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肝腫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肝腫瘤?小兒肝腫瘤在小兒發生的腫瘤裡較常見,發源於肝臟內的各種細胞,一般分為良性和惡性。多發生於 5 歲以前,最常見的是肝母細胞瘤,屬於惡性腫瘤。
  • 患病情況如何?肝母細胞瘤居小兒原發性肝惡性腫瘤的首位(佔 51%~56%)。大多發生於 2 歲以內的兒童,很少發生於 5 歲以上的兒童。其餘型別的腫瘤罕見,發病率較低。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小兒肝腫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年齡、性別、飲食、家族史、肝炎病毒感染、膽道阻塞、致癌物接觸、某些遺傳疾病等,可為小兒肝腫瘤的危險因素。
  • 小兒肝腫瘤有什麼型別呢?根據小兒肝腫瘤病理學特徵可分為 2 類,即良性和惡性。
  • 小兒肝腫瘤有什麼症狀?良性腫瘤不引起周圍組織壓迫時,一般無明顯症狀,但血管瘤有破裂風險,一旦破裂可迅速導致患兒發生失血性休克;良性腫瘤引起壓迫時,可有右上腹不適。惡性腫瘤早期一般無明顯表現,或者僅為右上腹不適、食慾下降等非特異性表現;晚期可有面板眼白黃染、腹水、發熱、虛弱、體重下降的表現,患兒腹壁可見靜脈怒張(肚子表面彎彎曲曲凸起的藍紫色靜脈),並可因腹內巨大腫塊造成呼吸困難。
  • 小兒肝腫瘤如何治療?小兒肝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和化療。良性腫瘤可採用手術切除。惡性腫瘤需根據分型、分期等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治療關鍵點在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治療難點在於惡性腫瘤多發現晚,不能手術切除乾淨。
  • 小兒肝腫瘤有什麼危害?惡性腫瘤早期不易發現,診斷時多處於中晚期,手術切除一般不能切除乾淨,容易復發或產生廣泛轉移最後死亡。
  • 小兒的肝臟良性腫瘤,一般不引起症狀,危害很小;需要關注的是惡性腫瘤,當小兒出現右上腹疼痛、脹感等表現時,尤其是有肝臟惡性腫瘤家族史的情況下,家長不能忽視,需要及時就醫,完善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這樣有助於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右上腹疼痛或不適;
  • 面板眼白黃染;
  • 腹部膨隆;
  • 長期低熱;
  • 虛弱無力;
  • 無原因體重不增長或下降;
  • 腹壁靜脈怒張。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持續性劇烈腹痛,伴噁心嘔吐;
  • 高熱;
  • 四肢溼冷,嘴脣、肢體青紫;
  • 呼吸困難;
  • 暈倒。

建議就診科室

  • 兒科
  • 腫瘤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肝腫瘤?

