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炎是子宮內膜受到感染而發生的炎症反應。多發生於性活躍期、有正常月經的女性人群。初潮前、無性生活和絕經後女性很少會發生。如果沒有及時、徹底治療,炎症反覆發作,很可能造成不孕,影響女性的身體健康和家庭幸福。

  • 子宮內膜炎通常是由感染所引起。臨床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經歷流產、分娩,以及子宮腔內的檢查或手術。
  • 子宮內膜炎患者多表現為月經異常,腹部或盆腔疼痛不適。
  • 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進展為重症感染。有部分慢性子宮內膜炎患者,雖然臨床症狀並不明顯,但可能造成不孕。
  • 醫生需要進行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查、子宮內膜活檢、腹腔鏡檢查,最終得出診斷結果,並指導後續的治療。
  • 子宮內膜炎經抗生素治療後可痊癒,對生殖系統功能不會造成任何嚴重的損傷。
  • 性伴侶若有感染也需要同時進行治療,避免反覆感染。
  • 子宮內膜炎患者日常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確保痊癒。
  • 預防子宮內膜炎的要點在於避免生殖系統感染,注意性安全。

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發生子宮內膜炎的相關症狀,患者應該前往醫院就診,儘早明確病情。尤其是在下列情況之後,患者如果感覺下腹部不適或月經異常,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 分娩。
  • 流產。
  • 早產。
  • 放置宮內節育器。
  • 子宮內的檢查或手術操作。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醫生如何診斷子宮內膜炎?

醫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臨床檢查才能得出診斷[1][3]

  • 首先需要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症狀、家族史,並進行體檢。

檢查

  • 全身體檢,包括體溫,心率,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及腹脹腸鳴音等。
  • 盆腔檢查:生殖系統是否出現異常狀況,陰道可見膿性臭味分泌物,宮頸充血水腫,可見膿性分泌物從宮頸口流出,子宮體壓痛。
  • 實驗室檢查:採集患者血樣和宮頸分泌物樣本進行檢測。
  • 驗血:全血細胞計數,C 反應蛋白和血沉評估體內炎症水平。
  • 宮頸塗片:顯微鏡檢查是否存在病原體。
  • 宮頸分泌物: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 子宮內膜活檢:獲取少量子宮內膜組織,交由病理實驗室檢測。
  • 腹腔鏡檢查:可以讓醫生更全面、直觀地檢查盆腔內的器官是否出現異常情況。

醫生可能詢問患者哪些問題?

  • 症狀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 症狀有多嚴重?
  • 症狀是一直持續還是間歇性發作?
  • 近期是否曾經流產、早產、分娩?
  • 近期是否接受過生殖系統的檢查或手術?情況如何?
  • 近期是否發生過生殖系統感染?有沒有接受治療?治療情況如何?
  • 性伴侶是否發生過性病感染?是否徹底治癒?

患者可以諮詢醫生哪些問題?

  • 是什麼原因造成子宮內膜炎?
  • 需要做哪些檢測可以確診?
  • 推薦採用什麼方案進行治療?
  • 治療過程中會有什麼風險和副作用?
  • 子宮內膜炎會不會影響生育功能?
  • 子宮內膜炎還可能造成哪些併發症?
  • 治療後是否還會復發?
  • 今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子宮內膜炎患者日常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用藥,確保痊癒。

  • 患者需確保足量飲水,充分休息,避免過於勞累。
  • 如果病情得到緩解,患者不可擅自停藥,應遵醫囑完成整個療程。
  • 按時按量用藥,確保徹底殺滅病原體,獲得痊癒,以免進展為慢性感染。
  • 留心觀察自身症狀,若療效不理想,應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子宮內膜炎患者應儘快就診,清除病原體,緩解症狀,減少器官損傷,避免後遺症。

如何治療子宮內膜炎?

