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病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胸膜病變(pleural lesions)是指胸膜的異常改變,通常是指發生胸膜增厚、胸膜結節、胸膜黏連、胸膜凹陷、胸膜鈣化、胸腔積液等病理性改變。

  • 導致胸膜病變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癌、塵肺、肺炎、肺結核、胸膜炎、氣胸、心衰、重症胰腺炎等。可由原發性胸膜疾病,或其它臟器疾病的繼發性病變造成。
  • 胸膜病變臨床上的主要症狀包括胸悶、氣急、咳嗽、發熱、盜汗、溼性囉音等等。胸膜病變會影響肺等器官的功能,進而影響機體功能。如果胸膜病變由肺部疾病引發,則情況較嚴重,如錯過治療時間,則治療效果可能不良。
  • 當出現胸悶、氣急、發熱、咳嗽、盜汗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可能會進行B 超、X 線片檢查、胸膜穿刺等檢查,以明確病因。並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

何時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時需及時去醫院就診。例如:

  • 咳嗽。
  • 發熱。
  • 胸悶。
  • 胸痛。
  • 夜間盜汗。

就診科室

  • 胸外科。
  • 風溼免疫科。
  • 呼吸科。
  • 腫瘤科。
  • 消化科。

就醫前準備

就醫前應該回顧自己的過往病史,能回答以下問題:

  • 胸部有沒有遭受過創傷?
  • 出現這種症狀有多久了?
  • 是否為糖尿病患者?
  • 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
  • 做過什麼檢查?
  • 服用過什麼藥物?
  • 您的職業跟石棉的生產、運輸、銷售有關嗎?
  • 您的職業是什麼?
  • 有沒有患過如肺炎之類的疾病?

常用檢查

當醫生懷疑是胸膜病變時,會進行如下檢查。例如:

  • B 超、X 線攝片:幫助觀察胸部輪廓,診斷原發病。
  • 胸腔穿刺活檢:是一種有創的檢查,但檢出率高。一般患者在進行胸膜穿刺前要進行其他的診斷排除。病理學檢查目前是確診癌症的唯一依據。
  • 肺部聽診:藉助聽診器,根據聽到的聲音,醫生可以判斷疾病。
  • 胸腔鏡檢:可以幫助醫生觀察胸部內部情況。

治療原則/方法

明確病因後,應積極治療原發病。一些常見病因的治療如下:

  • 系統性紅斑狼瘡:若為輕度紅斑狼瘡,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抗瘧藥如羥氯喹,或低劑量皮質類固醇,或皮質類固醇的霜劑或軟膏以減輕症狀。若患者的紅斑狼瘡病情較為嚴重,可使用皮質類固醇,例如潑尼鬆,以及免疫抑制劑,例如硫唑嘌呤、貝利單抗、環磷醯胺、甲氨蝶呤或黴酚酸酯等治療。
  • 肺癌:早中期患者可以嘗試手術或放療根治腫瘤,晚期患者可採用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多種治療方式,還可將多種療法進行聯合。
  • 肺炎:治療細菌性肺炎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並用退燒藥、止痛藥輔助治療。病毒性肺炎通常以對症治療為主。
  • 肺結核: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等。但治療週期通常要 6~9 個月,某些肺結核患者甚至需要治療 2 年以上。治療過程中應當遵醫囑,規範用藥,以避免發生多重耐藥。
  • 胸膜炎:胸膜炎的治療取決於引起胸膜炎的病因。例如:
    • 如果胸膜炎由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胸膜炎通常能自愈而不必使用特殊藥物;若是由細菌感染所引起,則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存在肺栓塞,可能需要溶栓或預防血栓形成的藥物(如抗凝藥物)。
    • 如果胸膜炎合併明顯胸痛,可使用對乙醯氨基酚、阿司匹林 、布洛芬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等進行對症治療。若胸痛劇烈,則可能需要採取更多治療措施如止咳或止痛等。有時胸痛患者還可通過改變體位等來緩解疼痛。
    • 如果出現了胸腔積液,則需要進行胸腔穿刺抽液。

常見原因

引起胸膜病變的因素有很多,例如:

  • 系統性紅斑狼瘡。
  • 藥物性因素:某些藥物不良反應顯著,引起肺等組織的病變,進而引起胸膜病變。一些藥物還可通過使胸膜增厚、胸膜積液增加、胸膜纖維化等引起胸膜病變。
  • 肺癌。
  • 肺炎。
  • 肺結核。
  • 結核性胸膜炎。
  • 胸膜炎。
  • 氣胸:一般由外傷性因素造成胸膜損傷,誘發氣胸。
  • 胸腔積液:胸腔內液體迴圈障礙造成。
  • 重症胰腺炎。
  • 塵肺。
  • 石棉肺。
  • 肺吸蟲病。
  • 心衰。
  • 膿胸。
  • 間皮瘤。
  • 淋巴瘤。
  • 腎病綜合徵。
  • 糖尿病。

發生機制

導致胸膜病變的病理生理機制有以下幾個方面:

  • 肺組織因素:肺表面有壁胸膜覆蓋,如肺部出現疾病,可能導致胸膜發生病變。
  • 消化液錯流:重症胰腺炎病發時,腹腔借位使腹腔與胸膜下間隙相貫連,使富含酶的胰液等液體輸入至縱隔及胸膜下間隙,當組織滲透性增加時,液體可逸入胸腔,造成胸膜病變。
  • 免疫系統因素:抗原-抗體複合物容易在肺、胸膜沉積,造成損壞。

臨床表現

由於引起胸膜病變的原因很複雜,因此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可能表現為:

  • 胸痛 。
  • 咳嗽、咳痰。
  • 腹痛。
  • 發熱。
  • 聲音嘶啞。
  • 胸悶。
  • 氣急。
  • 氣短。
  • 發紺。
  • 盜汗。

日常護理

  • 患者日常生活中應保持心情的平穩,特別是需開胸腔治療等術後的患者,應儘量避免情緒的波動,以防造成傷口的損傷。
  • 有傷口的患者應注意傷口整潔,儘量避免傷口感染。
  • 術後需臥床休息的患者,應注意臥位的定時更換,一般每 4 小時更換一次,防止出現壓力性損傷。
  • 患者術後要注意飲食,飲食宜清淡,但是要保證營養的均衡。通過飲食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加快病情的恢復。
  • 術後恢復良好的患者可適當進行鍛練,如做深呼吸、打太極。
  • 患有胸膜炎的患者不可食用海鮮,胸部有痰液時應儘量將痰咳出。
  • 對於有發熱情況的患者可按醫囑服用退燒藥,或用冰袋降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