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周圍病變: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什麼是種植體周圍病變?種植體是牙科當中經常使用的材料。當牙齒掉落時,醫生會用種植體植入到牙齒骨內,模擬並替代天然的牙根,起到支援、傳遞和分散力的作用。種植體周圍病變,是指破壞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的炎性病變,造成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喪失。
  • 患病的人多嗎?健康人群中種植體周圍黏膜炎發生率為 60%~90%,種植體周圍炎發生率為 5%~20%。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種植體周圍病變常與菌斑聚集有關,最常見的病因是微生物感染,其他主要病因還有種植體與上側或者下側的健康牙齒咬合時壓力過大、菌斑易附著於種植體的表面及種植體與牙齦之間的物質選擇不合適。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酗酒、牙周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 種植體周圍病變分幾類?根據炎症累及範圍分為種植體周圍黏膜炎和種植體周圍炎。
  • 種植體周圍病變有什麼症狀?主要表現為黏膜發紅腫脹。口腔檢查時會發現用專門的牙周探針檢查種植體周圍時,碰觸到黏膜會有出血,還會有牙齦邊緣到牙齦溝底部的深度增加。還會出現牙旁的齦溝加深,種植體周圍軟組織有化膿表現,種植體與自身牙齒骨結合減少。
  • 如何治療?早期進行藥物治療,炎症消除後進行手術治療。治療關鍵點是定期進行口腔護理和口腔檢查,維護口腔衛生。治療難點是一旦出現牙缺損則不可逆轉。
  • 種植體周圍病變有什麼危害?如果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可造成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喪失,種植體鬆動、脫落,種植失敗。不僅飲食不方便,而且可能伴有疼痛不適,甚至引起感染髮熱。如果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可降低復發的機率,對生活沒有影響。
  • 患者術後需定期檢查、進行口腔護理,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平時注意兩側交替咀嚼,用餐後及時漱口、用牙線清除齒縫中的食物殘渣,大部分患者治療後恢復很好。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種植體鬆動;
  • 種植體周圍在擠壓時出現膿液;
  • 齒齦出血;
  • 出現種植體牙齦邊緣到牙齦溝底部加深;
  • 牙缺損。

建議就診科室

  • 牙科
  • 口腔科

醫生如何診斷種植體周圍病變?

當醫生懷疑是種植體周圍病變時,通常通過口腔檢查、影像學檢查和種植體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口腔衛生檢查:通過檢查口腔,判斷口腔環境衛生及種植體鬆動情況。當菌斑和牙石數量較多時,口腔衛生環境差,患種植體周圍病變的風險高。
  • 種植體周黏膜檢查:通過檢查黏膜是否發紅腫脹,軟組織有無增生,觀察在擠壓時是否出現膿液,判斷種植體周圍是否有炎症發生。
  • 探診檢查:通過用牙周探針檢查病變種植體周圍組織,判斷是否出現出血、牙齦邊緣到牙齦溝底部的深度增加,來診斷種植體周圍炎及其嚴重程度。
  • X 線片檢查:通過 X 線檢查,輔助判斷種植體密度和體積的改變水平,還可以評估種植體與牙齒骨之間的結合的狀況。
  • 種植體上部結構咬合關係檢查:通過檢查種植體上部結構咬合力,輔助判斷種植體周圍炎。咬牙時壓力過大,對種植體周圍炎的發生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臨床檢查中使用咬合紙或蠟片檢查咬牙時壓力有無過大或過小。
  • 種植體鬆動度檢查:通過觸診和叩診來檢查種植體鬆動情況,判斷炎症的嚴重程度。當檢查出種植體鬆動時,表示炎症已經完全破壞骨結合,種植失敗。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現在出現了哪些症狀?
  • 這些症狀持續了多長時間了?
  • 做完種植體手術後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的?
  • 是在哪裡做的移植手術?
  • 移植手術做了有多長時間了?
  • 有沒有糖尿病?
  • 有沒有牙周病?
  • 有沒有定期進行口腔護理?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需要做哪些檢查?
  • 我這種情況嚴不嚴重?
  • 治療需要持續多長時間?
  • 我平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有沒有什麼會影響種植體?
  • 這次治好之後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嗎?
  • 需要花多少錢啊?
  • 我的這個種植體會不會掉啊?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飲食:飲食清淡,不要吃過冷、過酸、對牙齦刺激較大的食物如冰淇淋、冰水。均衡營養,忌食辛辣、油膩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組織。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補充維生素 C,有利於恢復。
  • 複查:術後必須遵循醫囑準時到醫院複查。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和護理。
  • 術後注意事項:術後兩小時內不要吃東西,之後以半流質或軟食為食,如稀米粥、湯麵豆腐腦、雞蛋羹等。不能吃過硬的食物,防止傷口出血,影響癒合。術後 14 天可正常飲食。如果術後出現紅腫,疼痛的情況,可在相應部位冷敷,若無緩解,則需立即就醫治療。
  • 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使用軟毛牙刷和含有少量磨料的牙膏,保護種植體表面。尤其注意清潔種植體頸和周圍軟組織。對於有偏一側咀嚼習慣的患者應改正,儘量兩側牙齒交替咀嚼,防止損傷種植體。對於有夜間磨牙習慣的患者,睡覺時可佩戴牙合墊,牙合墊一面軟,一面硬,可以防止種植後咬牙時壓力過大。
  • 在家用藥注意事項:常用 0.5% 濃度氯己定進行含漱,清潔口腔。不過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口腔黏膜或牙齒著色、舌苔發黃或味覺改變,如果發生這些情況,請及時就醫。

