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上皮瘤樣病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陰道上皮瘤樣病變,即陰道上皮內瘤變(VAIN),是指發生在陰道鱗狀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一類疾病。

  • 發病率較低,約佔女性下生殖道上皮內瘤變的 0.4%, 平均發病年齡為 35~58 歲,常見於因宮頸病變切除子宮的患者[1],隨著年齡的增加,病變級別也隨之上升。
  • 病因不明,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其發生的主要原因。
  • 多數患者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常因陰道或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異常,進一步行陰道鏡及陰道鏡下活檢確診。
  • VAIN 多發生在陰道上段,呈多灶性分佈,且大多數合併有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或宮頸癌。
  • 對於低級別病變無需過多幹預,而對於高級別病變則需選擇手術、藥物、物理或放射治療,以去除病灶,防止疾病進展,儘量減少併發症及復發為目的。
  • 治療後需要密切隨訪,監測疾病復發。對於 VAIN 是否進展及何時進展為惡性程度高的陰道侵潤癌,尚需長期隨訪觀察。

出現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若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伴有惡臭、不規則出血、排液,或者同房出血等症狀,應及早去醫院就診。

  • 其他婦科疾病也可能出現上述症狀,需要經過檢查後才能明確。
  • 臨床醫生在診斷結果的基礎上,才能制定相應的處置方案。

就診科室:

婦科

醫生如何診斷陰道上皮內瘤變?

醫生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症狀和病史,並進行詳細的婦科檢查。但大多數患者並無症狀,因此,還需做陰道脫落細胞檢查、HPV 感染篩查、陰道鏡檢查及組織病理活檢確診。

  • 婦科檢查:大多數患者陰道壁外觀正常,僅部分患者區域性黏膜充血;絕大部分病變發生於陰道上 1/3 段,尤其是陰道穹窿部(宮頸與陰道壁之間的環形腔隙),病變隱匿[3],呈多灶性分佈,且大多合併 CIN 或宮頸癌。
  • 三階梯診斷技術:細胞學-陰道鏡-組織病理學檢查。行陰道脫落細胞檢查和 HPV 感染篩查,如發現異型細胞,需進一步行陰道鏡檢查,並在陰道鏡下對異常區域進行組織的病理學活檢,其中陰道鏡檢查最為重要。
  • 陰道鏡下多點活檢組織的病理檢查,是 VAIN 診斷的金標準[4],對明確陰道病變程度及範圍、指導手術切除範圍,減少病變殘留有重要意義。

就診時醫生可能詢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無誘因?
  • 症狀是持續加重還是維持穩定?能否描述目前症狀的嚴重程度?
  • 什麼情況會使症狀有所緩解/加重?
  • 既往的生活習慣,性生活及生育史。
  • 既往是否有 HPV 感染及宮頸病變手術情況,特別是子宮切除術後隨訪檢查情況。
  • 家族中是否還有其他人患有類似的疾病?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導致陰道上皮內瘤變?
  • 會發展為陰道癌嗎?
  • 需要做哪些檢查以確診?
  • 推薦什麼治療方案?
  • 治療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治療多久之後可以痊癒?
  • 能否治癒?是否會復發?
  • 長期隨訪:必須堅持長期隨訪。建議每 6 個月行 1 次陰道細胞學檢查,連續 3 次陰性後,每年檢查 1 次,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HPV 在 VAIN 復發患者中有很高的陽性率,因此建議治療後 6 個月檢測 HPV。
  • 確保充分的休息,補充足夠的營養。

目前國際上對 VAIN 的診治方法尚無統一標準,也無最優方案。臨床根據患者病灶範圍、部位、病理分級、數量,以及患者年齡、生育要求等情況,個體化地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 治療目的:去除病灶,防止疾病進展,儘量減少併發症及復發。
  • 保守治療:包括藥物、物理和放射治療,多用於 50 歲以下並希望保留性功能的患者。
  • 手術治療:多用於 50 歲以上,尤其是 VAINⅢ 或因 CIN、宮頸癌切除子宮後的陰道殘端 VAIN 患者。

如何治療陰道上皮內瘤變?

