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休克: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新生兒休克?新生兒休克是新生兒期的常見急症,由各種病理因素引起,導致有效迴圈血量明顯減少,使得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發生嚴重缺血、缺氧、代謝產物積聚等,最終導致組織器官代謝、功能障礙。
  • 患病情況如何?新生兒休克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死率高達 50%~60%。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的主要病因有迅速失血、體液減少(如嘔吐、腹瀉等)、心功能損害、細菌感染、嚴重過敏、顱腦損傷、藥物使用不當(如使用血管擴張劑)等。母親胎盤位置異常、早產兒(胎齡在 37 足周以前出生)或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低於 1500 克)、感染(如新生兒肺炎)、先天性心臟病等,均是危險因素。
  • 新生兒休克有什麼分型?本病根據病因可分為 3 類,即心源性、感染性和低血容量性休克。
  • 新生兒休克有什麼症狀?疾病早期,患兒可表現為脈搏加快(安靜時大於 160 次/分)、呼吸增快、反應低下(嗜睡、遲鈍)、血壓正常但脈壓差加大、體溫稍低。隨著病情加重,可表現為面板蒼白、溼冷,呼吸加快、心率增快、血壓下降、少尿(每小時尿量小於 1.0 毫升/千克)或無尿(每小時小於 0.5 毫升/千克),嚴重者可伴發便血、嘔血、昏迷、抽搐等。
  • 新生兒休克如何治療?在治療方面,應積極尋找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要給予對症支援治療,包括保持正常體溫、擴容抗休克、呼吸機支援、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等。治療的關鍵在於去除病因、擴容抗休克治療。治療的難點在於,需要防止嚴重併發症發生,如腦出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
  • 新生兒休克有什麼危害?本病常導致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導致患兒死亡,死亡率高達 60%。
  • 本病的特點是病因複雜、病情進展迅速、症狀不明顯、診斷困難、病死率高,故應高度重視。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防止發生可能致死的併發症。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新生兒出現面板蒼白、四肢冰涼、皮膚髮花。
  • 安靜時,心率或脈搏次數大於 160 次/分。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出現嗜睡(即睡眠時間延長,對刺激敏感,容易被叫醒)、反應遲鈍。
  • 昏睡(睡眠時間長,用手拍打等強烈刺激可叫醒,但短時間內又入睡)或昏迷(表現為基本無意識,用手拍打或對掐痛均無反應),或伴肌肉鬆軟、張力降低。
  • 出現面板和嘴脣發紫、心率小於 120/分。
  • 呼吸節律不齊,甚至胸廓吸氣時下陷、呼吸暫停等。
  • 出現低體溫(體溫低於 36 攝氏度),尿量減少或無尿,全身面板變硬、腫脹。

建議就診科室

  • 新生兒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新生兒休克?

