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好不容易哄睡,半小時就醒?寶寶小睡短,怎麼辦?

寶寶的睡眠週期比成人短,比較小的時候,一個週期通常只有 30/45 分鐘,如果醒來後無法順利進入下一個睡眠週期,就會徹底醒來,我們會感覺小睡特別的短。

“哄了半小時,好不容易睡著了,一會就醒,睡得時間還不如哄的長。”

“已經接了兩個月覺,還是睡不長”

“睡太短了,明明很困,但不肯繼續睡,起床也玩不好,”

小睡短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寶寶睡得少,作息混亂,容易哭鬧,大人也無法休息,很疲憊。

為什麼會小睡短呢

首先,嬰兒發育還不成熟,睡眠週期短,加上入睡能力不強,身體因素也複雜,所以睡眠不穩定,特別是醒來後,很難順利再次入睡。

一般 4-6 個月後,隨著睡眠週期的延長,小睡短的困擾會逐漸不那麼突出。

此外,小睡半小時醒和睡眠習慣也有一定的關聯,有些人看到寶寶小睡哭醒,會認為寶寶徹底醒了,就會安排寶寶起床活動,久而久之,寶寶就習慣了一醒就起,而不是醒了嘗試接著睡。

還有些寶寶小睡短,和有嗝沒拍出來就睡了,或者是受脹氣、胃食管返流、驚跳反射等情況影響。

小睡短怎麼辦呢

針對小睡短,我們可以嘗試:

1. 給寶寶提供一定的條件,鼓勵他繼續睡,比如再哄哄看幫助寶寶接覺等。

PS:過度的接覺也會干擾寶寶自己接覺的能力,需要把握度。另外,有時候接覺容易較上勁,硬接覺時大人孩子可能都有壓力,我們要注意不必為了接而接,而是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有時候真的醒透了,不如就先起來活動。

2. 我們可以嘗試降低入睡難度,增強自主入睡的能力,這樣寶寶比較容易度過睡眠週期的轉換,從而睡得更長。

第 1 條是身體條件不成熟時的過渡策略,第 2 條是根本的解決方式。

當排除習慣和人為干擾因素後,受生理條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我們要耐心、鎮定,不必過於焦慮,小睡短的情況隨著年齡增長會好轉很多。

小睡短的作息安排

小睡短的時候,可能作息安排會比較困難。我們可以試試變通一些,先注意觀察寶寶,按照他的特點,來找合適的作息安排。

早覺總是很短的情況

寶寶上午和下午的覺並不一定是一樣長度的,有一些寶寶早覺跟午覺都差不多長,比如都是 1.5-2 小時之間。

還有一種寶寶早上早覺很短就是 45 分鐘,而午覺能睡到 2 個多小時。甚至還有寶寶早上長,下午短的情況。只要寶寶狀態好,這些作息都是可行的。

如果早覺很短,比如只有 40 分鐘,睡長難度很高。不妨試試,早覺就睡 45 分鐘,將基礎作息中的午覺時間提前 半小時左右

我遇到的情況裡,一些寶寶早上 45 分鐘,中午能睡 2 小時,整體精神狀態也比較飽滿。

早覺、午覺都很短:

有些寶寶白天早覺,午覺都是半小時,到了傍晚,會鬧得比較累,突然一口氣睡過去,然後睡很久。

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晚間的入睡,在作息的安排上,可以考慮白天增加一個小睡,不讓寶寶累過頭,也控制傍晚的長度。

總而言之,小睡短雖然令人苦惱,但是也是挺多見的情況,不必過於糾結。也有遇到過短覺,但狀態比較好的寶寶。如果你的寶寶就是睡眠量需求偏少的,小睡短並未對精神狀態造成影響,那就不要太糾結。

改善睡眠狀況記得循序漸進:可以試試先把每一覺大致的開始時間穩定下來,然後再看看是否有些覺有潛力睡長。

和白天作息相關的常見疑問

問:由於小睡不穩定,作息的點老是踩不準怎麼辦?

答:儘量遵循作息,讓每天的內容在順序上有相對一致性。但無需過於強調時間節點的完全一致,半小時左右的波動都是正常的。

問:白天一個小覺只睡了半小時不肯再睡,在下次進食前的那段時間該怎麼辦?上午那一小覺沒睡好,感覺一天都會亂了。

答:一般半小時就醒可以嘗試接覺,如果實在接不上的,睡半小時就醒可以醒半小時後嘗試再睡,也就是一個長覺分為兩個小覺來進行。

如果很影響精神狀態,偶爾可以臨時採用推車、抱睡、進行彌補。或者低調的玩耍(在床上玩健身架,坐在媽媽懷中玩搖鈴等)至下一覺,適當將下一覺提前。

總是短覺的情況,還要考慮是否本身作息的設置不適合寶寶,可以考慮上午短中午長的模式,甚至一些寶寶全天小睡都比較短。

問:小睡時間短,醒過來總是哭,是該直接起床,還是嘗試接覺?

答:這個需要根據小睡的時間點來看,比如以 5 個月寶寶為例,傍晚小覺本身就屬於短覺,就可以不接。但如果是中午覺,可以優先嚐試接覺,接覺時間過長,準備放棄的話,可以抱出房間從哭泣中喚醒。

還要看所處的階段,如果是剛開始規律作息,那麼可能嘗試的時間要長一些,如果是日常中,寶寶再繼續睡的意願不高,因為總是接覺產生情緒問題,那麼就別接。

總 結

每個寶寶的睡眠特點和需求都不太一樣,作息的應用也是要基於觀察和了解寶寶的。  只要相對穩定,不管是哪一款作息,相信都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

一覺少睡一點天不會塌下來,把握住大方向,給寶寶建立起良好的睡眠習慣,其它的就放鬆一些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小睡短的煩惱?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