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隱睪症: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小兒隱睪症?隱睪症是指,單側或雙側睪丸的發育過程有異常,未在正常的陰囊位置。發生在小兒的隱睪症,稱為小兒隱睪症。
  • 患病情況如何?早產兒的發病率為 30.3%,其中出生體重小於 900 克早產兒的發病率為 100%,足月新生兒為 2%~4%。多為單側,其中右側略多於左側,約 15% 為雙側。
  • 病因是什麼?病因是,在發育過程中,睪丸未能正常地下降至陰囊位置。早產、低出生體重、多胎兒、有隱睪症家族史、胎兒生長受限、高齡孕婦(年齡>30 歲)、孕期吸菸與被動吸菸、妊娠期糖尿病,均為本病的危險因素。
  • 分為哪些型別?臨床上常將隱睪症分為睪丸下降不全、異類睪丸、無睪畸形及滑動性睪丸,其中睪丸下降不全又可細分為腹內高位睪丸、腹股溝隱睪、陰囊高位隱睪。
  • 主要症狀是什麼?多數隱睪症患兒一般無自覺症狀,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側陰囊空虛、發育差,觸不到睪丸;伴有患側鞘狀突未閉時,可表現為陰囊或腹股溝部(大腿根部)包塊。
  • 如何治療?1 歲以內患兒可用激素治療,激素無效和就診年齡超過 1 歲的患兒,應行睪丸固定手術治療。治療關鍵點在於診斷明確後儘早治療,治療須在 2 歲以前完成。
  • 主要危害是什麼?小兒隱睪症多合併斜疝以及其他畸形,易發生睪丸與精索扭轉;也會影響患兒心理,患兒易產生自卑感。如未及時治療,成年後可能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發生惡性腫瘤的機會較正常者高。
  • 如何預防?母親懷孕年齡<30 歲、孕期注意補充蛋白質,可降低小兒隱睪症發病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陰囊發育差、扁平。
  • 兩側陰囊不對稱。
  • 腹部觸控到不明包塊。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
  • 發熱、噁心嘔吐。

建議就診科室

  • 小兒外科

醫生如何診斷小兒隱睪症?

當醫生懷疑是小兒隱睪症時,將通常詢問陰囊是否扁平或不對稱,進行體格檢查,可以初步診斷,再進一步通過 B 超、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核磁共振、腹腔鏡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為兒科常規檢查,需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患兒取兩腿交叉位,醫生將通過觸控腹部、腹股溝部、會陰部以及陰囊來初步判斷是否患有小兒隱睪症。
  • B 超檢查:當醫生通過體格檢查摸不到睪丸時,常用 B 超輔助定位隱睪。
  •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用於觸診未及睪丸、腹內高位睪丸或睪丸缺如的鑑別診斷。通過檢測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前後,血清中睪酮水平,來判斷是否存在功能性的睪丸組織。
  • CT、核磁共振:對腹內隱睪的定位有更高的準確性。
  • 腹腔鏡:不僅可用來診斷腹內隱睪,同時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尤其適用於高位隱睪患者。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是什麼時候發現孩子陰囊小的?
  • 孩子是足月生產的嗎?出生時體重怎麼樣?
  • 母親的懷孕年齡,孕期情況如何?
  • 親屬有類似的情況嗎?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
  • 有沒有給予治療和干預?療效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孩子的病情嚴重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有沒有合併其他併發症?
  • 這種疾病如何治療?治療方案是怎樣的?
  • 治療效果如何?
  • 影響未來生育嗎?
  • 平時生活中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飲食:術後 6 小數可進流質膳食,第 2 天可進易消化、含纖維素高的膳食,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祕發生。
  • 休息:術後應平臥位 10~14 天,患側下肢外展位,若取半臥位,膝下應墊一軟枕,減輕腹部張力,臥床時避免彎曲髖部,防止睪丸退縮。
  • 運動:術後不宜過早下地活動,減少陰囊內滲出。
  • 護理:手術後應保持會陰部傷口敷料清潔乾燥,及時更換,預防切口被感染,傷口疼痛劇烈時,可用深呼吸、呵氣、鎮痛藥物等方法減輕疼痛。
  • 複查:術後應隨訪,每年 1 次,檢查睪丸大小、形態、位置和生理功能,直至青春期。

