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痺症後遺症的矯治

小兒麻痺症是常見的兒童疾病,據調查,我過我國小兒麻痺症患者有近二百萬,約佔殘疾人的百分之二十五,他們大多數是青少年,由於殘疾使他們在生活、學習、工作、婚姻等方面都面臨著各種障礙,為了可以更好的自立於社會,其實很多小兒麻痺症患者可以進行矯治改善肢體功能。

小兒麻痺症後遺症的矯治是將肢體畸形進行矯正,將肌肉力量重新分配以穩定癱瘓的關節,重新建立肢體的功能。由於小兒麻痺症患者的年齡不同,後遺症程度有所不同,而且手術的部位涉及到全身,手術的方法也多達200多種,具體採用哪種手術方式要因人而異。

小兒麻痺症後遺症的矯治最佳年齡在六歲至三十歲,有的患者四十歲以上治療的效果也較好,但是還是儘早治療,避免加重骨骼畸形。後遺症矯治的效果差異很大,有的患者需要手術兩三此才能改善。目前,後遺症的矯治手術已經使85%的患者獲得了功能上的改善。

小兒麻痺症的常識。

小兒麻痺症是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包括程度很輕的非特異性病變,無菌性腦膜炎非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和各種肌群的弛緩性無力癱瘓性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病人,由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受損,與之有關的肌肉失去了神經的調節作用而發生萎縮,同時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縮,使整個機體變細。

臨床表型差異很大,有兩種基本型別:輕型頓挫型、和重型癱瘓型或非癱瘓型。主要發生於小兒。臨床表現輕,中樞神經系統不受侵犯。在接觸病原後3到5天出現輕度發熱,不適,頭痛,咽喉痛及嘔吐等症狀,一般在24到72小時之內恢復。重型常在輕型的過程後平穩幾天,然後突然發病,更常見的是發病無前驅症狀,特別在年長兒和成人。潛伏期一般為7到14日,偶爾可較長。發病後發熱,嚴重的頭痛,頸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時有感覺過敏和感覺異常,在急性期出現尿瀦留和肌肉痙攣深腱反射消失,可不再進一步進展,但也可能出現深腱反射消失,不對稱性肌群無力或癱瘓,這主要取決於脊髓或延髓損害的部位。

上面就是小兒麻痺症患者進行矯治的簡單介紹,小兒麻痺症患者需要家長、親人和社會人士的關愛,幫助他們克服重症小兒麻痺不能治,輕者小兒麻痺不用治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正確的樹立治療的信心,從疾病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