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 疾病定義: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椎動脈狹窄、大腦動脈供血不佳導致的一類頸椎病。
  • 為什麼會得這個病呢?主要病因包括:椎體失穩、椎體創傷、椎體骨質增生、血管退變、血管硬化等。主要危險因素包括:中老年人、運動員及血脂增高者等。
  • 椎動脈型頸椎病有什麼症狀?主要症狀包括:偏頭痛、耳鳴、聽力減退、視力減退、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等。
  • 如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理療及手術治療。治療關鍵點是緩解頸部疼痛和頭部眩暈等症狀,難點是判斷哪些患者需接受手術治療。
  • 椎動脈型頸椎病有哪些危害?本病可造成聽力、視力嚴重下降,頻繁頭痛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本病患者大多可通過非手術治療,獲得良好的療效。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

  • 頻繁發作偏頭痛、頭痛、眩暈;
  • 聽力、視力減退;
  • 神經衰弱;
  • 記憶力較以前明顯下降。

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或撥打 120:

  • 耳聾;
  • 因眩暈而跌倒。

建議就診科室

  • 脊柱外科
  • 康復科

醫生如何診斷椎動脈型頸椎病?

當醫生懷疑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時,將通過 X 線、核磁共振成像等檢查來確診。

具體介紹相關檢查:

  • X 線:可判斷椎體是否存在失穩的表現,以及椎間孔是否狹小等,初步判斷是否可能存在椎動脈受壓等可能。
  • 核磁共振:更精確地判定受累椎體情況,還能夠利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判斷椎動脈狹窄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些症狀的?
  • 最近這些症狀有加重嗎?
  • 有在其他醫院等檢查資料嗎?
  • 是否接受過正規治療?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我的聽力和視力下降等情況能得到改善嗎?
  • 可以採取哪些治療方式?
  • 治療費用高嗎?
  • 治療療程有多長?
  • 需要做手術嗎?
  • 在生活中我需要注意什麼?

具體日常注意事項如下:

  • 用藥注意事項:使用止痛藥物時,需注意勿空腹服藥;服藥期間注意是否出現腹痛、嘔血、黑便(呈柏油樣色)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停藥,併到消化內科就診。
  • 術後護理注意事項:家屬要密切關注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難、面紅耳赤等。若引流管中引流出的液體,短時間內迅速增加(≥200 毫升/小時),請儘快向醫生彙報。
  • 術後佩戴頸託下地行走,避免過度左右旋頸椎,根據術後複查 X 線及 CT,決定撤去頸託的具體時間。
  • 飲食:
    • 手術患者:術後患者清醒後,可少量飲清水,無噁心嘔吐後,可少量進食流質飲食(粥、牛奶),逐漸過度到正常飲食。
    • 非手術治療患者:患者日常要注意多吃優質蛋白食物,如雞蛋、豆類、瘦肉等。限制動物內臟、油炸、燒烤以及油膩食物。
  • 患者術後避免過度活動頸椎,慢速行走,減少頸椎突然向前或向後的大幅度運動。
  • 運動:
    • 術後患者:術後第 1 天,患者應臥床休息,儘量避免下床走動;術後 1 天,患者可適量在床邊活動;術後 3 天,可戴頸託下地行走。
    • 非手術治療患者:日常患者應加強鍛鍊,選擇慢跑和快走等有氧運動,每次運動需大於 30 分鐘,每週運動 3~5 次。
  • 大小便管理:排便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乾燥或排便困難,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軟化大便藥物。
  • 戒菸、限酒:吸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應戒菸。每日飲酒不應超過 1~2 份標準量(1 份標準量為啤酒 285 毫升,紅酒 100 毫升,白酒 30 毫升)。

在多數情況下,椎動脈型頸椎病可以通過理療、藥物治療得到緩解。少數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須行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 止痛藥物:主要作用是緩解頸部不適及頭痛等症狀,常用藥物為雙氯芬酸鈉。
  • 降脂藥:對於血脂較高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可服用降脂藥進行降脂,換屆症狀。常用藥物為阿託伐他汀。

