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M血癥: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是一種異常的 T 細胞和 B 細胞功能障礙綜合徵,其特徵在於血清 IgG 和 IgA 濃度降低,血清 IgM 濃度正常或升高,以及免疫球蛋白類轉換重組缺陷[1]

  •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患病率為 2∶1,000,000,男性為主。本病在歐洲、非洲和亞洲家庭中均有發生,因此,沒有證據表明該病存在種族或民族差異[1]
  • 本病是已知的與 CD40 配體(CD40LG)基因突變相關的唯一疾病[2]
  • 以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瀉、營養不良、血液系統異常及神經系統受損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常見併發症有肝病、肝癌、胃腸腫瘤、淋巴瘤等[3][4][5][6]
  • 目前,可用於本病的唯一治癒性手段是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CT),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抗生素,可以預防和治療早期感染[7]
  • 嬰兒期獲得性肺孢子蟲肺炎、肝臟疾病、青春期或青年期的肝臟和胃腸道腫瘤,是導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
  • 本病以 X 連鎖方式遺傳,致病變異體的女性是攜帶者,每次懷孕有 50% 的機會將致病基因傳遞給孩子,而男性將致病基因傳遞給所有女兒。如果家族中已發現本病,可以對有風險的女性親屬進行檢測,也可以對妊娠女性進行產前篩查[2]

由於本病在嬰兒期往往表現為反覆感染及血液學異常的臨床表現,因此,常被家長認為是小兒免疫系統未完善所致,從而耽誤了最佳診治時機,有些患者甚至被誤診長達數年。因此,及時就醫就顯得尤為重要。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反覆呼吸道感染;
  • 長期慢性腹瀉;
  • 小兒生長髮育遲緩;
  • 不明原因的貧血;
  • 面色發黃、鞏膜黃染、食慾不振等。

建議就診科室

  • 小兒呼吸科
  • 小兒血液科
  • 腫瘤科
  • 感染科

醫生如何診斷?

依據幼年時反覆感染、血液系統異常和慢性腹瀉等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示血清 IgG 和 IgA 濃度降低,血清 IgM 濃度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細胞減少,醫生通常可以明確診斷。醫生還會關注具有一個或多個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表型或診斷的母系相關男性的家族史[1][2]

  • 基因診斷:CD40LG 基因缺失可確診本病。
  • 流式細胞術:體外刺激後,大多數 CD4+ T 細胞中 CD40L 蛋白的表達增加,而患有在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患者 CD4+ T 細胞中未顯示 CD40L 蛋白的表達增加。
  • 免疫球蛋白定量:定量顯示血清 IgG 降低,血清 IgM 濃度高於正常年齡兩個或兩個以上標準差。
  • 淋巴細胞亞群測定:CD4和 CD8+ T 細胞亞群的數量和分佈正常。值得一提的是,淋巴細胞亞群可以因人而異,並且隨時間推移在特定人群中的總結果不同。
  • 血常規:可提示中性粒細胞減少,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降低,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系統異常的表現。
  • 糞便常規及糞便培養:基於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糞便 DNA 擴增提高了隱孢子蟲的檢出率。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患兒在嬰幼兒期有無反覆呼吸道感染史?
  • 有沒有慢性腹瀉的病史?
  • 有無生長髮育遲緩?
  • 父母及其家族中是否有該病患者?

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目前能不能確診?還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本病是否遺傳?
  • 能不能治癒?會不會留有後遺症?
  • 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

日常生活中應預防機會性感染,減少感染途徑。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9]

  • 所有飲用水均通過專業配置的過濾器進行煮沸或過濾。
  • 避免幼兒在游泳池、池塘和湖泊游泳:年齡>5 歲者可在泳池游泳。
  • 避免接觸農場動物(尤其是羔羊和小牛)。
  • 儘量減少與小貓和小狗的接觸。
  • 調查所有腹瀉發作的原因。

目前,本病唯一的治癒性手段就是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而預防機會性感染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診斷和治療能提高患兒生存率及生存質量[7]

