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疝氣: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小腸疝氣是一種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腹壁強度降低或腹內壓力增高,導致小腸通過腹壁缺損向體表突出而形成的疾病,為常見病、多發病。除個別嬰兒外,一般不能自愈。

  • 小腸疝氣可能是因為先天腹膜鞘突未閉、腹內斜肌下緣發育不全或者位置偏高而導致患病。也可能是因為後天因素引起的腹內壓升高導致患病。
  • 主要症狀為區域性出現可復性的腫塊,並可伴疼痛、牽涉痛、墜脹感。
  • 如果發現腹股溝區可復性腫塊相關症狀,應當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醫生會結合症狀、病史和相關檢查,做出明確的診斷。
  • 目前公認的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
  • 日常應避免經常性高強度體力勞動等可導致腹壓急劇增加的行為。
  • 減少腹壓增加的機會,並積極治療引起腹壁結構薄弱的疾病可降低此病的發生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需及時就醫:

  • 腹部體表有可復性腫塊,並且在站立、咳嗽或大笑時尤為明顯;
  • 腹部劇痛並有便祕或停止排氣現象出現;
  • 腹部有墜脹感;
  • 腹部腫脹,伴有牽涉痛。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 兒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腸疝氣?

醫生不僅會對患者的症狀表現進行辨別分析,而且還會詢問相關病史,並進行全身體檢。

  • 體格檢查:通過腹部觸診可明確疝氣發生的部位並初步判斷疝內容物的性質,基本可以明確小腸疝氣的診斷,但對進一步型別的劃分以及與其他疾病如睪丸鞘膜積液、隱睪、精索鞘膜積液、腸梗阻等疾病鑑別,還需要進行相應部位的影像學檢查。
  • B 超:患者檢查當天應當禁食禁水,檢查前三日應當禁食牛奶、豆製品、糖類等容易產氣發酵的食物。
  • X 線檢查:患者檢查前 2 天不要服用含鐵、碘、鈉、鉍、銀的藥物,檢查前 1 天不宜多吃纖維類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檢查當天應禁食禁水、排空大便。有結腸活動性出血的患者不宜做該檢查。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腫塊一般什麼情況下出現?腫塊可恢復嗎?
  • 這種症狀出現多久了?
  • 是否出現區域性腫脹並伴有牽涉痛?
  • 近期是否有便祕現象?
  • 如果是幼兒,母親在孕期是否有吸菸喝酒或接觸化學藥劑等行為?
  • 如果是老人,是否出現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狀?
  • 在此之前是否有過腹水?
  • 是否經常進行高強度體力勞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腹部的腫塊是什麼,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
  • 小孩患病是否和母親孕期行為有關?
  • 小腸疝氣是否能根治?
  • 為什麼咳嗽或大笑時腹部腫塊會更加明顯?
  • 都有哪些治療小腸疝氣的方法?
  • 治療過程中或治療之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是否還能進行體力勞動?

無論是在術前、術後還是日常生活中,都需要對患者進行仔細護理,很多細節都不容忽視,否則會影響病情的康復,或造成嚴重後果。

  • 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合,避免呼吸道感染。
  • 注意保暖。
  • 多吃些蛋類、瘦肉、魚、鴨、雞、蔬菜。
  • 避免劇烈咳嗽、哭鬧,用力解便。
  • 避免劇烈運動。
  • 避免憋尿。

小腸疝氣如不及時治療,腫塊可逐漸增大,形成崁性頓疝或絞窄性,威脅生命。治療一般以手術修補治療為主;嬰幼兒腹肌仍在生長,疝有自行消失可能,可暫不手術;年老體弱者宜採用保守治療。

如何治療小腸疝氣?

由於小腸疝氣可能發生嵌頓或絞窄,威脅患者生命,因此,除少數特殊情況,一般都應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不同術式具有不同的特點:

  • 傳統疝修補術
    • 通過將缺損周圍組織縫合修補疝環口,但是使用該手術治療後,患者往往會抱怨有長期疼痛感。
  • 疝補片修補術
    • 利用一個比疝氣缺口更大的一體成型人工網片來修補並加強受損的腹壁缺口,是目前治療小腸疝氣的最佳方法。
    • 多年手術應用顯示該手術術後沒有進一步的併發症,沒有患者發生嚴重的或永續性的術後疼痛,手術的複發率較低。該手術還具有手術時間短、疼痛度低、復原速度快等優點,通常患者手術後只需住院 1~ 2 天,可以較快地恢復正常工作及生活。
  • 腹腔鏡疝修補術
    • 通過腔鏡完成疝補片修補術,是一種新型的疝氣治療手術,完全在腹膜外進行,不接觸腹腔內臟器,不產生腹腔粘連,創口小,不易感染,是疝氣手術的發展趨勢。

保守治療

一歲以下嬰兒科暫不手術,因為嬰兒腹肌可隨生長髮育逐漸強壯,疝有可能自行修復。一般採取區域性加壓、包紮的方式,防止小腸突出,給發育中的腹肌加強腹壁薄弱結構的機會。

小腸疝氣有先天性和後天性之分,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是小腸疝氣發生的兩個主要原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解剖異常,後天性因素有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外傷、慢性咳嗽等。

小腸疝氣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 腹壁發育不完善:先天發育不足導致小腸疝氣,這主要指的是一些兒童的腹壁發育不完善、過薄,造成器官容易衝破薄膜向外突出形成疝氣。
  • 腹腔壓力升高:咳嗽、便祕、哭鬧等動作過大或用力過猛,會造成腹腔壓力升高,導致小腸外突,從而形成疝氣。此外,長期排尿困難、腹水形成、腹部腫瘤、高強度體力勞動也會導致腹腔壓力升高,可能引起小腸疝氣。

小腸疝氣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腹水;
  • 孕期吸菸喝酒或接觸化學藥劑導致胎兒患病;
  • 經常高強度體力勞動。

小腸疝氣患者的主要症狀為腹部及周圍區域體表出現可復性的腫塊,偶爾會出現區域性腫脹、疼痛和牽涉痛。小腸疝氣嚴重時可發生嵌頓性疝,若長時間不緩解,影響組織血供,就是絞窄性疝,會導致受累腸管壞死,危及患者生命。

小腸疝氣有哪些症狀?

小腸疝氣的常見症狀包括:

  • 腹股溝處出現可復性腫塊:站立位時最為明顯,咳嗽、鼓肚子時也會比較明顯;
  • 區域性腫脹;
  • 墜脹感;
  • 腹痛;
  • 牽涉痛;
  • 便祕。

嵌頓疝的症狀包括:

  • 疝塊突然增大,伴有明顯疼痛,並有明顯觸痛,疝內容物無法回納。

絞窄性疝的症狀包括:

  • 腹痛劇烈且呈持續性,嘔吐頻繁。疼痛可因如得不到及時處理可腸壞死、腸瘻等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小腸疝氣的其他相關症狀有:

  • 消瘦;
  • 易疲勞;
  • 易感染。

小腸疝氣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男性性功能障礙;
  • 女性不孕不育;
  • 腸壞死;
  • 腸瘻;
  • 腸梗阻。

成年人運動損傷、手術損傷、一些慢性疾病、劇烈運動、重體力勞動、小兒哭鬧都與小腸疝氣有很大得關係,避免這些情況,才能預防小腸疝氣,避免疝氣發作。

  • 避免用力哭鬧、大笑、咳嗽。
  • 孕期注意避免吸菸喝酒、接觸有害物質。
  •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腹部肌肉力量。
  • 平衡飲食,防止便祕。
  • 避免長時間高強度體力勞動。
  • 積極治療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便祕等疾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