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腺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胰腺囊腺瘤是一種少見的胰腺外分泌腫瘤,生長緩慢,一般病程較長,可惡變為胰腺囊腺癌。臨床表現以上腹脹痛或隱痛、上腹部包塊為主要特徵。

較少見,約佔胰腺腫瘤的 0.6%。好發於中年婦女,男女比例約為 1∶(4~8)。按病理分型可分為漿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其中漿液性囊腺瘤的好發年齡為 55~73 歲;而黏液性囊腺瘤的好發年齡則為49~63 歲,相對較年輕。

病因尚不明確。

該病主要症狀為腹脹痛或隱痛、上腹部包塊,體重減輕、黃疸、消化道出血和胃腸道症狀。

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治療方法,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發於胰腺體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大多數患者需行包括脾臟在內的胰體尾切除術。胰腺頭部囊性腫瘤可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本病的主要危害:可產生壓迫症狀造成梗阻、急性胰腺炎、黃疸等,且有癌變風險。

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有家族史或存在長期消化道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就診。

當出現持續上腹部疼痛、觸及腹部腫物,或發生急性胰腺炎等時,應儘早就醫。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長期上腹部疼痛;
  • 觸及腹部腫塊;
  • 黃疸。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急性胰腺炎,例如出現胸骨下劇烈疼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 嘔血。

建議就診科室

  • 普外科
  • 消化內科

醫生如何診斷胰腺囊腺瘤?

醫生根據患者病史和症狀的特點,藉助超聲、CT 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輔助檢查,可以初步作出囊性腫瘤的診斷。

常用的輔助檢查如下。

血清腫瘤標記物

胰腺囊腺瘤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 指標基本正常。

囊液分析

抽吸胰腺囊液做酶學、腫瘤標誌物和細胞學檢查,具有鑑別診斷價值。

胰液 K-ras 基因突變分析

可採用半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Semi-PCR)方法檢測胰液的 K-ras 基因突變,43% 的囊性腫瘤可呈陽性。

腹部 X 線平片

  • 10%~18% 的胰腺囊腺瘤有細小的鈣化。
  • 腹部 X 線平片掃描常發現腫瘤壁有鈣化,估計約 10% 的胰腺漿液性囊腺瘤患者的 X 線片上有腫瘤鈣化。漿液性囊腺瘤較黏液性囊腺瘤的鈣化率更高。
  • 漿液性囊腺瘤常表現為位於中心的、線狀或弓狀的鈣化,其中 10% 的位於中央星狀瘢痕中的鈣化呈現出日光放射狀圖案,一旦出現這種特徵性表現,基本可以確診;黏液性囊腺瘤多表現為周邊鈣化。

B 超

  • 漿液性囊腺瘤:在聲像圖上常顯示囊腫和實質混合,當腫瘤由大量的極小囊腫(< 2 毫米)構成時,仍呈均質實性表現;如囊腫較大(5~20 毫米),則表現為多房性,每個房緊密相連呈蜂巢樣結構。
  • 黏液性囊腺瘤:可表現為單房或多房,但多房者每個房的直徑相對較大,常有後壁增強效應。房內有時可見粗大不規則的乳頭狀贅生物由囊壁突入囊內。

CT 檢查

  • 漿液性囊腺瘤:平掃 CT 上根據腫瘤結締組織含量,其密度介於水和肌肉之間,但漿液性囊腺瘤常顯示為均質性低密度團塊,CT 值為 10~16 Hu,可呈分葉狀,有時可見鈣化點及星芒狀的鈣化。由於漿液性囊腺瘤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增強掃描後,常可見到腫物呈瀰漫均質性或區域性相對增強,邊界清楚,可顯示出蜂巢樣或放射樣相互交織的間隔。
  • 黏液性囊腺瘤:CT 平掃常顯示較大的單房厚壁囊腫,其密度接近於水,界限清楚。囊內有時可見直線狀或弧形的薄的分隔,亦可以多囊的形式出現,並可見由囊壁向腔內生長的低密度贅生物。在較大的囊壁上可見沿囊壁生長的子囊。增強掃描尤其是動態大劑量造影時,可見囊壁、贅生物及囊內間隔均有所增強。黏液性囊腺癌的表現同黏液性囊腺瘤,但有腫瘤的浸潤和遠處轉移。

磁共振成像(MRI)

