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是一種由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引起的腦膜炎,多見於 3 個月~3 歲嬰幼兒。這種桿菌可引起人類各種感染,如支氣管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 患病情況如何?該病較為常見,發病率僅次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炎鏈球菌腦膜炎,佔化膿性腦膜炎的 28.9%,病死率為 3%~15%。人是流感嗜血桿菌的唯一宿主,兒童帶菌率高,全年均有發病,但秋季較多。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該病主要是感染了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導致。常導致腦膜炎的菌型約 90% 為毒力較強的 b 型菌。該類病菌通過飛沫,常在家庭成員之間傳播。故不良衛生習慣、接觸感染者、冬春兩季為影響本病的因素。
  • 這個病有哪些症狀?本病起病急,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腦膜刺激徵,病情進展可發現嗜睡、譫妄,甚至驚厥、昏迷,嚴重者在 24 小時內出現頻繁驚厥、昏迷等。
  • 如何治療這個病?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治療的關鍵在於選擇易於透過血腦屏障、且耐藥率低的藥物。治療難點在於,本病常合併嚴重感染導致抽搐或昏迷,危及患兒生命。
  • 這個病有哪些危害?本病患兒常因嚴重感染導致抽搐或昏迷,危及患兒生命。慢性遷延不愈者,可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生長髮育及身體健康,還可導致癱瘓、痴呆甚至危及生命。
  • 其他:經過正確治療,大部分患兒第 5 天退熱。一般治療 26~36 分鐘可見療效,如體溫下降、症狀好轉、白細胞恢復正常等。48 小時仍不見好轉,則應複查腦脊液。如果細菌培養仍為陽性,考慮耐藥情況,必須更換抗生素。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頭痛
  • 劇烈噁心、嘔吐
  • 高熱不退或體溫退而復升
  • 面色蒼白、疲乏無力
  • 精神萎靡
  • 嗜睡、譫妄
  • 眼底檢查視神經乳頭水腫
  • 前囟飽滿
  • 拒食、呼吸不規則
  • 發紺
  • 體重減輕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噴射性嘔吐
  • 驚厥、昏迷

建議就診科室

  • 小兒神經內科
  • 小兒呼吸科
  • 感染科
  • 小兒神經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

如果患兒曾於一週前出現流涕、咳嗽,現在因頭痛、嘔吐、頸強直、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甚至出現驚厥、昏迷等症狀前來就診時,醫生就需要考慮孩子可能有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尤其是前囟飽滿者,當然也需要結合以下檢查進一步評估。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視診:醫生需觀察患兒全身的身體狀況,看患兒前囟是否飽滿,精神、營養、迴圈狀況,有無黃疸、營養不良等情況,可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 觸診:觸控患兒前囟,檢查是否有骨縫裂開,觸控患兒面板,檢查面板溫度、溼度、營養狀況,可對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初判。
  • 腦膜刺激徵檢查:檢查患兒是否存在頸強直、布魯津斯基徵、巴賓斯基徵等,者對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
  • 腦脊液檢查:腰椎穿刺腦脊液可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檢查可見極短小的革蘭陰性桿菌,有的類似球菌。如果在同一塗片上發現形態不同的細菌,都應疑為流感桿菌。通過該檢查,醫生可確診該疾病。
  • 抗原診斷:對 b 型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的快速診斷方法,如 CIE(對流免疫電泳法)、ELISA(酶聯免疫法)等。75%~90% 流感桿菌腦膜炎可通過 CIE 法明確診斷。
  • 血常規:可發現是否存在感染徵象,還可發現是否存在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徵象,即血小板明顯減少,可對疾病的診斷有一定幫助作用。
  • X 線胸片、心電圖、B 超和腦 CT 檢查,可對疾病的併發症做出判斷,有助於對疾病治療效果的判斷。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什麼時候開始有這些症狀的?
  • 有無發熱,最高體溫是多少?
  • 有無頭痛、嘔吐?
  • 有無食慾不振?
  • 精神狀況如何?
  • 有無全身無力的感覺?
  • 1 周前是否出現過感冒的症狀?
  • 家裡或班級是否有患該類疾病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為什麼會有這些症狀?
  • 我的病情嚴重嗎?
  • 是否會對我的生命產生影響?
  • 還會有更嚴重的症狀出現嗎?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什麼治療方法最有效?
  • 我多久能好?
  • 我什麼時候可以出去玩?

