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厥: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暈厥?暈厥,是指由於全腦血流量一過性不足(短時間內出現一次)引起的,突發短暫性意識喪失。
  • 患病情況如何?至少有 50% 的人一生中會有一次暈厥發作。首次發病高峰多在 15 歲,女性多見。60 歲以後暈厥發病率逐漸增高,在 60~69 歲人群中,發病率不到 1%,70~79 歲人群中,發病率達 1% 以上。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本病的主要病因有神經源性暈厥、心源性暈厥、腦源性暈厥、交感神經功能系統衰竭性暈厥和其他暈厥。運動員、用藥不當、飲酒,或患有器質性心臟病、精神疾病是本病的危險因素。
  • 暈厥有什麼型別?
    • 按發病原因分為 5 類,反射性暈厥、交感神經性暈厥、心源性暈厥、腦源性暈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暈厥。
    • 按發作時期將暈厥分 3 期,暈厥前期、暈厥期和恢復期。
  • 暈厥有什麼症狀?本病主要症狀為意識喪失與虛弱無力。發病前期可以出現先兆症狀,如乏力、噁心、面色發白等;暈厥期主要表現為意識喪失,伴有血壓、心率、瞳孔等改變;恢復後患者留有頭暈、頭痛、乏力等症狀。
  • 暈厥如何治療?暈厥發作時,需進行急救處理。待意識恢復後,讓患者緩慢坐起,以免再次暈厥。暈厥發作後,先查明病因。暈厥的症狀缺乏特異性,故查詢病因是難點,首先排除致命性致病因素,一旦明確病因,應針對病因治療。病因不明確者,則給予藥物或避免誘因預防發作。
  • 暈厥有什麼危害?暈厥發作短暫,恢復較快,一般危害不大,恢復後不留任何後遺症。一旦出現暈厥,及時排除最危險的病因,如心臟或腦部疾病,重者會猝死。此外,暈厥倒地後,易發生外傷或骨折等意外,尤其好發於老年人。
  • 有危險因素的人群,平時注意監測心率、血壓變化,並做好記錄。對於此類人群,儘量避免容易誘發暈厥的動作,或長期處在不適環境中。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面色蒼白、虛弱乏力。
  • 出汗、噁心、耳鳴、心慌。
  • 全身無力、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
  • 上腹不適和四肢末端發冷。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在轉頭、衣領過緊時出現倒地或不醒人事。
  • 在排尿、咳嗽後出現倒地或不醒人事。
  • 突然短暫的意識不清,伴面色發白、口脣青紫,肢體抽搐或骨折、軟組織挫傷等。

建議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
  • 心血管內科
  • 急診科

醫生如何診斷暈厥?

當醫生懷疑暈厥時,一般通過體格檢查、心電圖、腦電圖、血氣分析、血壓體位試驗及實驗室檢查等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最基本的檢查。測量不同體位時的血壓、心率等有助於明確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險,並查明病因。
  • 心電圖:檢查心臟的最基本專案,操作方便快捷,能幫助診斷患者有無心臟疾病。對於沒有檢測到異常,但高度懷疑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可延長檢測時長。
  • 超聲心動圖:運動導致的暈厥及體位性暈厥者,可以進行本項檢查,有助於診斷。
  • 腦電圖:目的是為明確腦部有無異常的放電情況,幫助診斷是否為癲癇所致的暈厥。
  • 血氣分析:快速檢查患者是否缺氧。
  • 血壓體位試驗:檢查方法是先讓患者平躺 2 分鐘後測量血壓,再讓其突然站起來,每隔 30~60 秒記錄患者的血壓,重複至起立後 3 分鐘,5 分鐘後可複測一次。目的是為明確隨體位變化時患者血壓有無波動,幫助查詢病因。
  • 實驗室檢查:懷疑妊娠婦女做妊娠試驗;懷疑貧血者檢測血細胞比容明確貧血程度等。暈厥患者症狀並不特異,往往需要做多項檢查以查明病因。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暈厥前有什麼徵兆嗎?
  • 暈厥前是否有身體位置的變化,如久蹲後立即站起來?
  • 是否有心臟病病史?
  • 是否受到精神刺激,比方說失戀、掛科、親人生病?
  • 暈厥時是否穿高領毛衣或衣領較緊的衣服?
  • 暈厥恢復後有沒有遺留症狀,如眩暈感未完全緩解?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暈厥會再次發生嗎?
  • 暈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需不需要治療?
  • 暈厥有沒有後遺症?
  • 如何避免再次發作暈厥?
  • 日常生活中我應當注意些什麼?

患者日常需注意遵醫囑規律服藥,避免暈厥發作誘因,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嚴格遵醫囑用藥。在服藥期間,患者需注意不良反應,若出現噁心、嘔吐、皮疹、頭暈、頭疼、口乾難以忍受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用藥複查:病因明確者,在去除病因後,每 1 年複查 1~2 次,主要複查心電圖、血壓及心率的檢測等專案。病因不明確者,應每 2 個月到醫院複查 1 次,主要複查心電圖、腦電圖、血壓及心率的檢測等專案。
  • 飲食:暈厥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保證營養充足,葷素合理搭配。忌辛辣刺激、油膩肥厚、煎炸之類的食物,忌菸酒、咖啡、巧克力等。
  • 運動:儘量選擇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避免過量運動或劇烈運動,每次運動小於 30 分鐘,每週運動 3~5 次。室內運動時注意防滑,可用地毯或瑜伽墊預防。室外運動時儘量選擇草坪或柔軟的地面進行運動,最好有家屬或朋友陪同。
  • 其他:
    • 避免情緒大幅度波動,保持愉悅心情。
    • 避免開車、井下作業等危險工作。
    • 儘量縮短洗澡時間或間斷洗澡,或洗澡時開啟換氣扇,洗完之後立即離開浴室。
    • 有頸動脈竇暈厥史的患者,避免穿帶領衣服或突然轉頭。
    • 從蹲位到坐位或站立時,避免迅速改變體位。
    • 避免長期待在密閉、悶熱環境,可通風透氣或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
    • 預料到自己要發生暈厥者,應儘快選擇平地躺下,避免摔傷或骨折等意外。
    • 保證每天能量攝入充足,避免飢餓。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

