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隔移位: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縱隔移位(mediastinal displacement)是胸部疾病的一種影像學徵象,是由於某些疾病導致的縱隔內臟器向一側胸腔偏移,並非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可以分為一致性移位和非一致性移位。嚴重時可致氣管、心臟受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

  • 縱隔一致性移位是指氣管和心臟向同一方向移位,常見於結核病患者。而非一致性移位是指氣管和心臟僅一個器官發生移位,常見於惡性腫瘤。
  • 縱隔移位可根據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和慢性。其中急性縱隔移位常繼發於外傷性肋骨骨折、氣胸、血胸以及胸部手術併發症;慢性縱隔移位常為縱隔腫瘤、肺部感染、胸膜炎等病情逐漸發展出現胸腔積液而導致。
  • 小兒也可發生能縱隔轉移,其原因有先天性肺發育不良、小兒膈疝、縱隔神經鞘源性腫瘤,其病情往往較重,應及時就醫診治。
  • 因縱隔移位常為繼發性體徵,所以其原發疾病症狀明顯,同時其內容物食管、氣管、心臟等發生移位,可出現胸悶、胸痛、咳嗽、氣緊、口脣發紺、噁心、嘔吐等,如治療不及時可能出現呼吸暫停危及生命。
  • 縱隔移位需要行胸部 X 線或 CT 檢查進行診斷。治療根本在於原發疾病的控制。
  • 縱隔移位患者可通過採取半臥位、端坐位或側臥位,並且吸氧來緩解呼吸困難症狀,應進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何時就醫?

無論任何時候發現縱隔移位,都要及時就醫以查明原因。

提醒:生活中如出現咳嗽、氣緊、噁心、嘔吐、胸悶、心慌等症狀均應及時就醫,防止耽誤病情造成嚴重後果。

就診科室

  • 急診科:突發呼吸困難、外傷、車禍者要儘快就醫,必要時急診科診治。
  • 呼吸科
  • 心胸外科
  • 腫瘤科

呼吸科和心胸外科均可診斷病因,但最後的治療科室、治療方案需要結合個人情況。一般如果查明病因為腫瘤時,建議就診於腫瘤科。

就醫前準備

為了幫助醫生明確縱隔移位的原因,患者在就醫前請準備好以下資訊:

  • 近期是否外傷、誤吸、車禍、劇烈運動、重勞力活動、頸胸部牽拉、手術等既往情況。
  • 是否有發熱、咳嗽、盜汗、乏力、體重下降等症狀,以及這些開始時間、持續時間。如有發燒症狀,需要注意患者發燒時最高體溫,以及每天發燒什麼時候最重。如果有咳嗽症狀,要明確有痰沒有,痰的顏色如何。如有體重減輕症狀,注意患者是多長時間內發生的,減輕了大概多少斤。
  • 是否有胸悶、氣緊、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症狀開始時間,以及是否影響睡眠、休息,是否可以在改變身體姿勢後好轉。
  • 是否有肺炎、支氣管炎、結核、腫瘤等病史,如果有,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最好有完整的當時就診病歷資料。如果曾經有住院史,可以帶病人住院病歷資料就診。
  • 是否第一次發現縱隔移位,如果不是,是否曾經接受過診治,包括服用的藥物和接受的手術,最好有完整的當時就診病例資料。
  • 是否有接觸感染結核、肺炎、支氣管炎的病人。
  • 家族中有血緣的近親家屬是否有肺癌、縱隔腫瘤、胸膜腫瘤等病史。
  • 如果是小孩出現縱隔移位,要回憶其出生時是否順利、有無先天性發育問題。
  • 如果小孩是玩耍過程中發現呼吸困難,家長要清楚周圍環境中有無異常,如易誤吸、誤塞的物品。