一般 1 歲以內可用激素治療;激素無效和超過 1 歲的患兒,應行睪丸固定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療:作用是刺激間質細胞產生睪酮,有助於睪丸下降。適用於生後 6 個月仍為隱睪者。
  • 黃體生成激素釋放激素:作用是刺激睪丸下降。常經鼻黏膜噴霧給藥,每側鼻孔 200 微克,每天 3 次,連續 28 天。

手術治療

睪丸固定術:

  • 標準術式:通過腹股溝切開橫斷鞘狀突並遊離睪丸及精索,將睪丸置於陰囊並固定。
  • Fowler-Stephen 手術:精索動靜脈切斷睪丸固定術,適用於部分腹腔內高位隱睪,以及輸精管長且彎曲於腹股溝管者。分為兩期,第一期切斷精索血管,第二期再將睪丸下移至陰囊。
  • 睪丸自體移植術:適用於少數高位腹內隱睪,切斷精索血管後,將精索內動靜脈與腹壁下深動靜脈吻合,並置睪丸於陰囊中。
  • 腹腔鏡治療:腹腔鏡可用於探查診斷並同時進行治療,尤其適用於高位隱睪患者。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本病多合併腹股溝斜疝、泌尿生殖系統畸形,易發生精索扭轉;也會引起患兒產生自卑感。另外隱睪還可導致不育;若發生惡變,可危及患兒生命。
  • 經過正規治療後,2 歲以前行睪丸固定術可降低成年後睪丸惡變率,減少對生育功能的影響。

小兒隱睪症的主要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與內分泌、遺傳和物理機械等多因素有關。

小兒隱睪症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病因不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內分泌失調:體內與睪丸發育相關的激素分泌不平衡,雄激素、抗米勒管激素缺乏或不敏感,均可引起隱睪。
  • 遺傳因素:隱睪症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其中母親家族遺傳較父親家族遺傳明顯。
  • 解剖障礙:區域性結構異常,如鞘狀突附著異常、筋膜覆蓋陰囊入口或異常的引帶殘餘等,都可阻止睪丸下降。
  • 物理機械因素:睪丸引帶牽引作用及腹腔壓力異常時,可導致睪丸發生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哪些人容易患小兒隱睪症?

有如下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患小兒隱睪症:

  • 母親孕期蛋白量攝入不足;
  • 孕期吸菸與被動吸菸;
  • 有隱睪症家族史小兒;
  •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 母親懷孕年齡較大(>30 歲);
  • 母親為初產婦。

隱睪症患兒多數無自覺症狀,主要表現為患側陰囊扁平、癟陷,兩側陰囊不對稱,併發腹股溝斜疝時,嚴重情況下可有腹痛、嘔吐、發熱。

小兒隱睪症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小兒隱睪症的常見症狀包括:

  • 患側陰囊扁平、癟陷,兩側陰囊不對稱。
  • 腹部包塊:有時可於大腿根部或陰囊外會陰部觸控到睪丸,通常較正常小,可見隆起。併發腹股溝斜疝時,可發生嵌頓和腹痛。
  • 鞘膜積液:隱睪常伴有患側鞘狀突未閉,表現為陰囊腫脹。

小兒營養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生殖能力下降或不育
  • 睪丸損傷
  • 隱睪扭轉
  • 隱睪惡變
  • 精神障礙
  • 輸精管和附睪畸形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母親懷孕年齡<30 歲,有助於降低隱睪發生率。
  • 母親在孕期需攝入足夠的蛋白質,適量攝入高蛋白食物。
  • 孕期拒絕吸菸與被動吸菸。
  • 凡男性新生兒,都須檢查有無隱睪。
  • 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母親為初產婦、有隱睪遺傳背景的新生兒,應重點關注,早期進行 B 超篩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