一般以抗生素藥物治療為主;病情嚴重者,會採取手術方式引流膿液。及時、有效的治療後患者可獲得痊癒,對生殖系統功能不會造成任何嚴重的損傷。若性伴侶有感染,也需要同時進行治療,切斷傳染源,避免反覆感染[1][2][3]

  • 醫生通常採用廣譜抗生素,按照經驗性、廣譜、及時和個體化的原則進行用藥,並施行聯合用藥方案開展治療:
    • 第三代頭孢菌素+多西環素+甲硝唑;
    • 克林黴素+慶大黴素;
    • 氨苄西林/舒巴坦+多西環素;
    • 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 用藥應連用 14 日,確保急性期徹底治癒。盆腔炎性疾病診斷 48 小時內,及時用藥將明顯降低後遺症的發生。72 小時內隨診明確情況是否改善。
  • 部分重症感染或病情複雜的患者需住院靜脈輸注抗生素治療,這部分患者包括:
    • 口服抗生素效果不明顯,或感染出現擴散的患者。
    • 患者在分娩、流產或接受子宮檢查、手術後發生感染。
  • 病情嚴重,膿液蓄積形成膿腫的患者,醫生一般會採取手術方式引流膿液,然後結合抗生素進行治療。
  • 中藥治療  主要為活血化瘀,清熱解毒藥。
  • 性伴侶治療。

子宮內膜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子宮內膜炎通常是由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徑包括[1][2]

  • 病菌由外陰、陰道直至子宮,是非妊娠期、非產褥期的主要感染途徑。
  • 經淋巴系統蔓延,例如產褥感染、流產後及放環後感染。
  • 血流感染,從身體其他部位散播至生殖系統,為結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徑。
  • 直接蔓延,如其他部位的婦科感染可沿輸卵管下行至子宮。

通常子宮的抗感染能力很強。但如果子宮受到創傷或急性期炎症未得到徹底、有效的治療,或鄰近部位存在感染源,則炎症還是可能反覆發作[1][2]

子宮內膜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包括[1]

  • 外源性病原體——淋病奈瑟菌、衣原體、支原體、結核桿菌。
  • 內源性病原體——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厭氧菌。

子宮內膜炎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可能導致子宮內膜炎風險上升的臨床因素包括[1][2]

  • 年齡: 15~25 歲年輕女性易發。
  • 性活動:多發生在性活躍期婦女,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齡小、有多個性伴侶、性交過頻及性伴侶有性傳播疾病者。
  • 下生殖道感染:如淋病衣原體性子宮頸炎、細菌性陰道病與發病密切相關。
  • 子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 如刮宮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宮腔鏡檢查等。
  • 性衛生不良:經期性交、使用不潔月經墊等,不注意性衛生保健陰道沖洗者發病率高。
  • 有盆腔炎、闌尾炎等子宮周圍器官炎症。

子宮內膜炎有哪些症狀?[1][2]

  • 輕者無症狀或症狀輕微。
  • 下腹痛。
  • 陰道分泌物增多。
  • 腹痛為持續性,活動或性交後加重。
  • 嚴重者出現發熱甚至高熱,寒戰,頭痛,食慾缺乏。
  • 經期發病,可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 可伴有腹膜炎、泌尿系統感染、消化系統症狀等。
  • 體徵差異較大,輕者無異常,或婦科檢查陰道內膿性臭味分泌物,宮頸充血水腫,膿性分泌物從宮頸口流出,宮體壓痛 可伴發其他盆腔感染症狀。

子宮內膜炎會引起哪些併發症?

如果感染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進展為嚴重的併發症,主要包括[1][2][3]

  • 不孕: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 異位妊娠(宮外孕)。
  • 慢性盆腔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加劇。
  • 盆腔炎性疾病反覆發作。
  • 盆腔腹膜炎。
  • 形成盆腔或子宮膿腫。
  • 膿毒血癥:全身性的血流感染。
  • 感染性休克:有致命危險。
  • 部分患者可進展為慢性子宮內膜炎,雖然臨床症狀或許並不明顯,甚至被忽略,但有可能造成不孕的嚴重後果。

預防子宮內膜炎的要點在於避免感染,注意性安全。

  • 注意性生活衛生,減少性傳播疾病,篩查衣原體感染,並積極治療。
  • 及時治療陰部感染。
  • 加強學習教育認識,安全性行為,避免多性伴,性生活過程注意安全措施。
  • 婦科手術要做好術前準備,注意術中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 及時治療盆腔炎性疾病,防止後遺症發生。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