常用檢查

醫生通常採取以下方法來診斷縱隔移位並明確其的原因。

  • 體格檢查:
    • 視診:即檢視患者頸胸部面板外觀,如是否有靜脈曲張、淤青,呼吸次數是否正常,呼吸時胸廓起伏是否均勻,胸廓的外觀是否兩側對側,肋骨間距是否正常。
    • 觸診:即醫生會將雙手緊貼患者胸部面板,感受患者深呼吸時雙側胸廓運動幅度是否一致,咳嗽、發音時雙側震動感是否一致;
    • 叩診:可以通過叩診簡單探查是否有氣胸、胸腔積液、肺不張等;
    • 聽診器檢查:是胸部疾病的重要診斷步驟,可以聽到患者頸部氣管、兩肺呼吸音是否正常,以及心臟部位是否有雜音。
  • 實驗室檢查:
    • 多數呼吸困難明顯者需要採集動脈血液,進行血氣分析化驗,明確患者目前是否缺氧或二氧化碳儲留;
    • 血常規、降鈣素原、白介素、C 反應蛋白等查明患者是否有肺炎、支氣管炎等感染;
    • 結核桿菌試驗(PPD)、血沉等可以幫助明確是否有結核感染;
    • 腫瘤標記物系列幫助排除腫瘤;
    • 痰液、胸腔積液的化驗是診斷感染及腫瘤的關鍵;
    • 血生化、電解質是多數內科疾病的常規檢查,可以明確患者肝腎功能及營養狀態等,對進一步制定治療方案有幫助。
  • 影像學檢查:胸部 X 線、胸部 CT 檢查是最常見的無創檢查方法,支氣管鏡檢查、胸腔鏡檢查、B 超等檢查也均有助於診斷。
  • 肺功能檢查:明確是否有肺通氣功能障礙及型別,幫助排除大量胸腔積液、氣胸等。
  • 病理檢查:必要時可以做穿刺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組織活檢是腫瘤及其他複雜疾病的診斷金標準。

治療原則

因為縱隔移位僅為胸部疾病的一個重要體徵,所以積極治療原發病是關鍵。

以下是針對一些常見病因的治療:

  • 肺炎:治療細菌性肺炎的常用方法是使用抗生素,並用退燒藥、止痛藥輔助治療。病毒性肺炎通常以對症治療為主。
  • 肺結核: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常用藥物有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醯胺等。但治療週期通常要 6~9 個月,某些肺結核患者甚至需要治療 2 年以上。治療過程中應當遵醫囑,規範用藥,以避免發生多重耐藥。
  • 肺癌:通常情況下,早中期患者可以嘗試手術或放療根治腫瘤,晚期患者可採用放療、化療、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多種治療方式,還可將多種療法進行聯合。
  • 肺膿腫:肺膿腫的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抗生素和膿液引流,絕大多數患者經抗生素治療可以治癒,少數難治性患者在全身狀況和肺功能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外科手術。
  • 支氣管腫瘤: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治療關鍵點是徹底切除病變,防止復發和消除氣管梗阻。
  • 氣胸:氣胸的治療目的是使患側肺復張,消除導致氣胸的原因,和降低復發風險。根據氣胸嚴重程度而選擇治療方式,包括保守治療、抽氣治療和手術治療。

常見原因

引起縱隔移位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由胸部組織病變引起,如肺、支氣管、胸膜、膈肌、縱隔內器官發生疾病改變。一些常見病因如下:

