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 中藥材

青葙子,中药名。为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热泻火,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瀉火,明目退翳。

主治

1、肝熱目赤,眼生翳膜,視物昏花:本品苦寒清降,功專清瀉肝經實火以明目退翳,用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肝虛血熱之視物昏花,肝腎虧損,目昏乾澀。

2、肝火眩暈:取本品清瀉肝火以平抑肝陽,可用治肝陽化火所致頭痛、眩暈、煩躁不寐。

3、西醫診為急性結膜炎、沙眼、玻璃體混濁、白內障、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高血壓、梅尼埃病等屬於肝火上炎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0-15g。

化學成分

本品含對羥基苯甲酸、棕櫚酸膽甾烯酯、菸酸、β-谷甾醇、脂肪油及豐富的硝酸鉀等。

藥理作用

本品有降低血壓作用,其所含油脂有擴瞳作用;其水煎液對綠膿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藥性淪》:“治肝臟熱毒衝眼,赤障青盲翳腫。”

2、《本經逢原》:“青葙子,治風熱目疾,與決明子功同。……其治風騷身癢,面板中熱,以能散厥陰經中血脈之風熱也。”

3、《本草正義》:“青葙,即雞冠花之同類。其子苦寒滑利,善滌鬱熱,故目科風熱肝火諸症統以治之。”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

1、治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等,可配決明子、茺蔚子、羚羊角等用,如青葙丸(《證治準繩》);治肝虛血熱之視物昏花,配生地黃、玄參、車前子,如青葙丸(《醫宗金鑑》);治肝腎虧損,目昏乾澀,配菟絲子、肉蓯蓉、山藥等藥用,如綠風還睛丸(《醫宗金鑑》)。

2、治肝陽化火所致頭痛、眩暈、煩躁不寐,常配石決明、梔子、夏枯草等。

相關配伍

青葙子配決明子:二者均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青葙子清肝瀉火作用較強;決明子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益肝腎。二藥相配應用,清肝瀉火明目作用明顯加強,且清中有散,瀉中有補之功。適用於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眼生翳膜、視物昏花等。

鑑別用藥

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三者均入肝經而能清肝明目,治肝火或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及目生翳障。不同的是:谷精草甘平質輕升浮,功善疏散風熱,明目退翳,主治風熱上攻之目赤翳障,以及頭痛、牙痛、咽喉腫痛。密蒙花甘而微寒,功善清熱養肝,明目退翳,主治肝熱目赤腫痛、肝虛有熱至目昏乾澀及目生翳障。青葙子苦而微寒,功能清洩肝火,明目退翳,主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翳障視暗;且能降血壓,治高血壓病屬肝陽上亢者。

相關藥品

障翳散、石斛夜光顆粒(丸)、琥珀還睛丸。

相關方劑

青葙丸(《醫宗金鑑》)。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割植株或摘取果穗,乾燥,收集種子,除去雜質。

炮製方法

1、青葙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2、炒青葙子:取淨青葙子,置預熱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鳴聲,內部淺黃色,並逸出香氣時,取出晾涼。

儲存方法

儲存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

藥材鑑別

鑑別

本品粉末灰黑色。種皮外表皮細胞暗紅棕色,表面觀多角形至長多角形,有多角形網格狀增厚紋理。種皮內層細胞淡黃色或無色,表面觀多角形,密佈細直紋理。胚乳細胞充滿澱粉粒和糊粉粒,並含脂肪油滴和草酸鈣方晶。

藥材性狀

種子扁圓形,中央微隆起,直徑1-1.8mm。表面黑色或紅黑色,光亮,於擴大鏡下觀察,可見網狀紋理,側邊微凹處為種臍。種子易粘手,種皮薄而脆,胚乳類白色。氣無,味淡。以粒飽滿、色黑、光亮者為佳。

飲片性狀

1、青葙子:參見“藥材鑑別”項。

2、炒青葙子:表面焦黑色,有香氣。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莧科青葙屬植物青葙。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3-1m,全體無毛;莖直立,有分枝,綠色或紅色,具顯明條紋。葉片矩圓披針形、披針形或披針狀條形,少數卵狀矩圓形,長5-8cm,寬1-3cm,綠色常帶紅色,頂端急尖或漸尖,具小芒尖,基部漸狹;葉柄長2-15mm,或無葉柄。花多數,密生,在莖端或枝端成單一、無分枝的塔狀或圓柱狀穗狀花序,長3-10cm;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3-4mm,白色,光亮,頂端漸尖,延長成細芒,具1中脈,在背部隆起;花被片矩圓狀披針形,長6-10mm,初為白色頂端帶紅色,或全部粉紅色,後成白色,頂端漸尖,具1中脈,在背面凸起;花絲長5-6mm,分離部分長約2.5-3mm,花葯紫色;子房有短柄,花柱紫色,長3-5mm。胞果卵形,長3-3.5mm,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凸透鏡狀腎形,直徑約1.5mm。花期5-8月,果期6-10月。

分佈區域

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道地產區

產於我國中部及南部各省。

生長環境

生於平原或山坡;有栽培,幾遍全國。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為宜。忌積水,低窪地不宜種植。

繁殖方式

用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應選穗長、分枝多、產量高的植株採種子作種用。青葙與雞冠花易雜交,顯著影響產量,故留種應注意與雞冠花隔離種植,以保證純種。種子發芽率70%-80%,發芽適溫為25℃,在20-30℃內發芽良好。春播3-4月,開1.3m的畦,條播,按行距30cm開淺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覆土0.5cm,稍加鎮壓,澆水。每1hm2用種量4.5-6.0kg。穴播,按行株距各約25cm開穴,深5-6cm,做到穴淺底平,施人畜糞水後,拌少量火灰,作成種子灰,勻撒穴裡,再蓋火灰一層。每1hm2用種量3.75kg。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