醫生根據新生兒的血壓降低、脈搏增快、體溫降低、面板顏色改變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指按壓手指或腳趾甲床,觀察從蒼白回覆正常顏色時間,大於 3 秒)等,常可明確診斷。還需要尋找病因、判斷休克的嚴重程度及型別、評價臟器功能損害情況。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常規體格檢查:目的是評估患兒的一般情況,如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評估患兒面板顏色改變、四肢體溫高低、肌張力及精神狀態等,判斷表皮血液迴圈情況,如毛細血管充盈時間延長(指按壓手指或腳趾甲床,觀察從蒼白回覆正常顏色時間,大於 3 秒)。
  • 血氣分析:作用是評估是否有缺氧、二氧化碳增多等;協助診斷以及評估休克嚴重程度、型別,還能協助尋找病因。
  • 血液電解質測定:作用是明確電解質水平和判斷是否存在酸中毒,為擴容、糾正酸中毒治療提供依據。
  • 血常規檢查:用於評估紅細胞及血紅蛋白、血小板情況,判斷有無感染,可用於尋找病因、為治療提供依據等。
  • 尿常規檢查:可評估尿滲透壓、尿鈉、尿比重等,為診斷及治療提供依據。
  • 腎功能檢查:作用是評估腎功排洩情況,為治療以及尋找病因提供依據。
  • 血管活性物質和代謝產物測:可用於評估病情嚴重程度、進展情況以及治療效果等。
  • 胸部 X 線檢查:通過此項檢查,可瞭解有無肺部病變,如感染、肺水腫等,為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還可用於排查其他疾病,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等。
  • 心臟超聲檢查:目的是明確心臟結構是否異常、是否存在心肌炎、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臟病等。
  • 腹部超聲檢查:作用是判斷肝、膽、胰、脾、腎及腎上腺等重要器官的情況,用於評估患兒休克的嚴重程度,為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
  • 中心靜脈壓測定:作為一種有創檢查,對於判斷病因及輸液、藥物使用等有重要作用。如可指導輸液量多少、輸液速度,是否用強心藥或利尿劑等,也是休克患兒的重要監護指標。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母親懷孕期間是否異常?有哪些用藥史?
  • 足月產嗎?生產時情況?
  • 出現症狀有多久了?
  • 症狀有無進行性加重?
  • 曾到別的醫院就診了嗎?做過何種檢查,診療情況?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會危及生命嗎?
  • 病因是什麼?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如何治療?
  • 治療效果如何?有無併發症?
  • 會影響患兒將來生長髮育嗎?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密切觀察患兒的面板顏色變化,觀察患兒是否清醒、反應是否靈敏、有無抽搐等情況,如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 保持環境安靜,室溫適宜(溫度控制 24 攝氏度左右,溼度在 50%~70%),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避免來回搬動,注意保暖(可置於暖箱內);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及時吸痰等)。
  • 保持患兒身體清潔乾淨,給臍帶殘端消毒。做好消毒隔離,如接觸患兒的人,包括家長、護士及醫生,都需要行嚴格的洗手消毒。
  • 家屬需配合醫生做好治療工作,不能因為患兒需要監護隔離而大吵大鬧、限制醫師用藥等。
  • 對於出院後繼續口服藥物治療的患兒,家長應按醫囑要求定時定量給藥,不能隨意增減藥物。按醫囑或患兒滿月後到醫院複查。
  • 一般需要按需母乳餵養。但如情況不允許,可用高溫消毒後的溫開水沖泡奶粉,保持溫度在 40 攝氏度左右(以不燙手背為準)。
  • 勤換衣服(每日更換貼身衣服),勤洗澡(如每日可用溫溼毛巾擦拭身體或洗澡),每日可晒太陽 20 分鐘;避免與感染病人接觸,不宜抱到人群密集地方去,防止繼發感染。

本病患者應積極尋找並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要給予對症支援治療。

藥物治療

  • 擴充血容量:常用 0.9% 氯化鈉、葡萄糖鹽水等。目的是快速補充血容量,改善微迴圈。
  • 糾正酸中毒:首選 5% 碳酸氫鈉。目的是維持酸鹼平衡,防止病情進展,改善微迴圈,防止重要器官功能障礙。
  • 擴張血管藥物:常用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作用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管,增加血液灌注。但是大劑量使用會增加外周迴圈阻力(即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反而降低灌注血流量。
  • 抗膽鹼能藥物:常用藥物如山莨菪鹼。作用是解除血管平滑肌痙攣,增加血液量,減少代謝產物堆積。但是新生兒對莨菪類藥物比較敏感,常出現不良反應,如心率加快、瞳孔擴大,故需慎用。
  • 糖皮質激素:常見藥物如潑尼鬆、地塞米松等。作用有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降低炎症反應,改善症狀等。晚期應用效果差,宜早使用。
  • 阿片受體的拮抗劑:常用藥物如納洛酮。可顯著升高患者血壓。常在糾正酸中毒擴容後,以及中等劑量血管活性藥不能維持正常血壓時,儘早應用。
  • 肝素:常用藥物如低分子肝素鈉。用於治療休克併發的血管彌散性凝血(DIC)。原則是對可能併發 DIC 患兒儘早應用。

其他治療方法

  • 呼吸支援治療(使用呼吸機):作用是明顯改善患兒呼吸困難症狀,增加血液含氧量,改善重要器官功能等。
  • 輸血:如洗滌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甚至全血等,迅速補充所喪失的血液成分,糾正貧血,改善症狀,利於身體恢復。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大多數患兒會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積極控制病因後,大部分患兒的病情好轉、治癒,明顯減少併發症及後遺症,治癒率可達 71.7%,病死率可控制在 10% 以內。

