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當大腦中的血管出現栓塞或破裂出血時就會發生卒中。沒有血液和氧氣供應,缺血部分的腦組織就會出現壞死。壞死腦組織支配的軀體部分就會出現功能異常。

卒中的評估和診斷包括:病史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疾病診斷和病因分型等。卒中的治療包括急救治療和二級預防治療。

儘快儘早治療對卒中患者意義重大。越早開始執行專業可行的卒中康復計劃,恢復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卒中後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應儘早開始坐、站、走等活動。臥床者病情允許時應注意良姿位擺放。應重視語言、運動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復訓練,以儘快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卒中的評估和診斷包括:病史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疾病診斷和病因分型等。

醫生是如何診斷卒中的?

在儘快進行病史採集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醫生診斷卒中通常有幾個步驟:

  1. 是否為卒中?
  2. 是缺血性卒中,還是出血性卒中?
  3. 卒中嚴重程度?
  4. 是否適合溶栓治療?發病時間是否在 3 小時、4.5 小時或 6 小時內,有無溶栓適應症?
  5. 病因分型?

卒中有哪些檢查方法?

卒中的評估和診斷包括:病史和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疾病診斷和病因分型等。

病史和體格檢查

  • 詢問症狀出現的時間。
  • 進行一般體格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
  • 使用卒中量表評估病情嚴重程度。

影像學檢查

  • 平掃 CT:可識別絕大多數顱內出血,並有助於鑑別非血管性病變。
  • 多模式 CT:可區別可逆性與不可逆性缺血,有助於指導卒中治療。
  • 標準 MRI 或多模式 MRI:這些影像技術能提供更多資訊,有助於更好的臨床決策。

實驗室檢查

對疑似卒中患者應進行常規實驗室檢查,以便排除類卒中或其他病因。所有患者都應做的檢查有:

  • 平掃腦 CT 或 MRI
  • 血糖、肝腎功能和電解質
  • 心電圖和心肌缺血標誌物
  • 全血計數,包括血小板計數
  • 凝血酶原時間 (PT)、國際標準化比值 (INR)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PTT)
  • 氧飽和度

疾病診斷

以影像學檢查結果為主,症狀或體徵持續時間長短為輔。

病因分型

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病因或發病機制分型有助於判斷預後、指導治療和選擇二級預防措施。

卒中的診斷標準?

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

有關缺血性卒中的診斷標準,目前國際上已經達成共識,即:

  1. 有神經影像學顯示責任病灶疾病時,無論症狀或體徵持續時間長短都可診斷腦梗死;
  2. 無法得到影像學責任病灶證據時,仍以症狀或體徵持續超過 24 小時為時間界限診斷腦梗死。

但應注意多數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患者症狀不超過 0.5 ~ 1小時。

出血性卒中診斷標準

頭顱 CT 檢查是診斷腦出血的“金標準”,表現為高密度影。

卒中後在病情穩定的情況下,應儘早開始坐、站、走等活動。臥床者病情允許時應注意良姿位擺放。應重視語言、運動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康復訓練,以儘快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卒中有哪些功能障礙?

卒中的功能障礙主要包括:

  • 運動功能障礙
  • 平衡功能障礙
  • 感覺功能障礙
  • 認知障礙
  • 情緒障礙
  • 語言和交流障礙
  • 吞嚥障礙
  • 排洩障礙
  • 心肺功能障礙

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礙,應如何康復?

運動功能障礙

針對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方法有肌力訓練,口服藥物(替扎尼定,巴氯芬,丹曲林和安定等是治療痙攣的口服藥物),注射肉毒毒素,肌力增強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減重步行訓練等。

平衡功能障礙

體位轉換訓練,包括病床上翻身訓練及臥位-坐位轉換訓練,對患者平衡功能恢復有積極作用。

感覺功能障礙

感覺障礙患者可採用特定感覺訓練和感覺關聯性訓練來提高感覺能力,也可採用經皮電刺激聯合常規治療來提高患者的感覺功能。

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的康復包括非藥物治療(認知康復訓練)和藥物治療(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等)。

情緒障礙

出現卒中後情緒或情緒不穩定的患者可以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抗抑鬱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

語言和交流障礙

卒中後失語症患者早期應進行康復訓練,並適當增加訓練強度;集中強制性語言訓練有助於以運動性失語為主的患者的語言功能恢復。構音障礙的卒中患者,可採用降低語速、用力發音、手勢語等方法來應對。

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的治療涉及代償性及治療性方法。

代償性方法包括保持口腔衛生、進食姿勢的改變、食物性狀的調整等。

治療性方法主要是通過直接或間接訓練來改變吞嚥的過程。

不能經口維持足夠的營養和水分的患者應考慮腸內營養。

排洩障礙

尿失禁,一般在急性住院期出現,可予以膀胱、腸道訓練。

便祕和腸梗阻,大便軟化劑和適當的緩瀉藥可能是有效的。

心肺功能障礙

卒中後適應性訓練,尤其活動平板步行訓練、水療訓練以及家庭干預方法等對卒中患者是有益的。

卒中的治療包括急救治療和二級預防治療。儘快儘早治療對卒中患者意義重大。越早開始專業可行的卒中康復計劃,恢復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卒中是如何治療的?

