誘因:臀位產、第一胎、羊水過少等。其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是 DDH 家族史和臀位產。新生兒及嬰幼兒綁腿或強迫伸髖並腿的襁褓方式也與 DDH 有關。

哪些人更易患 DDH?

具有下列危險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 DDH。其中,部分危險因素是可以預防或控制的。

  • 胎位:胎位不正,特別是臀位產,是重要的高危因素。
  • 遺傳因素:家族史、基因缺陷等。
  • 性別:女性患病率高,是男性的 5~9 倍。
  • 胎次:頭胎更容易患病。
  • 激素水平:母體雌激素過高等。
  • 生後體位:生後伸髖並腿強迫體位、襁褓體位。
  • 關節鬆弛徵
  • 伴發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頸和先天性足部畸形。

DDH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臨床表現不一樣, 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特殊的臨床表現。

DDH 有哪些症狀和體徵?

小於 3 個月的新生兒和嬰兒

  • 臀紋不對稱。
  • 會陰部增寬。
  • 髖關節外展受限:脫位患兒 2~3 個月內收肌出現攣縮。
  • Ortolani 試驗(復位試驗):嬰兒平臥,檢查者的食指和中指置於嬰兒大轉子外側,拇指置於大腿內側。屈髖 90 度,旋轉中立位。輕柔地外展髖關節,同時食中指推動大轉子向上方抬起,如果感受到復位彈響,即為陽性。陽性提示髖關節脫位。
  • Barlow 試驗(應力-脫位試驗):嬰兒平臥,檢查者雙手置於嬰兒雙膝。屈髖 90 度位,逐漸內收大腿,與此同時拇指在大腿內側施加向後和向外的應力。如果感受到股骨頭從髖臼後緣彈出的彈響並在放鬆應力下迅速復位,即為陽性,說明髖關節不穩定。超過 10 周的嬰兒很少能再引出。
  • Ortolani 實驗和 Barlow 實驗需要在安靜時做,不能檢查出雙側髖關節脫位不能復位和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例。

4 個月到獨立行走前的嬰幼兒

  • 外展實驗陽性:髖關節外展受限。
  • 雙下肢不等長:Allis 徵陽性(患兒仰臥位,雙膝關節屈曲 90 度時,脫位側膝關節較低),說明一側股骨上移。
  • 髖關節不穩定。
  • 大轉子上移。
  • 臀紋不對稱。
  • 會陰部增寬。

已經學步行走的幼兒及兒童

  • 大轉子上移。
  • 臀紋不對稱。
  • 會陰部增寬。
  • 搖擺步態(雙側),跛行(單側)。
  • Trendelenburg 徵陽性。
  • 肢體不等長(單側):Allis 徵陽性。
  • 腰椎前凸,腹部隆起。
  • 大年齡兒童會出現行走勞累,甚至疼痛表現。

早期篩查是目前早期診斷治療 DDH 的主要方式,早期體檢及 B 超檢查已經極大的減少了大齡 DDH 的出現,明顯改善了預後。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