手術治療

頸前路側前方減壓術:目的是解除椎體組織對椎動脈過度的壓迫,從而緩解症狀。

其他治療方法

理療:作用是減輕椎體周圍肌肉緊張,改善血液迴圈,減輕頸部疼痛不適。可行高頻電療、短波療法等。

疾病發展和轉歸

  • 若不接受正規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相應症狀不能被控制,造成聽力、視力嚴重下降,頻繁頭痛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 經過正規治療後,大部分患者可通過非手術療法得到症狀等緩解,少數患者非手術治療效果不佳,需通過手術治療緩解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於各種因素造成椎動脈受壓或受刺激,使得椎-基底動脈(為腦供血的動脈)狹窄、供血不足而產生的。造成本病的主要病因包括椎體失穩、椎體創傷、椎體骨質增生、血管退變、血管硬化等。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 椎體失穩(失去穩定性):椎體失穩造成脊柱小關節鬆動、移位,以及椎間盤間隙的間距改變,都會影響椎動脈與脊柱之間的平衡,造成血管折曲。
  • 椎體創傷:主要是脊柱小關節囊的腫脹、充血,壓迫椎動脈,造成血管痙攣或狹窄。
  • 椎體骨質增生:增生的組織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狹窄。
  • 血管退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出現老化,彈性減弱。一旦脊柱的椎體出現病變,血管更容易受壓、痙攣,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
  • 動脈硬化:椎動脈硬化、出現粥樣斑塊,使得血管壁彈性減弱、管腔變窄。在此基礎上,若出現椎體病變,則對椎動脈的血流情況影響更大。

哪些人容易患椎動脈型頸椎病?

有如下可改變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椎動脈型頸椎病:

  • 運動員:由於運動量大,可能會比一般人更早出現椎體的退行性變(椎體自然老化、退化的過程),繼而發生椎動脈型頸椎病。
  • 血脂增高者:血脂增高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繼而更容易發生椎動脈型頸椎病。
  • 頸椎創傷患者:由於脊柱小關節囊的腫脹、充血,壓迫椎動脈,造成血管痙攣或狹窄。
  • 椎體失穩者:常見於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由於維持椎體穩定的韌帶被破壞,導致椎體失穩,或既往頸椎創傷後椎體失穩。

有如下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的人群,容易罹患椎動脈型頸椎病:

  • 中老年人: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生椎體退行性變和血管退變,更易發生椎動脈型頸椎病。

常見症狀為偏頭痛、耳鳴、聽力減退、眩暈。隨著病情進展,患者還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視力減退和精神抑鬱等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常見症狀有哪些?

  • 偏頭痛:是最常見的症狀,發生率在 80% 以上。頭頸部突然旋轉可誘發偏頭痛,以太陽穴處最為明顯,呈跳痛或刺痛。
  • 耳鳴、聽力減退:是第二常見症狀,發生率約為 80%。多由內耳動脈供血不全造成。
  • 眩暈:約 70% 患者會發生。其發生、發展及加劇,與頸部旋轉動作有直接關係,部分患者可因眩暈而跌倒。
  • 記憶力減退。
  • 視力減退。
  • 精神抑鬱:可同時伴有失眠、多夢等症狀。

椎動脈型頸椎病可能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耳聾:嚴重的椎動脈型頸椎病影響耳內動脈供血,嚴重者可出現耳聾。

對於可改變的危險因素,預防方式如下:

  • 運動員儘量減少訓練過程中過度活動頸椎,加速頸椎的退變,注意採用相關的頸部護具。
  • 減少進食脂肪的攝入,如肥肉、油炸類食物。堅持每天進行慢跑和快走等有氧運動,對於血脂異常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降脂藥,如阿託伐他汀。
  • 在工作和運動中,要注意保護頸椎,不超範圍活動頸椎,以減少頸椎創傷。對於已有頸椎創傷的患者,要積極治療,避免造成椎動脈的受壓狹窄。
  • 治療容易造成頸椎失穩的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對於創傷所致的頸椎失穩,要在受傷後積極有效治療,避免發生頸椎失穩。

對於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下方式也有助於疾病的預防或防止疾病復發:

  • 中老年人應注意避免久站久坐,坐著大約 1 小時後起身,通過屈、伸、左旋、右旋、左屈和右屈等動作活動頸椎,延緩頸椎退行性變。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