低級別陰道上皮內瘤變(VAINⅠ):

  • 大多可自行消退,無需過多幹預治療。
  • 對 HPV 持續感染的患者應清除 HPV。

高級別陰道上皮內瘤變(VAINⅡ~Ⅲ):

  • 必須治療:可選擇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藥物、物理及放射治療。需根據患者病變的部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齡和要求,個體化選擇。
  • 手術治療:
表一、 高級別陰道上皮內瘤變手術治療方式及優缺點
手術方式適用物件優點缺點
CO鐳射消融術適用於年輕患者,可滿足性生活的要求簡單易行,對範圍廣的多點病灶 VAIN 療效較好;術中出血少,感染率低,定位準確,可重複操作易復發,對醫生技術要求較高,不能提供組織標本病理診斷,漏診率高
環行電極切除術及超高頻電波刀(LEEP 刀)高級別 VAIN 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可以獲得病理組織標本,及時發現隱匿性陰道癌;手術過程無出血或出血極少,時間短;對切除病灶的大小及深度相對容易控制對醫生經驗要求較高,易出現手術併發症,有一定侷限性
全部或者部分陰道切除術適用於未經非手術方式治療的 VAINIII 患者可獲得病理組織標本,治療徹底,複發率較低易出現陰道縮短、變窄等併發症,年輕患者不易接受;手術易損傷周圍臟器,對術者操作技術要求較
  •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光動力療法、超聲抽吸術(CUSA)等。療效好,複發率極低,幾乎無不良反應,安全係數高。但每種技術都有其利弊,光動力療法是新的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還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CUSA 在治療 VAIN 上可以廣泛應用,但要注意術後的隨訪和觀察。
    • 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最合適的方法。
  • 藥物治療:主要有咪喹莫得、5-氟尿嘧啶軟膏、三氯醋酸等藥物,區域性治療。無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都可以使用。
表二、陰道上皮內瘤變常用藥物及其作用
藥物性質作用
咪喹莫得免疫調節劑通過增強免疫細胞的功效和作用,達到抗腫瘤作用
5-氟尿嘧啶軟膏化學剝脫劑使病變區域性上皮組織剝脫,但對較深的病灶效果欠佳
三氯醋酸
  • 放療: 治療後複發率較低,但可能引起陰道纖維化、縮窄和卵巢早衰等併發症,因此適用於年老、無性生活要求的高級別病變患者。

預後

表三、陰道上皮內瘤變病理分級和預後
病理分級名稱預後
Ⅰ 級輕度不典型增生可以認為是 HPV 感染的短暫表達,沒有進展為陰道癌的潛能,同時具有較高的自然恢復概率
Ⅱ 級中度不典型增生進展為陰道癌的潛能介於 VAINⅠ~VAINⅢ 之間
Ⅲ 級重度不典型增生為高級別病變,進展為陰道癌的潛能較高
  • 隨時間延長,VAIN 複發率增加。
  • 復發危險因素:多發性病灶、單用 5-氟尿嘧啶軟膏治療、HPV 感染及免疫抑制等。
  • 進展為陰道癌的風險:陰道鏡下活檢診斷為 VAINⅢ 級、子宮切除術前合併 HPV 感染相關宮頸疾病的患者,進展為陰道癌的概率更高[5]。持續性 VAIN 可能發展為惡性程度高的浸潤癌。

陰道上皮內瘤變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病因至今尚未明確。

  • HPV 感染:臨床上有研究發現 HPV 感染是 VAIN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持續高危型 HPV 感染是發展成高級別 VAIN 的必要條件[2]
  • CIN 病變的擴充套件:HPV 在感染宮頸的同時也可能感染陰道,因此 VAIN 的發生可能是 CIN 病變的擴充套件。

臨床發生陰道上皮內瘤變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 HPV 感染
  • 合併宮頸疾病
  • 絕經狀態
  • 免疫抑制狀態
  • 放射治療史
  • 因宮頸病變子宮切除術後。

陰道上皮內瘤變有哪些臨床症狀?

患者通常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僅少數患者可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伴有惡臭、陰道不規則出血、陰道排液或同房出血。

陰道上皮內瘤變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 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低級別向高級別病變進展,導致陰道癌,嚴重者可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
  • 區域性病變出現感染,可導致潰瘍,潰瘍癒合後形成瘢痕,導致陰道狹窄。
  • HPV 疫苗作為宮頸癌的一級預防策略,可降低女性宮頸、陰道、外陰癌前病變的發生率。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不潔性生活,減少 HPV 感染機率。
  • 定期婦科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有 HPV 感染導致宮頸病變、或子宮切除術後的患者,需要定期隨訪並行 HPV 檢查,必要時行陰道鏡檢查。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