  • 肺組織病變:
    • 先天性肺發育不良:新生兒及小兒多見。
    • 肺炎:肺部炎症導致肺組織損傷,體積縮小或代償性肥大。
    • 肺膿腫:縱隔一般向健側移位。
    • 肺結核:結核毀損肺組織,或致使肺門淋巴結腫大壓迫縱隔。
    • 肺癌:常見於中央型肺癌阻塞支氣管導致肺不張,或是淋巴結腫大對縱隔施加外力導致其移位。
    • 肺大皰、肺囊腫、肺不張:縱隔一般向健側移位。
    • 肺組織切除術後。
    • 肺瀰漫性纖維化。
  • 支氣管病變:
    • 支氣管腫瘤,腫瘤較大時可阻塞氣道引起肺不張。
    • 支氣管異物。
    • 支氣管結核。
    • 先天性囊腫性支氣管擴張。
  • 胸膜疾病:
    • 胸膜腫瘤:胸膜的腫瘤導致胸膜發生黏連、牽拉,或是發生炎症反應導致胸腔積液均可使縱隔移位。
    • 胸膜炎:如結核性胸膜炎。
    • 胸膜增厚
    • 氣胸、血胸、膿胸:縱隔一般向健側移位。
    • 胸腔積液:大量的胸腔積液使患側胸腔擴大,迫使縱隔移,一般向健側移位。
  • 膈肌病變:一般向腹腔臟器未突出的一側移位。
    • 膈肌破裂後腹腔臟器突向胸腔致使縱隔移位。
    • 膈疝:創傷性膈疝和小兒膈疝均可導致縱隔移位。
  • 縱隔疾病:縱隔腫瘤:如神經源性腫瘤、淋巴瘤、畸胎瘤、胸內甲狀腺腫。
  • 外傷:肋骨骨折側胸腔內負壓破壞,使兩側胸腔壓力不一致出現縱隔移位。
  • 單側甲狀腺腫大:縱隔一般向健側移位。

發生機制

縱隔移位的發生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兩側胸腔內壓力不一致:氣胸、胸腔積液、膿胸等原因使一側胸腔內壓力高於另一側,導致縱隔向壓力較低的一側偏移。
  • 胸膜黏連、牽拉:胸膜炎、胸膜腫瘤等原因導致胸膜黏連、纖維收縮,牽拉縱隔向患側移位。
  • 縱隔內器官位置改變:縱隔腫瘤可以使縱隔增寬、體積擴大,向一側胸腔偏移。
  • 組織壓迫:肺癌、肺結核等原因可使肺門處淋巴結腫大,或是膈肌破裂、膈疝時突向胸腔的腹部器官,以上均可壓迫縱隔組織發生移位。

高危人群

存在下列情況的人群更容易出現縱隔移位:

  • 長期吸菸。
  • 有先天性肺部發育病史者。
  • 肺部有陳舊病灶:如結核。
  • 體型較瘦高。
  • 劇烈運動。

臨床表現

縱隔移位的臨床表現與其內容器官受累有關:

  • 累及食管:進食哽噎、進食減少、噁心、嘔吐;
  • 累及氣管:咳嗽、氣緊、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口脣發紺、呼吸衰竭;
  • 累及心臟及主動脈:心慌、胸悶、全身血供較差。

伴隨症狀

  • 有發燒、咳嗽、呼吸困難者發現縱隔移位時,應考慮肺部感染。
  • 縱隔移位伴低熱、盜汗、消瘦、乏力等症狀時,應考慮肺結核、胸膜結核等結核性相關疾病。
  • 長期吸菸的老年人,如出現縱隔移位伴咳嗽、咳血等症狀,應考慮肺癌可能。
  • 有氣緊、胸悶等呼吸困難史,發現縱隔移位,應考慮為胸腔積液,其原因可能為腫瘤。
  • 外傷、車禍、劇烈運動後出現突發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時,應考慮有氣胸、血胸可能。
  • 小孩在玩耍或吃東西時,如果突然出現呼吸困難伴縱隔移位時,要考慮異物誤吸入支氣管可能。
  • 如果是因為胸腔積液、氣胸等引起的呼吸困難症狀,可以通過半臥位、坐位、側臥位來緩解。
  • 如有抽菸者,需戒菸。
  • 注意休息,活動自如者可適當遵醫囑進行散步,但避免劇烈運動、勞累、情緒激動等。
  • 咳嗽劇烈者可使用一些化痰、止咳類藥物緩解。
  • 進食困難、噁心、嘔吐者可以分少量多次進食,最好是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
  • 吸氧有助緩解患者缺氧、呼吸困難症狀。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