治療種植體周圍炎主要是去除菌斑,控制炎症,防止種植部位的骨密度下降和體積減小,誘導骨組織生長再生。大多數患者初期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當初期進行藥物治療控制炎症後可擇期進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0.5% 濃度氯己定:主要用於含漱,以清洗口腔保持衛生。
  • 抗生素:應用甲硝唑或阿莫西林來控制細菌感染,保持口腔衛生。

手術治療

  • 翻瓣清創術:可以清除患者口內感染組織。為較常用的一種手術方式。
  • 切除性手術:主要包括骨切開術和骨成形術。目的在於防止骨密度的下降和體積的減小,使種植體牙齦邊緣到牙齦溝底部深度變淺,清除感染組織,除去種植體表面的菌斑,牙石和細菌毒素,保持患者口腔種植體的衛生。
  • 再生性手術:在翻瓣清創術的基礎上,在骨組織被破壞的區域進行生物被膜的應用,使組織和細胞不能長入骨缺損的區域,防止患者骨密度和體積的減小。同時保護骨細胞順利增生,填滿骨密度和體積減小的骨組織表面,誘導完全骨組織的生長。
  • 牙槽骨的修整:修整牙槽骨使種植體周圍病變患者能咬合正常。主要治療因咬牙時壓力過大而引起種植體周圍炎。

其他治療方法

機械清創:當種植體周圍有菌斑和牙石附著時,即使未達到種植體周圍炎的標準,也應該進行機械清創。主要是通過刮治器或超聲潔治器工作頭,來清除種植體表面菌斑、牙石以保持口腔衛生。機械清創應與藥物聯合應用,來控制種植體周圍病變,提高治療效果。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本病的症狀會繼續加重,最後導致種植體鬆動,種植失敗。當出現骨密度和體積減小時症狀便無法逆轉,而且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不僅會使患者的飲食不方便,而且可能伴有疼痛不適,甚至引起感染髮熱,將極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定期進行口腔護理,大部分患者都可治癒。治癒後只要做好口腔護理可以極大降低復發的概率,對生活質量也影響較小。

種植體周圍病變常與菌斑聚集有關,最常見的病因為微生物感染,主要病因還有種植體與健康牙齒骨咬合時壓力過大、連接種植體與牙齦之間的物質選擇不合適。

種植體周圍病變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微生物感染:微生物感染是種植體周圍病變的最常見原因。微生物感染易使口腔內生態失衡,導致口腔內牙菌斑聚集貼附於牙齒表面。菌斑聚集為種植體周圍病變的關鍵因素,菌斑聚集時,微生物易侵入種植體及其周圍組織,造成紅腫、化膿,甚至破壞種植體與牙齒骨之間的結合。菌斑越多,種植體周圍病變程度越嚴重。
  • 種植體與牙齒骨咬合力過大:咬合力過大可導致潛在的微生物感染,從而引起種植體周圍炎症。當有種植體固定的位置不正確、種植體的數目過多、種植體設計不合理、上下頜骨關係異常,或種植體周圍沒有連線牙根和牙槽骨的結締組織時,也會導致咬合時種植體的受力過大。
  • 連接種植體與牙齦之間的物質選擇不合適:如果選擇的物質不合適,可能會發生食物的嵌塞,引起菌斑的聚集,最終導致本病。

哪些人容易患種植體周圍病變?

  • 吸菸者與酗酒者:尼古丁可以產生破壞口腔周圍組織的化學物質,影響骨的生長髮育。吸菸可以破壞口腔微生物生態,使健康菌群失調,細菌在種植體周圍聚集,引起炎症反應。酗酒可延遲骨的修復,影響種植體的與牙齒骨的結合。
  • 患牙周病者:牙周病與種植體周圍病變的原理相同,都是周圍組織發生炎症反應。對於患有重度牙周病、牙周病反覆發作的患者而言,種植體周圍病變發生概率較高。
  • 未定期進行口腔護理者:未定期護理口腔容易形成牙石和菌斑,口腔衛生環境差,容易形成炎症而引起種植體周圍病變。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自身代謝能力下降,影響機體的防禦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影響種植體與牙齒骨之間的結合。

種植體周圍病變常見的症狀為黏膜發紅腫脹,種植體周圍化膿,甚至出現種植體周袋和種植體鬆動。

種植體周圍病變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種植體周圍病變的常見症狀包括:

  • 黏膜發紅腫脹:一般最先出現種植體周圍黏膜顏色發紅。
  • 種植體周圍化膿:患者自己或檢查是會發現,按壓種植體周圍牙齦,會發現有黃色膿液從牙齒與牙齦縫隙中冒出來。
  • 種植體和牙齒骨之間的介面被破壞:患者自己可能無法察覺,但醫生檢查時會發現,種植體牙齦邊緣到牙齦溝底部加深,部分患者甚至出現種植體鬆動甚至脫落。

種植體周圍病變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感染。

  • 對於有牙周炎病史的患者不宜進行種植體移植。
  • 在種植義齒(假牙)前應戒酒戒菸,儘量保持口腔乾淨衛生,避免種植失敗。
  • 對於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濃度。
  • 定期進行口腔護理,每半年一次,徹底清除種植體和天然牙表面的菌斑和牙石,防止種植體表面物質損傷,保持口腔衛生。
  • 定期複診,在進行義齒(假牙)移植後的 1、3、6 個月進行復診,之後每半年到 1 年複診一次。進行口腔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及時發現感染的早期症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