藥物治療

  • 抗生素預防:預防繼發於肺孢子蟲肺炎,是因為患有本病的嬰兒在出生後頭兩年內,發生機會性感染的風險很高。典型預防措施是複方新諾明口服或噴他脒靜脈或吸入治療[7]。醫生會定期監測 CD40 缺陷患者的肝酶和嗜酸性粒細胞計數。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當孩子年齡為 6 個月時,應考慮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療,因為患有本病的個體不能自然產生針對包囊細菌的抗體,並且有可能從這些生物體中產生壓倒性感染。且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替代療法可能減少甚至使 IgM 水平正常化,特別是在生命早期開始治療。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是高度純化的血液衍生物(許多特異性抗微生物抗體的組合),400~600 mg/kg,通常每 3~4 周靜脈注射一次,皮下注射通常每週一次[7]
  • 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於慢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移植治療

目前,可用於本病的唯一治癒性手段是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HCT),理想的治療時機是在發生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和器官損傷前。目前,本病接受同種異體 HCT 的長期存活率為 70%~75%[8]

疾病發展和轉歸

未進行成功異體基因骨髓移植的男性患兒,中位生存期不到 25 年[7]。嬰兒期肺孢子蟲肺炎、肝臟疾病以及青春期或青年期的肝臟和胃腸道癌,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是由 CD40 配體(CD40LG)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疾病,其特徵在於血清 IgM 正常或升高,IgG 和 IgA 水平降低,以及 T 細胞功能缺陷[1][2]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1991 年,專家使用單克隆技術首次發現,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是由於 CD40LG 基因突變改變了 CD40LG 蛋白的晶體結構,T 細胞不能表達 CD40LG,從而不能與 CD40 分子結合,導致 T 細胞依賴抗原的再次免疫應答障礙,繼而引起罕見且嚴重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

出生於先前就有人患有本病的家庭的患者,平均診斷年齡顯然更早。然而,只有 1/3 的患者出生在先前就有人患有本病的家庭,這是因為往往只有存在明顯家族病史,才會較容易被診斷出來。臨床症狀發展研究證明,超過一半的患者在 1 歲時即可出現免疫缺陷症狀[6]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通常在嬰兒期就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機會性感染以及復發或持續性腹瀉。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和貧血症也在本病中很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性疾病,如硬化性膽管炎也時有發生。顯著的神經系統併發症通常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結果。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常見症狀包括:

  • 感染:本病在嬰兒期就可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以肺炎最常見(見於 81% 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鼻竇炎(43%)和複發性中耳炎(43%),其他感染的表現有反覆或持續性腹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敗血症、蜂窩組織炎、肝炎和骨髓炎等。侵襲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念珠菌、隱球菌和組織胞漿菌)在受影響的個體中風險增加[1]。由肺孢子蟲(PCP)和隱孢子蟲(CP)引起的機會性感染在男性患兒中也較常見[5]。肺孢子蟲肺炎是 40% 以上嬰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第一臨床症狀,佔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死亡率的 10%~15%[1]
  •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在大多數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男性患兒中,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較常見,較少發生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症[4]

小兒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可能引起哪些併發症?

胃腸道腫瘤、肝臟疾病(包括原發性肝硬化和癌症)是青少年和青年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患者常見的威脅生命的併發症[1]

常見併發症包括[3][4][5][6]

  • 慢性腹瀉:大約 1/3 的男性患者有慢性腹瀉。微小隱孢子蟲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可導致反覆或長期腹瀉,但至少 50% 的反覆或長期腹瀉無法檢測到任何感染致病菌。
  • 神經系統受累:約 10%~15% 患有 X-連鎖高免疫球蛋白 M 血癥的男性出現了顯著的神經系統併發症,通常是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結果。
  • 肝病和肝/胃腸癌:在肝病中,肝炎和硬化性膽管炎最常見。
  • 神經內分泌癌。
  • 淋巴瘤:特別是霍奇金淋巴瘤。
  • 自身免疫性視網膜病變。
  • 面板肉芽腫。

本病主要是預防各種機會性感染,儘可能減少感染的風險。具體預防方法如下[9]

  • 預防肺孢子蟲繼發肺炎。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至 6 個月,以防止包囊細菌的壓倒性感染。
  • 在隱孢子蟲的地區僅飲用純淨水。
  • 7 歲後每年進行肺功能檢查和內窺鏡評估。
  • 通過流式細胞術和 CD40L 分子遺傳學檢測,評估新生兒期處於高度風險的男嬰,如果已知家族中有致病人群,則可通過早期診斷和治療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