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俞穴 - 肩中外俞、肺念 - 針灸穴位

肺俞,经穴名。出自《灵枢·背腧》。别名肩中外俞、肺念。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3、4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3、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3、4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咳嗽、气喘、咯血、骨蒸潮热、盗汗、瘙痒、隐疹。斜刺0.5-0.8寸。热证宜点刺放血。

名詞釋義

穴為肺臟之氣轉輸、輸注之處,是治肺疾之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功能作用

養陰潤肺,清熱補虛,開竅醒神。

定位

脊柱區,第3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

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最長肌,有第3、4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3、4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第3、4胸神經後支的肌支。

詳細主治

1、咳嗽、氣喘、咯血等肺系病證。 2、骨蒸潮熱、盜汗等陰虛病證。 3、瘙癢、隱疹等面板病。

詳細操作

俯伏,於第三胸椎棘突下間身柱穴旁開1.5寸處取穴。斜刺0.5-0.8寸。熱證宜點刺放血。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外感咳嗽、肺結核,肺炎,肺出血,支氣管炎,哮喘,胸膜炎,心內外膜炎,自汗,盜汗,面板瘙癢,口頰炎,嘔吐酸水,腰背痛,小兒營養不良等。 2、現代研究,針刺或電針肺俞穴,使肺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增加肺通氣量,針麻手術患者開胸後一側肺通氣量能代償性增加。針刺肺俞可調整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使大多數支氣管哮喘病人停止發作,或顯著減輕。用膠性鈣注射迎香、肺俞穴,可防治氣管炎,不但有近期療效,遠期療效也很好。 3、有實驗表明,針刺肺俞穴可延續動脈硬化,對冠狀動脈粥樣斑狀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4、針刺肺俞穴,可使肝血流量明顯增加。 5、對血細胞也有一定影響,如針刺大椎、肺俞、足三里等穴,治療熱帶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症,針後嗜酸性白細胞逐漸下降,效果十分顯著。

配伍

1、配太淵穴治肺脹。 2、配陰都治盜汗寒熱惡寒。 3、配心俞穴、膈俞穴治小兒龜背,灸各三壯,炷如小麥大。 4、配膻中穴、支溝穴、大陵穴治肺壅咳嗽。 5、配列缺穴治百日咳。 6、配督俞穴、脾俞穴、豐隆穴、中脘穴、氣海穴、足三里穴治支氣管擴張。 7、配膏肓穴治浸潤性肺結核,艾炷灸,每日灸3-5壯,每週二次,三月一療程。 8、配天突穴治咳嗽連聲。 9、配膏肓俞穴、足三里穴、四花穴治骨蒸潮熱。 10、配復溜穴、譩譆穴治盜汗。 11、配中脘穴、三里穴治虛勞吐血。 12、配天突穴、身柱穴、督俞穴、尺澤穴、太淵穴、足三里穴、廉泉穴、魚際穴、天柱穴治喉痺。 13、配氣戶穴、太淵穴治肺痿。 14、配列缺穴、尺澤穴、彧中穴、乳根穴、足三里穴治咳嗽。 15、配巨闕穴治胸滿。 配大椎穴、至陽穴、脾俞穴、中脘穴、石門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湧泉穴、中脘穴治黃疽。

附註

1、《資生》:“舍弟登山,為雨所搏,一夕氣悶幾不救,見昆季必注,有欲別之意。予疑其心悲,為判百會不效,按其肺俞,雲其疼有錐刺。以火針微刺之即愈。因此與人治哮喘,只繆肺俞,不繆他穴。惟按肺俞不痠痛者,然後點其他穴。” 2、《大成》:“己巳歲,蔡都尉長子碧川公,患痰火,藥餌不愈。辱錢誠齋堂翁,薦予治之。予針肺俞等穴愈。”

相關論述

1、《醫經理解》:“俞者言其氣之所輸也,凡背上俞穴,皆去脊中各二寸,若除脊骨言之,則一寸五分也。肺俞,在第三權下。” 2、《孔穴命名的淺說》:“肺俞,俞與腧、輸通。穴之在背脊者為俞,言經氣之所委輸。肺俞,有主肺病之義。” 3、《靈樞·背腧》:“肺俞在三焦(椎)之間。”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