卒中的治療包括急救治療和預防復發治療(二級預防治療)。

急救治療

缺血性卒中

採取包括藥物治療在內的相應措施穩定患者生命體徵。

  • 使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來溶解血栓。這種藥物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預後,尤其是在卒中發生後早期使用。醫生儘可能在卒中症狀出現後 3 小時內用藥。對某些患者,在首次症狀出現後 4.5 小時內用藥也有療效。
  • 給患者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藥。
  • 對某些患者,可以用介入治療恢復血流供應。醫生使用一個薄的、柔軟的管子(介入導管)和小網兜來移除引起卒中的血栓,稱為動脈取栓治療。

出血性腦卒中

治療方案包括控制出血、降低顱內壓力、穩定重要生命體徵,尤其是血壓。

  • 密切關注患者顱內壓升高徵象。這些徵象有煩躁不安、思維混亂、指令執行困難和頭痛。患者應避免劇烈咳嗽及嘔吐、舉起重物、用力排便或改變體位。
  • 如果出血是由腦動脈瘤破裂引起的,需要行動脈瘤修復手術。
  • 對某些患者,需要使用藥物控制其血壓、腦水腫、血糖、發熱和癲癇發作。
  • 如果患者發生大量出血,症狀急速惡化,需手術移除積聚在大腦中的血液並降低顱內壓力。

預防卒中復發的治療(二級預防治療)

卒中的治療方案還需專注於預防再次卒中發作。包括:

  • 高血壓是引起卒中最常見危險因素,通過改變飲食和使用藥物來降低血壓。
  • 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
  • 使用他汀類降脂藥物改善血脂代謝。
  • 控制糖尿病。醫生會建議將血糖控制在一定的目標範圍內。需使用胰島素或其他糖尿病藥物來控制血糖。健康的飲食和足量的鍛鍊有助於預防卒中發生。

卒中患者可能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例如戒菸、食用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卒中康復

越早開始卒中康復計劃,恢復功能的可能性越大。另外,制定專業的個體化的康復計劃,對患者功能的恢復也十分重要。

康復計劃的制定基於患者喪失的運動能力、卒中發生前的身體狀況和患者參與能力。康復計劃初始目標為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洗浴、穿衣。

康復計劃還有助於改變患者在家庭、工作和人際關係中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的方面取決於卒中對患者造成的影響。

康復計劃幫助患者:

  • 儘可能保持健康和獨立生活能力。
  • 學會適應卒中對大腦和身體造成的影響。
  • 適應家庭、親友和社群生活。

如果有親友發生了卒中,在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可以通過提供支援和鼓勵發揮重要作用。

患者可以恢復多少功能無法預測。卒中發生後保留的功能越多,以後獨立生活的可能性越大。

有哪些藥物可以治療卒中?

急性期溶栓藥物

  • 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發病 4.5 小時內,推薦靜脈應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溶栓治療;
  • 尿激酶。發病 6 小時內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啟用劑可考慮靜脈給予尿激酶。

血壓管理藥物

約 70% 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壓升高,對血壓較高的患者,為保證大腦血流灌注,可適當給予藥物干預。

血脂管理藥物

一般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伴有血脂異常的缺血性卒中。

血糖管理藥物

約 40% 的患者存在卒中後高血糖,目前公認應對高血糖進行控制,但採取何種降糖措施及目標降糖值,尚無最後結論,以醫生處方為準。

抗血小板藥

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大部分均需要給予抗血小板藥物。抗血小板藥物的選擇以單藥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作為首選藥物。

抗凝治療藥物

對於既往有房顫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使用華法林、低分子肝素、口服抗凝劑和凝血酶原抑制劑等藥物進行抗凝治療。

針對卒中的手術治療方法是什麼?