無症狀的良性小兒肝腫瘤,常在體檢中被發現。對於已出現症狀而就診的患兒,醫生會根據患兒的症狀表現和身體檢查,同時結合影像學、血清腫瘤標誌物等相關檢查檢驗後,初步擬診小兒肝腫瘤,最終根據手術取得的腫瘤組織樣本,進行病理分析,從而確診小兒肝腫瘤及其分型和分期。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肝功能檢查:可判斷肝細胞是否有損傷,判斷肝功能的好壞。可評估腫瘤對肝功能的影響。
  • 超聲檢查:可判斷腫塊的性質、血供情況等。對初步診斷腫瘤,及判斷腫瘤的良惡性、分型等有意義。
  • CT 檢查:該檢查快速、無創傷,費用較低,但患兒受輻射劑量較普通 X 線大很多;其可初步判斷腫瘤位置和性質,還可發現周圍侵犯、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的情況。該檢查是診斷肝細胞癌最佳的檢查方法。
  • MRI 檢查:MRI 也是無創性檢查,費用較高,檢查所需時間較長;但其可更好的判斷腫塊性質和與周圍器官的關係,能對疾病的情況反映出更多的細節。頭顱 MRI 檢查尚可判斷顱內是否有腫瘤轉移。
  • PET-CT:可以顯示腫瘤的代謝情況,可發現小兒肝腫瘤在身體其餘地方是否有轉移;但不推薦應用於初次診斷。
  • 骨掃描:當醫生懷疑患兒有遠處(骨)轉移時,該檢查可初步判斷是否有骨轉移。
  • 腫瘤標誌物:為抽血檢查,方便易行,可檢測如甲胎蛋白等指標,這些指標不僅可用於輔助診斷小兒肝腫瘤,而且在治療過程中可判斷療效。甲胎蛋白的檢查對於肝母細胞瘤的診斷尤其重要,且能反應病情嚴重程度與治療的效果好壞。
  • 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腫塊外觀及周圍組織的情況,還可進一步在可疑部位活檢和抽取腹腔積液,並進行細胞學檢查。
  • 細胞學檢查:抽取腹腔積液,查詢癌細胞。
  • 經皮肝穿刺活檢:可明確腫瘤的組織學分型和性質。但由於有引起身體內出血,或腫瘤沿針道轉移等風險。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年齡多大了?
  • 哪裡不舒服?
  • 症狀出現了多久?會自行緩解麼?
  • 去別的醫院就診過麼?做過什麼檢查?接受過什麼治療?效果如何?
  • 是否有家族遺傳史?親屬中是否有人出現過類似症狀?
  • 近 3 個月體重有減輕麼?大小便情況怎麼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為什麼孩子會得這個病?
  • 孩子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有哪些治療方案?孩子適合哪一種治療方案?醫保有報銷麼?
  • 治療需要多長時間?多久需要複診一次?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有什麼注意事項?平時有沒什麼食物要忌口?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患兒一般需要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並避免劇烈咳嗽、用力排便、大笑等增大腹壓的動作,以防止傷口裂開。另外需保持傷口清潔,防止傷口感染。
  • 化療注意事項:患兒在接受順鉑治療後,短期內不要接受冷刺激,如不喝冷飲、不要用涼水洗手、避免接近空調或冰箱等,以免加重藥物毒性。其餘化療藥物均有較強的不良反應,若出現脫髮、虛弱、疼痛等不良反應,若能忍受,一般需要堅持;若患兒出現嚴重感染、出血、心慌氣短等嚴重不良反應,家長應立即諮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更換治療方案。
  • 放療注意事項:放療後可能出現面板紅腫、水泡、極度疲乏等不良反應,一般在治療開始後 2~3 周出現,如不良反應嚴重應及時告知醫生。
  • 飲食:無論是腫瘤本身,還是各種治療方法,對患兒免疫系統都帶來了傷害,在科學治癌的基礎上,進行飲食管理,可以提高患兒的免疫力。另外,患兒需避免食用難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肝臟負擔。具體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如肥肉、堅果等,飲食應清淡,儘量少喝含糖分過高的飲料(如鮮橙多、可樂等)、少吃紅肉,如豬肉、牛肉等。避免食用火腿腸、培根等加工肉類。
  • 避免菸酒:煙可致癌,家長應戒菸,或必須在通風良好的地方吸菸,儘量避免患兒吸入二手菸,並應教導小兒不要去抽菸;酒精可明顯加重肝臟負擔,家長應教導孩子不要喝酒,患兒應避免食用含酒精的食物,如醪糟、酒心巧克力等。
  • 運動:術後若傷口恢復良好,患兒需儘早離床活動,可由家屬攙扶在病房裡走動,促進身體各部機能的恢復。若患兒術後體力恢復較差,不能下床運動時,也可在床上做肢體伸展運動和翻身動作。若身體恢復良好,可逐步加大運動量,更換鍛鍊內容,循序漸進,從散步到做操乃至慢跑等。
  • 定期複查:惡性腫瘤易復發,應長期隨訪和檢測。一般第 1 年甲胎蛋白每個月複查 1 次,胸部 X 線檢查、腹部 B 超檢查每 3 個月 1 次;第 2~3 年每 6 個月複查 1 次;第 3~5 年每年複查 1 次。複查內容主要是醫生要詢問病史,對患兒進行身體檢查,患兒還需要進行查血和影像學檢查等。

小兒良性肝腫瘤一般不需處理,若出現壓迫症狀可手術切除;小兒惡性肝腫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和化療,早中期患兒最佳方法是手術切除,晚期患兒可能不能做手術,可採用化療。惡性小兒肝腫瘤術後還應根據其組織學型別、手術病理分期等決定是否接受輔助性化療。

藥物治療

小兒良性肝腫瘤,一般不需藥物治療。小兒惡性肝腫瘤需進行藥物治療。

  • 順鉑:能夠破壞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從而殺死癌細胞,同時對正常細胞也有殺傷作用。過量連續服用可引起持久的腎毒性(即對腎臟有毒害作用),表現為血尿(表現為洗肉水色)、泡沫尿(好像雞蛋清和水攪拌後產生的泡沫)等。
  • 氟脲嘧啶:能夠限制腫瘤細胞複製,抑制腫瘤的生長。
  • 長春新鹼:能夠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活動。最大的危害是引起神經毒性,如手腳發麻、不能動等。
  • 阿黴素:又稱多柔比星,可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的複製和蛋白質合成,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活動。可引起心臟毒性,表現為心慌,呼吸困難等。

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在於以下 4 個方面,即明確診斷、切除腫瘤、惡性腫瘤進行手術病理分期、解除併發症。

  • 腹腔鏡下腫瘤切除術:作用是切除腫瘤。良性腫瘤引起壓迫症狀時,可在腹腔鏡下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早期侵犯範圍較小時,可以採用腹腔鏡下切除。
  • 開腹肝葉或分段切除術:作用是切除腫瘤。惡性腫瘤一般經腹手術,部分早期患兒也可在腹腔鏡下完成;惡性腫瘤患兒術後,醫生將會根據其組織學型別、腫瘤細胞分化程度、手術病理分期和殘餘灶大小等多種因素,決定是否要繼續輔助性治療。
  • 肝移植:對於晚期有血管侵犯的肝母細胞瘤,或者肝硬化十分嚴重的肝癌等,可考慮使用肝移植,作用是更換一個健康的肝臟。

