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又稱為免疫性(或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由於骨髓中產生血小板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成熟障礙,造成骨髓中能發揮“止血功能”的血小板生成減少(正常人的血小板值為 100~300×10/L),引起面板黏膜或臟器出血的一種疾病。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見於急性白血病、某些藥物副作用等。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最常見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能是由於人體內產生了抗血小板自身抗體,破壞自身的血小板而引起。目前發病機理還不太明確。
  • 按照發病快慢,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型常見於兒童,起病急驟,可能會有輕度發熱、畏寒症狀。全身面板,尤其是下肢突然出現大量出血點,甚至大片瘀斑,分佈均勻。鼻腔、牙齦,口腔可能也有出血症狀,嚴重時可有口腔血泡等。慢性型常見於成人,血小板減少及面板出血點、紫癜遷延數月不緩解。
  • 大多數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兒童患者可自發緩解,或治療緩解後不易復發。而成人是一種慢性疾病,不少患者治療緩解後較易復發遷延。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雖然是一種良性疾病,然而重要部位的嚴重出血會導致死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