卒中發生後,如果需進行手術治療,年齡、既往健康狀況和目前健康狀況均是影響手術選擇的主要因素。

缺血性卒中的手術治療

  • 血管支架和血管擴張術。適用於慢性閉塞性腦血管病,如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腦底動脈閉塞症(煙霧病),各類炎症性閉塞等。
  •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CEA)。如果患者頸動脈明顯狹窄阻塞,可能需要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CEA) 來使狹窄的動脈再通。

出血性卒中的手術治療

用於治療出血性卒中的手術包括:

  • 血腫清除術。患者處於腦疝早期或前期,特別是小腦出血伴神經功能惡化,腦幹受壓和(或)腦室梗阻致腦積水者,經積極內科治療無效應儘快手術清除血腫。
  • 腦室穿刺引流術。腦出血破入腦室、腦積水、伴神經功能繼續惡化或腦幹受壓時可考慮行腦室穿刺引流術。

缺血性卒中是由血栓阻塞供應腦部的血管引起,出血性卒中是由於大腦內出血或大腦周圍出血引起的。

卒中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缺血性卒中的發病原因

缺血性卒中是由血栓阻塞供應腦部的血管引起的。

  • 血栓可以在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中形成。原因是血栓容易在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中形成。此外,長期高血壓或糖尿病可能損害腦血管,導致血栓形成並阻塞血流。
  • 血栓可在大腦外的其他身體部位形成(經常是在心臟中形成血栓),這些情況包括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顫動)、心臟瓣膜病、卵圓孔未閉、房間隔缺損和心力衰竭等。
  • 儘管不常見,低血壓也可能引起缺血性腦卒中。低血壓會導致腦部血流供應減少。動脈狹窄或病變、心臟病發作、大量失血或嚴重感染等可能導致低血壓。

出血性卒中的發病原因

出血性卒中是由於大腦內出血或大腦周圍出血引起的。

  • 大腦內出血(腦出血)是由長期高血壓或使用抗凝藥、抗血小板藥引起的。
  • 大腦周圍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可能是由動脈瘤破裂或未控制的高血壓引起。

其他不常見的原因包括頭部或頸部損傷、某些特殊疾病、頸部或頭部腫瘤放射治療。

卒中的高危因素或高危人群有哪些?

與卒中有關的高危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可控制的卒中危險因素有:

  • 患高血壓、房顫、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 存在吸菸、大量飲酒、超重、缺乏運動。

不可控制的卒中危險因素有:

  • 年齡。年齡越大,卒中發生風險越高。
  • 性別。男性人群的卒中風險高於女性人群。
  • 家族史。家族成員中患有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TIA) 的人群卒中發生風險更大。
  • 既往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

卒中的主要症狀及應對可簡單記為以下四點

  • F(面):面部下垂。
  • A(臂):肢體無力。
  • S(言語):言語困難。
  • T(時間):出現上述任一症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卒中有哪些症狀?

如果患者有卒中的症狀,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卒中的常見症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突發臉部、上肢或下肢麻木、刺痛、無力或喪失運動能力,尤其是單側肢體出現上述症狀。
  • 突發視力改變。
  • 突發口齒不清、言語困難。
  • 突發對簡單陳述的困惑或理解困難。
  • 突發行走或平衡障礙。
  • 突發不同於以往的嚴重頭痛。

卒中的主要症狀可簡記為 FAST。識別這些症狀有助於患者把握尋求醫療幫助的時機。

由於卒中的病因不同,如血栓(缺血性卒中)或出血(出血性卒中),發生部位不同,以及嚴重程度不同,卒中的症狀也不一致。

卒中可能突然發生,也可能漸進性發展。例如,起初患者可能只感到輕微的乏力,可一段時間後,則會發現一側肢體的上肢和下肢無法活動。

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發生多次輕微卒中,患者的行走、平衡、思考或行為會出現漸進性改變,這就是多發性梗塞性痴呆。

輕度卒中的症狀不容易識別。患者可能誤以為這些症狀是由於衰老所致。

卒中有哪些危害?

發生卒中後,供腦的富氧血液減少。如果在短時間內血液供應沒有恢復,腦細胞就會損傷。

通常這種損傷是永久性的,由受損腦細胞控制的身體部位便不能發揮功能作用。

功能受損或喪失的程度取決於大腦的損傷區域及損傷程度,以及其他器官對於損傷的代償程度。

危及生命的併發症也可能發生,這就是為什麼卒中需要快速治療的原因。

就診科室

可以診斷和治療卒中的科室有:

  • 急診科
  • 神經內科

如果治療需要手術,則涉及:

  • 神經外科
  • 血管外科

控制危險因素,治療能導致卒中的疾病,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卒中。

如何預防卒中?

控制危險因素,治療能導致卒中的疾病,調整生活方式可以幫助預防卒中。

治療疾病

  • 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使血壓、血脂、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 按照醫囑,服用阿司匹林或抗血小板藥。
  • 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如有疑問,請諮詢醫生。

調整生活方式

  • 不吸菸,避免二手菸。
  • 限制飲酒量。
  • 保持健康體重。
  • 每週適量運動。每週運動時間不低於 2.5 小時,可每天運動半小時,每週運動 5 天。
  • 健康飲食。多吃水果、蔬菜、高纖維食物,低鈉、低脂飲食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