本病主要病因有失血、體液減少(如嘔吐、腹瀉等)、心功能損害、細菌感染、嚴重過敏等。

新生兒休克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導致快速失血或血容量減少的疾病或因素:
    • 新生兒出生時失血,如前置胎盤、胎盤破裂、胎盤早剝、臍帶撕裂等。
    • 出生後失血:如胃腸道出血、顱內出血、肺出血、腹腔內及肝脾破裂出血等。
    • 大量體液喪失:如新生兒嚴重的嘔吐、腹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或腹膜炎,致大量液體丟失等。
  • 導致心功能損害的病因:如缺氧、低血糖、低血鈣、心肌炎(由宮內或生後病毒感染引起)、先天性心臟病、氣胸或嚴重膈疝等。
  • 細菌感染者。
  • 其他因素:如嚴重缺氧導致大腦損傷、藥物使用不當(如血管擴張劑)、嚴重過敏等。

哪些人容易患新生兒休克?

  • 發生嚴重細菌感染的新生兒。
  • 新生兒藥物使用不當,如使用血管擴張劑。
  • 嚴重肺部疾病導致缺氧,如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 出生時損傷,如頭顱出血、臍帶撕裂。
  • 嚴重嘔吐、腹瀉。
  • 新生兒溶血。
  • 嚴重發育畸形患兒,如先天性心臟病、膈疝等。
  • 母親的胎盤位置異常。
  • 過敏體質的新生兒。
  • 早產兒(胎齡在 37 足周以前出生)或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低於 1500 克)。

主要表現為現脈搏加快(安靜時大於 160 次/分)、反應低下(嗜睡、遲鈍)、血壓下降、面板黏膜發紫、呼吸急促、昏迷、肌張力降低等。

新生兒休克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休克的常見症狀包括:

  • 早期可表現為面板蒼白、四肢冰涼,或面板呈紫青色或出現大理石紋路樣的花紋,心率增快(安靜時大於 160 次/分)。
  • 腦缺氧:患兒反應低下(睡眠增多、反應遲鈍),肌肉鬆軟,肌張力降低(表現為全身癱軟、肢體活動減少或缺乏)。
  • 晚期可表現為面板和嘴脣發紫、心率降低(常小於 120 次/分)。
  • 意識障礙:表現為昏睡(睡眠時間長,用手拍打等強烈刺激可叫醒,但短時間內又入睡)或昏迷(表現為基本無意識,用手拍或對掐痛均無反應)。
  • 呼吸頻率可先增快、後減慢,節律不齊,甚至胸廓吸氣時下陷、呼吸暫停等。
  • 少尿(每小時尿量小於 1.0 毫升/千克)或無尿(每小時小於 0.5 毫升/千克)。
  • 全身面板變硬、腫脹。
  • 體溫降低:體溫低於 35 攝氏度。

新生兒休克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嚴重代謝性酸中毒
  • 多臟器功能衰竭
  •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顱內出血

本病主要的預防方式包括,生育健康嬰兒,治療及預防各種原發因素。

  • 防止各種繼發感染:如禁止新生兒接觸病人,注意保暖。
  • 遵醫囑用藥,禁止濫用藥物。
  • 如有感染、新生兒溶血、肺透明膜病等原發病,需要積極治療各種疾病。
  • 孕婦生產時,要遵醫囑選擇合適的生產方式,防止產程過長或者新生兒損傷。
  • 出生後,按國家疫苗接種計劃接種疫苗,可明顯降低流行性病毒感染,減少繼發性細菌感染。
  • 做好孕前、孕期及產前檢查,防止嚴重畸形胎兒出生。
  • 做好孕前諮詢,防止近親結婚,減少遺傳性疾病的患兒出生。
  • 婦女孕期避免接觸有毒物質(如重金屬)、放射線、有毒煙霧等,防止胎兒早產或發育不成熟。
  • 對於過敏體質患兒,應儘早查明過敏物質,使其不接觸或不吃過敏物。
  • 孕婦有胎盤異常者,在胎齡合適,保證胎兒安全的情況下,採取剖宮產。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