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平滑肌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腸平滑肌瘤?小腸平滑肌瘤是常見的源自小腸的良性腫瘤。
  • 小腸是人體消化管中最長的一部分,上接胃,下接盲腸。按照位置從胃下開始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迴腸。小腸平滑肌瘤發生部位以空腸最多見(49%),其次為迴腸(33%)和十二指腸(18%)。該病發病年齡多見於中年人,男女發病率無差別。具體發病率不詳。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病因尚未明確。
  • 小腸平滑肌瘤有什麼分類嗎?根據腫瘤在腸壁間的部位及其生長方式,可分為四種類型:腔內型、壁內型、腔外型、腔內外型。
  • 小腸平滑肌瘤有什麼症狀?本病最主要表現為腹痛、腹部腫塊、嘔血、便血等。
  • 小腸平滑肌瘤如何治療?目前手術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 小腸平滑肌瘤有什麼危害?若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隨著疾病的發展,小腸平滑肌瘤可導致消化道出血、腸梗阻、內瘻、腹膜炎等併發症。甚至可能發展為惡性腫瘤,威脅患者生命。若經過正規治療,患者恢復一般良好,但也有報道小腸平滑肌瘤術後 6~8 年出現肝轉移灶,因此術後應重視長期定期複查。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慢性腹痛,伴有食慾不振、乏力、腹瀉等。
  • 觸及腹部包塊。
  • 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痛劇烈。
  • 腸道大量出血、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甚至暈倒。

建議就診科室

  • 胃腸外科
  • 腫瘤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腸平滑肌瘤?

通過詢問症狀和體格檢查,醫生可能初步懷疑是腸道腫瘤,通常通過 X 射線、胃腸鋇餐造影、B 超、CT 等檢查來初步診斷,通過病理檢查可進行確診。

具體相關檢查如下:

  • 血常規:可提示是否存在貧血,還可判斷有無合併感染。
  • 體格檢查:為診斷提供可客觀體徵依據,如腹部查體可觸到包塊或有壓痛。
  • 大便隱血試驗:可判斷消化道有無肉眼不可見的微量出血。
  • X 射線鋇劑腸道造影:通過影像顯示消化道的形態,判斷疾病的發生位置。雖是目前診斷小腸腫瘤的常用方法,但陽性率(發現疾病的可能性)不高,常因口服大量鋇劑(對比劑,可在透視中顯像)使小腸造影重疊而影響檢查結果。
  • 腸鏡檢查:分為小腸鏡檢查和結腸鏡檢查,可以直觀地看到小腸內部的狀況,同時還可以取病變部位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近端空腸可用小腸鏡檢查,末端迴腸可用結腸鏡檢查,但兩者都只能檢查部分小腸段。
  • 選擇性腸繫膜血管造影:約 50% 的患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對於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檢查,可以通過影響來尋找出血部位,對較早確診本病具有一定意義。
  • 病理檢查:在腸鏡或腹腔直視下鉗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對疾病進行確診。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否有腹痛、腹脹、便血?
  • 最近體重、體力有下降嗎?
  • 平時飲食均衡嗎?鍛鍊身體嗎?
  • 從事什麼工作?
  • 家族中有消化道腫瘤患者嗎?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接受哪些檢查?
  • 需要如何治療?需要手術嗎?
  • 能夠治癒嗎?費用高嗎?醫保報銷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術後患者要不枕枕頭平臥 6 小時,不要劇烈咳嗽引起切口裂開,注意避免引流管脫落,注意敷料乾燥清潔。陪護人員需要幫助患者按摩雙腿避免血栓的形成。
  • 定期複查:應遵醫囑到醫院進行復查,一般 6 個月或 1 年複查 1 次,主要複查血常規、糞便常規、胃腸鏡、CT 等專案以評估腫瘤是否復發。
  • 飲食: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禁食。排氣後拔出胃管,可飲少量水,約 3~5 匙量。術後 3 天可以進流食,應少量多餐。術後 1 個月內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質軟、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小米粥、麵條等。
    • 若為非手術患者,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鮮果蔬。
  • 運動:
    • 若為手術患者,術後需要臥床休息,術後 1~2 周可下床活動,不做劇烈運動,如踢球、打拳等。
    • 若為非手術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運動,可以快走、打太極拳,每次運動 30 分鐘左右,一週運動 3~4 次。
  • 戒菸、限酒,保持心情愉快。

手術是本病的主要治療方式。小腸平滑肌瘤有 15~20% 的惡變率,因此,一經發現均應積極手術切除,術後送病理檢查鑑別良惡性。本病若經過正規治療,患者恢復一般良好。

手術治療

開腹手術:目的是切除腫瘤,術後送病理檢查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優點是醫生可以直視病灶,能夠徹底切除病灶。缺點是損傷大,會破壞腹壁完整性,干擾腹腔內臟器,術後併發症多。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本病可導致腸梗阻、腸套疊、出血、內瘻等併發症,嚴重時危及生命,有些小腸平滑肌瘤可能會發展為惡性腫瘤,威脅患者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治療效果良好,但也有報道小腸平滑肌瘤術後 6~8 年出現肝轉移灶,因此術後應重視長期定期複查。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小腸平滑肌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小腸平滑肌瘤?

目前暫未查見權威證據明確本病有關的易患人群,尚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早期無特異性臨床表現,有時出現腹痛,多能自行緩解,易誤診為其他胃腸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部腫塊、嘔血、便血等。

小腸平滑肌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腸平滑肌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痛:一般為慢性腹痛,與飲食關係不密切。早期較輕,易誤診為“胃痛”,患者可出現間歇性隱痛或鈍痛,而後逐漸加重變為刺痛或絞痛。疼痛部位多位於中腹部或臍周,有時也可能出現於左上腹及左下腹。常伴有食慾不振、乏力、腹瀉。併發腸梗阻、腸套疊時腹痛劇烈。患者發生慢性不完全性腸梗阻時,可能會出現持續性腹部隱痛不適,陣發性加重,嘔吐及腹脹不明顯。
  • 腹部腫塊:臨床上約 25% 的患者可摸到腹部包塊。腫塊早期不易覺察,只有當腫塊生長到較大時才易摸到。腫塊一般可以推動且質地較硬,按壓腫塊可能出現輕度壓痛。另一種腫塊可能是套疊的腸段(腸套疊),一般為橢圓形,而且常隨腹痛發作而趨於明顯,這種腫塊可變形,時大時小,有時甚至消失,常為腔內型腫瘤所致。
  • 消化道出血:較常見,約 50% 患者出現,一部分為慢性失血,量少不易察覺。長期慢性失血可有乏力、面板黏膜蒼白等貧血症狀。一部分可為急性失血,可有大量出血,表現為嘔血或便血,大便呈現黑便或暗紅色,甚至出現昏迷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現。

小腸平滑肌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小腸平滑肌瘤的常見併發症包括:

  • 消化道出血。
  • 腸梗阻、腸套疊。
  • 內瘻:是腔外型平滑肌瘤常見的併發症。多因平滑肌瘤中心缺血、壞死、感染或囊性變穿破腸腔而形成。患者可出現腹痛、發熱。
  • 腹膜炎:腫瘤可穿破入腹腔,腸道內容物進入腹腔導致腹膜炎,患者表現為腹痛、腹部肌肉緊張、噁心、嘔吐、發熱,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感染性休克(嚴重感染引起的休克,表現為神志淡漠、面板溼冷、低血壓等)。

本病暫無權威證據支援的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措施。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