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人體肌肉的活動,如說話、行走、呼吸和吞嚥,這些功能都受運動神經元的控制。

運動神經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s),是人體運動神經元被破壞的一種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感染、免疫、遺傳、營養障礙等有關,這些因素導致神經系統中有毒物質堆積,從而損傷運動神經元,引發疾病[2]

運動神經元病屬於罕見病,每 10 萬人中有 2~8 人患病[4],兒童和成年人均可發病[1],通常發生在中年,60 歲以後發病增多[1][4]。男性多於女性,患病率的比例大約是 1 ~ 2.5 : 1[2]

運動神經元病分為四類: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肌萎縮、進行性延髓麻痺和原發性側索硬化,其中肌萎縮側索硬化最常見。

該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很多人沒有察覺到自己患病。症狀通常緩慢加重,有些患者症狀進展稍快[4]。常見症狀包括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痙攣、吞嚥困難、嗆咳、發音不清等。

運動神經元病的診斷依靠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肌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肌肉活檢等。其中肌電圖檢查具有很大的診斷價值[2]。目前運動神經元病還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只能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痛苦。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安全和保證休息,長期臥床患者需要加強護理。

何時應就診?

患者出現疑似運動神經元病的表現,如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痙攣,且症狀逐漸進展時,應去醫院就診,尤其是在中年以後出現症狀,更應警惕。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醫生是如何診斷運動神經元病的?

運動神經元病的評估和診斷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肌電圖檢查、影像學檢查、肌肉活檢等[2]

  • 詢問病史:包括詢問患者出現症狀的時間、症狀特點,是否有家族史。
  • 體格檢查:觀察是否有肌無力、肌肉萎縮、感覺異常、反射異常等。
  • 肌電圖檢查:記錄肌肉的電活動,異常波形對運動神經元病有很高的診斷價值。
  • 影像學檢查:主要是 CT 和核磁共振,從部分患者的檢查中可以觀察到脊髓變細。
  • 肌肉活檢:可以觀察有無肌肉萎縮,並幫助判斷肌肉萎縮的原因。
  • 其他檢查:腰穿腦脊液檢查、血液檢查等。

醫生可能會問的問題?

  • 有哪些異常的症狀?
  • 首次出現這些症狀是什麼時候?
  • 這些症狀對生活有什麼影響?
  • 哪些情況下這些症狀會改善或惡化?
  • 有沒有家人患過運動神經元病?
  • 是否去其他醫院就診過,做了哪些檢查,檢查結果是什麼?
  • 服用過哪些藥物,效果怎麼樣?

需要諮詢醫生的問題?

  • 症狀是什麼引起的?
  • 需要做哪些檢查?
  • 病情嚴重嗎,會不會越來越差?
  • 都有什麼治療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 推薦怎麼治療?
  • 這些治療會出現什麼副作用?
  • 治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 如果治療沒有效果,該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保證患者的安全和休息,注意為長期臥床的患者翻身、拍背等[6]

生活中有什麼注意事項?

  • 正確移動: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需要別人幫助才能活動。如果採取錯誤的方法移動,會讓患者感到不適。家屬需諮詢醫生如何正確地移動患者。
  • 避免疲勞:注意不要過度活動,以免造成精力不足,產生疲勞感。
  • 保證睡眠: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時可以用枕頭墊在身體某些部位下方,來分散身體的壓力。失眠的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改善失眠。
  • 緩解肢體腫脹:由於缺乏活動,患者的下肢和雙腳可能出現腫脹。可將患者下肢抬高,促進血液的迴流,減輕腫脹;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醫用彈力襪,減輕腫脹。
  • 減少痙攣:由於活動減少或完全不活動,患者的關節可能變得僵硬、肌肉緊張,發生痙攣。家屬可以通過輕柔的按摩,幫助患者緩解痙攣。
  • 翻身、拍背: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家屬注意每天為其翻身、拍背,避免發生褥瘡和肺部感染。

目前運動神經元病還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治療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痛苦。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症治療[2]

原發性側索硬化進展緩慢,症狀相對較輕;部分進行性肌萎縮患者的病情可以較長時間維持穩定,但不會改善;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延髓麻痺和一部分進行性肌萎縮患者,病情持續性進展,多在 5 年內死於呼吸肌麻痺或肺部感染[2]

運動神經元病是如何治療的?

