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溶血性貧血: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溶血性貧血?多種病因引起紅細胞壽命縮短和過早破壞,且破壞超過了骨髓代償能力,導致迴圈中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減少,這種病稱為溶血性貧血,當發生在小兒身上時,成為小兒溶血性貧血。
  • 當前患病情況?本病女性明顯少於男性,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世界各地均有發現,發病率為 20/10 萬~30/10 萬;遺傳性橢圓形紅細胞增多症,在各地均有報道,如歐美髮病率為 0.04% 但我國發病率尚不確切。
  • 容易引起該病的因素有哪些?本病的病因有多種,大致可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兩類。
    • 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病因包括如紅細胞膜的缺陷、紅細胞酶的缺陷、血紅蛋白異常等;
    • 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病因包括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創傷性及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感染因素等。使用特殊藥物、新生兒缺乏維生素 E、接觸毒蛇、血液透析等,為本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本病都有什麼型別?本病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溶血因素存在的部位不同,可將溶血性貧血分為:紅細胞內,如紅細胞膜的缺陷、紅細胞酶的缺陷、血紅蛋白異常;紅細胞外,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創傷性及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脾功能亢進。
  • 本病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小兒溶血性貧血主要表現為患兒面板、口脣、眼結膜、手掌蒼白,感覺疲倦,肌肉無力,同時可有黃疸(可表現為皮膚髮黃)、氣喘、心率加快、食慾不振、頭昏、怕冷等。
  • 本病該如何治療?小兒溶血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包括手術、藥物等。嚴格避免接觸導致溶血的因素,為本病治療的關鍵。但小兒溶血性貧血的病因種類較多,且還需長期避免各種誘發因素,這就為本病的治療帶來一定困難。
  • 本病主要危害有哪些?本病在新生兒或嬰兒期患病者,因溶血危象發作較頻,其治療效果較差,可因嚴重貧血併發心力衰竭而死亡。起病較晚者因慢性貧血可致發育遲緩,極少數可以死於貧血危象或脾切除後併發症。
  • 其他:本病絕大多數有誘因誘發急性溶血,故預防極為重要。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