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豉湯 - 方劑

葱豉汤,中医方剂名。出自《肘后备急方》卷二。为辛温解表剂。具有通阳发汗之功效。主治伤寒初起,头痛身热,脉浮大。

  • 名称:葱豉汤
  • 别名:葱白豉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九)
  • 出处:《肘后备急方》卷二
  • 分类:辛温解表剂
  • 功用:通阳发汗
  • 主治:伤寒初起,头痛身热,脉浮大

歌訣

蔥豉湯原肘後方,傷風感冒此先嚐;味簡力專廉便驗,清宣透表又通陽。

組成

蔥白一虎口(3-7個),豉一升(30g)。

用法用量

古代用法: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不汗復更作,加葛根二兩(6g)、升麻三兩(9g),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更加麻黃二兩(6g),又用蔥湯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少時下鹽、豉,後納蔥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

功用

通陽發汗。

主治

傷寒初起,頭痛身熱,脈浮大。

方義

本方所治乃風寒表實輕證。方中以蔥白辛溫通陽,疏達肌表以散風寒為主藥,輔以淡豆豉之辛甘以宣散解表,所以蔥豉合用,有通陽發汗,解表散寒的作用。

運用

本方為發汗解表輕劑,故對外感風寒表證初起,邪輕病淺者,頗為適宜。臨床以惡寒輕微發熱,惡寒為辨證要點。現代常用於感冒,流感,而辨證為風寒表證輕者,亦獲良效。用於寒疫也有效果。

加減化裁

如發熱口苦,咽痛苔黃,加銀花、連翹、黃芩;風寒較重,加羌活、防風、荊芥。

重要文獻摘要

1、《醫方集解》:“此足太陽藥也。蔥通陽而發汗,豉升散而發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免用麻黃湯者之多所顧忌,用代麻黃者之多所紛更也。”2、《溫熱經緯》:“在內治溫邪欲發,在外之新邪又加,蔥豉湯最為捷徑,表分可以肅清。”3、《中國醫藥匯海·方劑部》:“蔥豉湯中蔥白性味辛溫,乃方中之主藥,益以豆豉之性升發,故功能發散在表之風寒;與麻黃湯有殊途同歸之妙,較麻黃湯之力輕微,無羌活湯之辛烈走竄,大抵寒邪輕者,襲於皮毛,症見寒熱頭疼,鼻塞無汗,欲辛散手太陰肺經,而用辛溫輕劑以取汗者,此方宜之。”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