其他治療方法

  • 放療:僅用於小兒惡性肝腫瘤。大部分型別小兒肝腫瘤對放療不敏感,一般用於晚期復發病例。
  • 靶向治療:利用某種藥物或療法,來特定地識別和攻擊癌細胞,但是不傷害正常細胞。靶向治療主要可應用於小兒肝細胞癌的治療,主要藥物有索拉非尼。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經過正規治療後,症狀多得以解除,一般不會復發,預後較好。
  • 若不經過正規治療,通常在幾個月到一年多的時間內,病情不斷髮展,並出現晚期症狀,最後導致死亡。

小兒肝腫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年齡、性別、飲食、家族史、肝炎病毒感染、致癌物接觸、某些遺傳疾病等可為小兒肝腫瘤的危險因素。

小兒肝腫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研究予以證實。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肝腫瘤?

  • 飲食:小兒若經常食用發黴的大米、玉米等含有黃麴黴素的食物,會大大增加患肝細胞癌的風險。
  • 肝炎病毒感染:小兒若感染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但是未及時治療和控制病情,就會增加患肝細胞癌的風險。
  • 膽道阻塞和肝內結石:小兒由於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原因導致膽道阻塞,膽汁會在肝內淤積,可引起肝硬化,甚至引起肝細胞癌。肝內膽管結石容易引起膽管細胞癌。
  • 致癌物接觸:對於某些致癌化學物(如亞硝酸鹽等)、射線接觸,可能引發癌變。
  • 年齡:小兒年齡越小,尤其是兩歲以前的小兒,更容易患肝母細胞瘤。小兒年齡越大,就越可能患肝細胞癌,但發病率並不高。
  • 性別:男性患兒更容易患肝母細胞瘤。
  • 某些遺傳疾病:有些綜合徵患兒,如 21-三體綜合徵、18-三體綜合徵、無心畸形綜合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兒等,患肝母細胞瘤的風險會增加。
  • 家族史:若家裡有親人曾患肝臟惡性腫瘤,則患兒罹患的惡性腫瘤的風險,會相應增加。

小兒良性肝腫瘤一般不引起明顯症狀,腫瘤長大後可出現壓迫症狀。若為血管瘤,破裂後可迅速失血休克;小兒惡性肝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患兒很難察覺。隨著病情的進展,常常可出現面板眼白黃染、腹水、發熱、虛弱、體重下降、腹壁靜脈怒張、呼吸困難等症狀。

小兒肝腫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肝腫瘤的常見症狀包括:

  • 良性腫瘤:
    • 生長緩慢,早期無症狀;
    • 增大後可出現壓迫症狀:右上腹脹感、消化不良、食慾下降、呼吸困難等;
    • 血管瘤未破裂前,一般無明顯症狀,但破裂後,可迅速大量失血休克,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等表現,嚴重者會死亡。
  • 惡性腫瘤:早期一般無症狀,或僅有右上腹輕微不適,食慾下降等非特異性症狀。晚期可出現以下症狀:
    • 面板眼白黃染:可發現患兒面板和眼白變黃,且一般進行性加重,不會自然恢復。
    • 腹水:大量腹水可見患兒肚子鼓的很大,搖晃患兒還可以聽見水的震盪聲。
    • 發熱:多為低熱(39 攝氏度以下),伴有感染時可有高熱(39 攝氏度以上)、寒戰(即發熱時全身突然抖動,俗稱“打擺子”)等表現。
    • 虛弱:患兒在疾病晚期,會出現貧血(血中紅細胞或血紅蛋白含量下降),表現為虛弱無力,面板、口脣、眼瞼內泛白等。
    • 體重下降:晚期由於患兒食慾下降、腫瘤侵害等原因,體重可不再增高,甚至不斷下降,晚期消瘦十分明顯。
    • 腹壁靜脈曲張:肚子上可以看到彎彎曲曲鼓起來的藍紫色血管,較為密集。
    • 呼吸困難:腹內巨大腫塊可能引起壓迫,導致呼吸困難。

小兒肝腫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貧血
  • 消化道出血
  • 骨質疏鬆
  • 肝性腦病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避免食用發黴食品:以減少黃麴黴素的攝入,能大大降低肝癌發病風險。
  • 治療肝炎:患兒需在醫生指導下長期用藥,控制病毒的活動,可降低癌變的風險。
  • 解除膽道阻塞和治療肝內結石:在醫生的幫助下,治療這兩類疾病可降低肝癌和膽管細胞癌的風險。
  • 減少致癌物接觸:患兒應避開有射線的地區,少吃火腿腸等加工肉品,儘量不吃泡菜和過夜蔬菜等。
  • 產前診斷:當患兒處在未出生的胎兒階段,母親可進行產前診斷,可發現胎兒的部分遺傳性疾病(如 21-三體、18-三體等),在與醫生的共同商量下,及時終止妊娠,可防止患有這些嚴重遺傳病的小兒出生。
  • 定期體檢:家裡有親人曾患肝臟惡性腫瘤,患兒可每半年到一年體檢一次,有利於早期發現可能出現的惡性腫瘤。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