  • 漿液性囊腺瘤:在 MRI 上均顯示出環繞腫物的結節狀邊界,特別是在 T2 加權像上,瘤內可見分隔。
  • 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表現為圓形或不規則的橢圓形腫物,可見其內部分隔,且清晰度高於 CT,腫瘤的各房之間密度在 T1 和 T2 加權像上均不相同,亦可見大的乳頭狀贅生物突入囊內。雖非特異表現,但對鑑別有幫助。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有什麼症狀?自什麼時間開始的?持續多久了?
  • 症狀有無持續性加重?有無使症狀加重或緩解的因素?
  • 有沒有消化道症狀,如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
  • 近期有無體重下降?
  • 是否能摸到腹部包塊?
  • 以前有在其他地方就診過嗎?做過什麼檢查?吃過哪些藥?
  • 有沒有腫瘤家族史?
  • 自身有沒有其他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是如何患上這種病的?
  • 嚴重嗎?有沒有癌變的風險?
  • 需要做哪些檢查可以確診?
  • 如何治療?需要手術嗎?
  • 能徹底治癒嗎?預後如何?還會復發嗎?
  • 治療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
  • 會遺傳嗎?我的家人需要接受篩查嗎?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飲食,不應暴飲暴食、大量飲酒。術後注意手術切口的護理,避免發生切口感染等術後併發症。

手術是胰腺囊腺瘤唯一可能獲得治癒的方法。

手術治療

  • 囊腺瘤常有完整的包膜,且好發於胰腺體尾部,小的囊腺瘤可予以摘除,大多數患者需行包括脾臟在內的胰體尾切除術。
  • 胰腺頭部囊性腫瘤可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疾病發展和轉歸

漿液性囊腺瘤通常是良性病變,手術切除全部瘤體可完全治癒。

黏液性囊腺瘤具有惡性潛質,部分病例有區域性惡變可能,惡變的黏液性囊腺瘤早期往往是低度惡性的,完全切除後可獲得長期生存。

胰腺囊腺瘤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胰腺囊腺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

  • 由異位的消化道始基細胞或十二指腸畸變的 Brunner 腺侵入;
  • 起源於腺管的腺泡細胞;
  • 起源於胰管上皮;
  • 殘留的胎生組織。

哪些人容易患胰腺囊腺瘤?

胰腺囊腺瘤好發於中年婦女,男女比例為 1∶(4~8)。其中漿液性囊腺瘤的好發年齡為 55~73 歲;而黏液性囊腺瘤的好發年齡則為 49~63 歲,相對較年輕。

胰腺囊腺瘤生長緩慢,早期無任何不適,僅當腫瘤生長壓迫周圍臟器時才出現症狀,常在體檢或其他疾病檢查或手術時發現,部分患者可因偶然發現腹部腫塊就診。

主要症狀有:上腹部疼痛不適、上腹部腫塊、黃疸或消化道梗阻、急性胰腺炎或糖尿病等。

胰腺囊腺瘤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胰腺囊腺瘤的常見症狀如下。

  • 腹痛:腹痛是早期出現的症狀,可為隱痛、脹痛或悶脹不適。
  • 腹部包塊:包塊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左上腹部,小者僅能觸及,大者可佔據整個腹腔,呈圓形或橢圓形,質韌,巨大包塊觸之有囊樣感,無觸痛。
  • 黃疸:位於胰頭部的囊性腫瘤,因囊腫壓迫膽總管而發生黃疸。
  • 消化道梗阻:腫瘤逐漸增大可壓迫胃、十二指腸、橫結腸等,從而出現消化道梗阻的症狀。
  • 其他:可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和體重下降等。當腫瘤壓迫脾靜脈或侵及脾靜脈時,可使其發生栓塞,表現為脾臟增大並可引起胃底和食管下段靜脈曲張,甚至發生嘔血。

胰腺囊腺瘤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如下。

  • 囊內出血感染:當囊性腫瘤囊內出血壞死感染時,可發生腫塊突然增大、腹痛加劇、發熱。
  • 急性胰腺炎或糖尿病:腫瘤壓迫或侵犯主胰管導致胰液引流不暢,患者可表現為急性胰腺炎發作;腫瘤破壞胰腺實質可導致內分泌功能不全,患者出現糖尿病或糖耐量異常。
  • 患者可合併膽囊結石。

沒有明確的預防方法,有家族史或存在長期消化道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就診。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