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患兒日常需注意營養支援,防止交叉感染。同時要遵醫囑用藥,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等,可幫助患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當患者出現嗜睡、譫妄、前囟飽滿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術後護理:如果患兒做了手術,術後應避免辛辣、刺激性飲食,注意傷口有無滲出液體,在傷口結痂之前不要碰水,定期去醫院換藥,按時拆線。如果傷口有滲出,要及時就診。
  • 日常消毒:患兒家長鬚熟知本病傳染途徑及防護措施,嚴格消毒。常用物理消毒的方法有:蒸煮、暴晒;餐具煮沸或使用消毒櫃;衣物、被褥陽光下曝晒;定期開窗通風等,避免交叉感染。
  • 發熱護理:對於高熱的患兒,應勤測體溫,如果體溫超過 38.5 攝氏度,及時告知醫生做血常規血培養,判斷是否合併其他細菌感染;或先進行物理降溫,如冷敷、全身擦浴等,然後及時送醫救治。
  • 防止感染:因本病患兒常合併其他細菌感染,故需保持區域性衛生,勤洗澡,做好各種預防接種。
  • 用藥注意事項:遵醫囑用藥完成治療,用藥期間定期至醫院檢查肝腎功能、血常規,監測藥物對肝腎功能、造血系統的影響。如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為氯黴素的嚴重副作用,故使用氯黴素期間,應每天或隔天檢查末梢血象,一旦出現顆粒白細胞減少,要立即停藥,同時輸新鮮血,並注意保護患兒,避免感染。
  • 飲食:
    • 如果為手術患者,待排氣排便後可逐漸開始進食,先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等,逐步適應,儘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麻辣燙等);
    • 如果為普通患者,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少吃精加工的食物,如醃製類食物、罐頭等。
  • 運動:
    • 如果為手術患者,術後 1 天后即可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迴圈,有助於病情恢復。
    • 如果為非手術患者,則無影響,可進行輕至中等程度的體力活動(如散步半小時,慢跑、游泳等),1 周 2~3 次,可增強身體免疫力。
  • 定期隨訪:定期去醫院做相關檢查(血常規等),檢測疾病的發展、活動以及身體狀況。

本病應以藥物治療為主,且因病灶在腦脊液中,故應選擇易於透過血腦屏障、且耐藥率低的藥物。同時應根據患兒的不同情況,給予相應的對症處理。

藥物治療

  • 頭孢曲松:為治療本病首選用藥,可殺滅致病菌。因此藥療效快,殺菌力強,且毒性極低,易於通過血腦屏障,對耐藥的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也有效,故作為治療首選。其副作用為部分病人會出現腹瀉,但一般不需停藥,少數病人出現腹痛。
  • 氨苄西林:其毒性小,能透過發炎的腦膜,殺滅致病菌,故也可用於本病的治療。
  • 氯黴素:因其易於透過血腦屏障,且耐藥菌株較少,可有效殺滅致病菌,用於治療本病。口服氯黴素吸收良好。
  • 脫水藥物:如甘露醇。當患者疑有顱內高壓時,可適量應用緩解顱內高壓的症狀。

手術治療

  • 腰椎穿刺術:當患者有顱內壓增高時,可視情況進行腰椎穿刺緩解腦脊液壓力。但需注意,如果患兒存在腦疝的徵象時,禁忌施行此術,可能會誘發或加重腦疝。
  • 腦脊液引流術:顱內壓增高者可行此術,緩解顱內高壓的症狀。

其他治療方法

  • 康復鍛鍊:如果患兒出現癱瘓時,在恢復階段應進行康復鍛鍊,如肢體功能鍛鍊,可改善患兒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
  • 支援治療及飲食管理:如患兒嘔吐嚴重,須暫時禁食,進行靜脈輸液(如葡萄糖、電解質)。

疾病發展和轉歸

  • 如果不接受正規治療,患兒常因嚴重感染導致抽搐或昏迷,危及患兒生命。慢性遷延不愈者,可嚴重影響患兒的正常生活、生長髮育及身體健康,還可導致癱瘓、痴呆甚至危及患兒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多數患兒,都可很快痊癒,效果良好。但是對於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兒,病情可遷延不愈,其治療效果差,併發症多。

該病原因主要是感染了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常致腦膜炎的菌型約 90% 為毒力較強的 b 型,其次為 f 型。細菌內毒素在致病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感染因素: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感染為本病的病因。該菌多先侵入鼻咽部,引起敗血症,再發生腦膜炎。絕大多數患兒在恢復期的血清中,該菌抗體含量甚微,很少有人再次患流感桿菌腦膜炎。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