病因治療:

  • 利魯唑:通過抑制神經毒性來治療運動神經元病。連續服用 12~18 個月,能夠延緩疾病進展,延長進行性延髓麻痺患者的生存期[4]
  • 其他藥物:潑尼鬆、環磷醯胺、神經營養因子等[2]

對症治療:

  • 針對吞嚥、呼吸、發音、痙攣、疼痛、營養障礙等併發症和伴隨症狀進行治療。
  • 有吞嚥困難的患者需要插胃管,通過胃管進食。
  • 呼吸衰竭的患者必要時需切開氣管,使用呼吸機來輔助呼吸。

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目前尚不清楚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感染、免疫、金屬元素、遺傳、營養障礙等有關,這些因素導致神經系統有毒物質堆積,損傷了運動神經元而致病:

  • 感染:有學者認為,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生與朊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有關[2]
  • 免疫因素:有研究發現,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腦脊液(包繞著腦和脊髓的透明液體,起到保護作用)中,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液中 T 淋巴細胞的數量和功能異常等,因此推測發病與免疫因素有關[2]
  • 金屬元素:某些金屬元素中毒或缺乏,可能導致運動神經元病。有醫生注意到一些患者經常接觸鋁,並發現患者血漿和腦脊液中的鋁含量增高[2]
  • 遺傳:大約 10% 的患者有家族史。
  • 營養障礙:有些運動神經元病患者的血漿中,維生素 B1 含量減少。一些患者在胃切除後發生運動神經元病,提示營養障礙可能與發病有關[2]

運動神經元病有哪些危險因素[2]

  • 老年男性;
  • 受過外傷;
  • 從事過度體力勞動(如礦工、重體力勞動者)。

運動神經元病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很多人沒有察覺到患病。症狀通常緩慢加重,有些患者的症狀進展稍快。根據損害部位的不同,患者可以表現為肌無力、肌萎縮、吞嚥困難等症狀。

運動神經元病有哪些症狀?

運動神經元病分為四種類型:肌萎縮側索硬化、進行性肌萎縮、進行性延髓麻痺和原發性側索硬化。不同型別患者的症狀和疾病發展不同[2][4]

肌萎縮側索硬化[2]

  • 運動神經元病變中最常見的型別。患者發病年齡一般在 30 ~ 60 歲,多數在 45 歲以上發病,男性多於女性。
  • 上運動神經元(大腦、腦幹、脊髓)、下運動神經元(顱神經核、脊髓前角細胞)同時受損。
  • 發病時最常見的表現是,一側或兩側手指活動笨拙、無力;之後出現手部肌肉萎縮,逐漸發展到雙臂和肩胛部的肌肉。隨著患病時間延長,肌無力和肌肉萎縮擴充套件到軀幹和頸部,最後影響到面部和咽喉部肌肉。
  • 少數患者首先出現下肢或軀幹肌肉的萎縮和無力,之後再影響其他部位的肌肉。受影響的肌肉常常出現明顯的肌束顫動(肉眼可見的肌肉跳動)。
  • 患者的意識狀態始終保持清醒。
  • 在疾病晚期,患者出現伸舌無力、舌肌萎縮、吞嚥困難、咀嚼無力、發音不清。患者多在 3~5 年內死於呼吸肌麻痺或肺部感染。

進行性肌萎縮[2]

  • 患者發病年齡在 20 ~50 歲,大多數在 30 歲左右,男性較多。
  • 疾病損害了下運動神經元。
  • 首先出現的症狀為單手或雙手的小肌肉萎縮、無力,逐漸向雙臂和肩胛部肌肉發展。
  • 少數病人肌萎縮從下肢開始,逐漸向其他部位肌肉發展。
  • 病情進展較慢,患者存活可以達到 10 年或以上。
  • 晚期表現為全身肌肉萎縮、無力,生活不能自理,最後常因肺部感染而死亡。

進行性延髓麻痺[2]

  • 較為少見,多在 40~50 歲以後發病。
  • 主要表現為逐漸加重的發音不清、聲音嘶啞、吞嚥困難、飲水嗆咳、咀嚼無力。
  • 舌肌明顯萎縮,並有顫動。
  • 有時患者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哭笑(強哭強笑)。
  • 本型進展較快,大多數患者在 1~2 年內,因為呼吸肌麻痺或肺部感染而死亡。

原發性側索硬化[2]

  • 此型罕見,多在中年以後發病。
  • 首先出現雙下肢僵硬、無力,行走時出現剪刀步(兩腿的步伐像剪刀一樣)。
  • 緩慢進展,逐漸影響到雙側上肢。
  • 一般沒有肌萎縮。
  • 本型進展慢,患者可以存活較長時間。

運動神經元病有哪些危害?

運動神經元病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5]

  • 呼吸衰竭和死亡;
  • 肺炎;
  • 泌尿系感染;
  • 抑鬱症;
  • 殘疾;
  • 面板潰瘍和褥瘡。

目前還不明確運動神經元病的發病原因,因此還無法預防該病。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