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腰椎病是指由於腰部的骨骼、關節、韌帶、肌肉發生功能衰退,或者發生急慢性損傷。常見於中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腰椎病主要包括腰椎間盤疾病、腰椎不穩及滑脫、腰椎管狹窄,三者可單獨發生,也可相繼或同時發生。症狀常為下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麻木、無力,跛行等。

保守治療措施包括臥床休息、骨盆牽引、藥物治療等方法;如果正規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症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時,可手術治療。常規手術方案為減壓、融合和內固定。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腰背部疼痛。
  • 腿部放射痛,麻木、無力。
  • 跛行。

建議就診科室

  • 骨科
  • 脊柱科
  • 運動醫學科

醫生如何診斷腰椎病?

常用的輔助檢查包括:

  • X 線片:是診斷腰椎病的重要手段。
  • CT 掃描檢查:能清晰地顯示腰椎各斷面的骨骼、肌肉等軟組織結構,尤其是關節內外結構。
  • MRI:對腰椎病變位置、大小、方向能夠清晰顯示。
  • 椎管造影檢查:將造影劑直接注入椎間盤內,可以檢查狹窄椎管的部位、範圍、程度。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沒有症狀?嚴重程度如何?每次持續多長時間?已經出現了多久?
  • 哪些情況下症狀會緩解或加重?
  • 有沒有外傷史?
  • 平時工作壓力大嗎?工作性質?
  • 平時是否有規律的體育運動?
  • 在服用哪些藥?
  • 做過哪些治療?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什麼原因導致腰椎病?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治療?
  • 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 能治癒嗎?會復發嗎?
  • 有併發症和後遺症嗎?
  •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消除致病因素,糾正不正確的工作習慣及體位等。
  • 臥床休息,避免彎腰勞作。
  • 加強腰背肌鍛鍊,增加肌肉強度。
  • 腰部熱敷、理療、按摩等正規的康復治療。
  • 腰託護具等外固定,可以保護腰部穩定性,但注意不要長時間佩戴,以免削弱腰部肌肉力量。

首先應採用非手術治療,相當多的患者經臥床休息、物理療法和藥物治療,症狀可緩解。

藥物治療

  • 止痛藥物。
  • 抗炎藥物。
  • 肌鬆藥物。
  • 營養神經藥物。

出現下述情況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 經較正規的非手術治療無效;
  • 自覺症狀明顯並持續加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 明顯的神經根痛和明確的神經功能損害,尤其是嚴重的馬尾神經損害(肛門會陰部及下肢出現異感、燒灼樣痛,重者可發生大小便障礙);
  • 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側凸,伴相應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手術治療:

  • 開放手術:經腰背部切口,行椎板減壓和椎間盤切除是最常用的手術方式。合併腰椎不穩、腰椎管狹窄的患者,需要同時行椎間植骨融合術。
  • 微創手術:通過椎間孔鏡行椎間盤摘除,或在內鏡下切除腰椎間盤等微創外科技術,手術損傷比開放手術小,缺點是複發率較高。

腰椎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腰椎間盤突出發生機制主要包括:機械壓迫機制、炎症化學性刺激、自身免疫反應等。
  • 腰椎間盤滑脫,是腰椎椎間盤和腰椎關節退變所引起的椎體滑移。
  • 腰椎管狹窄。各種原因引起的骨質增生或纖維組織增生肥厚,可導致椎管或神經根管的口徑較正常者狹窄,刺激或壓迫由此通過的脊神經根或馬尾神經,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哪些人容易患腰椎病?

  • 中老年人。
  • 長期站立工作者(廚師,教師)。
  • 長期腰部緊張者(計程車司機等)。
  • 長期負重工作者。
  • 運動員。

腰椎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患側下肢的放射痛,甚至麻木、無力;
  • 下腰痛,可伴臀部或大腿後部牽涉痛;
  • 跛行:因疼痛而引發跛行,甚至無法行走。

腰椎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馬尾綜合徵:少數情況下,椎間盤組織會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馬尾綜合徵,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
  • 肌肉無力、萎縮、癱瘓:肌肉無力時,患者可能會感覺走路像“踩棉花”一樣。
  • 癱瘓: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由於神經根受壓嚴重,可能導致肌肉的麻痺,最終發展為癱瘓。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增加腰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強度。
  •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
  • 腰部外傷及時就診,避免病情發展。

感謝中日友好醫院骨科博士研究生 龔龍醫生 參與本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