有如下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本病:

  • 不良衛生習慣:如患兒不洗手、把手指放在嘴裡、喝生水(未高溫煮沸的水)、吞入可能被汙染的食物等。
  • 免疫因素:機體抵抗力低,如合併發育落後、免疫力低下等,此時機體免疫功能相對較差,易於合併感染。
  • 接觸感染機會多,如在疫區生活,同班級中有該病流行等。
  • 農村居住,生活條件差。

有如下不可變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

  • 年齡:新生兒有來自母體的特異抗體,可獲得保護,故本病患者多為 3 個月~3 歲的嬰幼兒。
  • 未感染者:絕大多數患兒恢復後,少有再次患流感桿菌腦膜炎者。絕大多患兒鼻咽部感染症狀雖不明顯,卻因此產生了免疫力,不會再感染本病。
  • 季節因素:該菌通過飛沫傳播,故冬春兩季多見,夏季極少。

本病沒有特有的症狀,因患兒年齡及就診早晚而不同,可以表現為前驅症狀、感染徵象、腦膜刺激徵等。

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包括:

  • 前驅症狀:由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類似“感冒”的症狀,如發熱流涕、咳嗽等,常經數天或 1~2 周可出現腦膜刺激徵,如頭痛、嘔吐、頸強直。
  • 感染徵象:常起病急,伴頭痛、嘔吐(常為噴射性,胃內容物沒有噁心動作,直接從口鼻噴出)、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狀,高熱不退或體溫退而又升。
  • 腦膜刺激徵:
    • 布魯津斯基徵:即令患兒仰臥,兩腿伸直向前屈頸,如果出現兩下肢屈曲、縮腿的症狀即為陽性。
    • 巴賓斯基徵:用棉籤自足底外側,從後向前快速輕劃至小指根部,再轉向拇趾側,如果出現拇趾背屈(向腳背方向屈曲),其餘四趾呈扇形分開,則為陽性。
  • 病情進展可發現嗜睡、譫妄,甚至驚厥、昏迷,嚴重者在 24 小時內出現頻繁驚厥、昏迷。
  • 顱高壓症狀: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
  • 前囟飽滿:嬰幼兒前囟未閉合(可觸到頭頂部有凹陷),骨縫可裂開,顱內高壓及腦膜刺激徵可不典型。此時前囟未閉即為腦膜炎的重要表現。
  • 新生兒腦膜炎:此類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狀和體徵,發熱可有可無,甚至體溫不升、哭聲微弱或呈高調、拒食、呼吸不規則等,這些都可能提示患兒存在腦膜炎。查體可見前囟飽滿,一些病兒直到屍檢時方查出。

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小兒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桿菌腦膜炎常見併發症包括:

  • 腦室膜炎:症狀與腦膜炎相似,可有頭痛、頸項強直等表現,嚴重者甚至可引發腦疝(腦組織移位超過一定界限)。
  • 病毒感染:患兒此時身體抗力極低,10% 的患兒在治療後仍有發熱,是由合併病毒感染所致。
  • 腦積水:嬰幼兒患者可見頭圍迅速增大,身體比例失調等,如不及時治療,可遺留畸形或痴呆。
  • 顱內高壓綜合徵:顱內壓力增高並超出其代償範圍,繼而出現的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綜合徵。
  • 腦膿腫: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影響患兒智力發育。
  • 感染性休克。
  • 腦神經麻痺、癱瘓。
  • 營養不良。
  • 耳聾:10% 兒童有單側或雙側耳聾,故應作聽力監測。
  • 其他:學習能力差、精神發育遲緩、視力喪失等。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避免抗生素濫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儘量避免使用多種抗生素。
  • 合理飲食、適當鍛鍊: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雞蛋、魚肉、橙子等,多做有氧運動,參與戶外活動等,可增加抵抗力,減少合併感染的風險。
  • 保持室內通風,呼吸新鮮空氣。
  • 密切看護兒童:禁止小兒接觸有症狀的感染病患。因 4~6 歲時期兒童較為活躍,應做好看護工作,減少小兒患病風險。
  • 疫苗:用於 2~60 個月的幼兒,認為安全可靠。抗 Hib 脂多糖包膜-磷酸多核糖體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可使 2 個月以上小兒產生保護性抗體。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孕期護理:在孕期應做好護理工作,避免可能導致新生兒免疫力低的因素,如感染、早產、低出生體重、缺血缺氧等,可減小下一代患病的風險。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