暈厥發作時,立即急救處理,待患者意識恢復後,讓患者緩慢坐起,以免再次出現暈厥。當暈厥發作後,先查明病因,一旦明確病因,應針對病因治療。對於病因不明確者,則給予藥物或避免誘因預防發作。

藥物治療

  • 醋丁洛爾:能減弱心臟收縮的能力,減慢心臟傳導。
  • 丙吡胺:屬於抗心律失常藥物,用於抗心律失常,尤其是其他藥物無效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 阿托品:為抗膽鹼藥,主要用於解除血管痙攣,加快心跳,適用於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等,也用於頸動脈竇性暈厥。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 皮質類固醇製劑:屬於激素類,用於治療慢性直立性低血壓綜合徵。

其他治療方法

  • 暈厥發作時,立即急救處理:讓患者仰臥位並抬高雙腿,解開緊身衣或腰帶,將身體和頭轉向一側,以避免舌下墜阻塞呼吸或吸入嘔吐物,保持呼吸通暢。待意識恢復後,讓患者緩慢坐起,以免再次發作。
  • 低血糖引發的暈厥予以補充血糖治療。
  • 缺氧所致的暈厥及時吸氧治療。
  • 咳嗽所致的暈厥給予止咳治療。

疾病發展和轉歸

  • 本病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暈厥的病因可能會加重,重者可能導致突發死亡。
  • 經過正規治療後,年齡在 30 歲以下或 70 歲以上的精神性、不明原因的暈厥患者具有相對良好的預後,年齡大於 60 歲的心源性暈厥、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複發率和致死率風險較高。

暈厥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一種症狀。常見的病因,包括各種心臟疾病和腦部疾病所致的腦供血不足,也可因反射異常或其他原因所致。

暈厥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各種心臟疾病:最為常見,如冠心病、心臟跳動的頻率或節律不一致、先天性心臟病等,導致心臟射血突然減少或心臟停跳,就像計算機突然斷電,無法運轉。
  • 腦部疾病:較為常見,如腦動脈閉塞、血管性偏頭痛、高血壓引起的動脈痙攣等。
  • 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如排尿、突然的體位改變、吞嚥、咳嗽等動作均可導致自主神經系統異常,出現暈厥。
  • 頸動脈竇病變:因區域性動脈硬化、炎症或腫瘤及瘢痕等刺激頸動脈竇,也會出現暈厥。
  • 精神或軀體受到刺激:如掛科、失戀、癔症、突如其來的驚嚇或家人生病等。
  • 其他:如血糖過低、哭泣、妊娠、腹部巨大腫物、嚴重的貧血或缺氧也可導致暈厥。

哪些人容易暈厥?

  • 跑步運動員、舉重運動員。
  • 不適當的用藥或飲酒:多發生在兒童或青少年。
  • 血容量不足。
  • 心律失常(多見於心率小於 35 次/分者)。
  • 突然轉頭、衣領過緊。
  • 體位突然改變。
  • 疼痛、飢餓、恐懼。
  • 長期處於密閉、悶熱環境,如洗澡時間過長。
  • 過度勞累、失眠。
  • 老年人或青年人。
  • 具有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 具有胸部、頸部大血管閉塞等基礎病變的人群。
  • 有癔症人格或行為特點的患者。

暈厥常見的症狀包括面色蒼白、虛弱無力、出汗及短暫的意識喪失。

暈厥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暈厥的常見症狀包括:

  • 暈厥前期:在暈厥發生前數分鐘患者通常會有一些先兆症狀,即預示性症狀,如出現身體睏乏無力、頭暈、噁心、面色發白、大汗、看不清東西、精神恍惚感或心跳加快等。
  • 暈厥期:典型表現為意識不清,即不醒人事,但發作時間很短,歷經數秒至數分。患者往往伴有血壓下降、瞳孔會變大、心跳由快轉慢。部分患者伴有抽搐,或肢體和麵部的針刺感及麻木感。少數患者會出現尿失禁,即不受控制的尿褲子。
  • 恢復期:待患者很快恢復後,常常會留有頭暈、噁心、面色發白及身體睏乏等症狀,但這些症狀經休息後可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後遺症。

暈厥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常見併發症包括:

  • 頭面部外傷或骨折
  • 窒息
  • 吸入性肺炎或肺膿腫

暈厥的預防主要是針對危險因素的預防。

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 青少年應避免過度勞累,或情緒激動,避免飲酒過多。
  • 心律失常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口服抗心律失常藥物或接受射頻消融治療。
  • 年齡大於 60 歲者應避免過度勞累,避免在路面不平的地方散步,浴室及廚房鋪防滑墊。
  • 具有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臟瓣膜病)患者應治療原發病。
  • 有癔症人格或行為特點的患者應避免受刺激,保持平和心態。

感謝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 王小雅醫生、高震主治醫師 參與撰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