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膽管結石的病因

肝外膽管結石,可原發於膽管系統,也可從膽囊排出至膽管的。大多數膽管結石病人都有在進油脂食後、體位改變後膽絞痛,這是因為結石在膽管內向下移動,刺激膽管痙攣,同時阻塞膽汁流過所致。我國肝外膽管結石發病率較高,大多數是膽色素結石或以膽色素為主的混合性結石,佔全部結石的20百分之至30百分之,其中多數在膽總管下端。引起肝外膽管結石的病因主要有:

1、膽管梗阻:一般為不完全梗阻,近側有不同程度擴長和管壁增厚,常伴有膽汁於滯,易致繼發感染。

2、繼發感染髮生後,膽長期這組織充血,水腫可加重膽管梗阻程度,使不完全梗阻,可形成梗阻性或化膿性膽管炎,膽管內壓力進一步提高,膿性膽汁,可經毛細膽管逆流入血,而發生膿毒症,亦可致膽管壁糜爛潰破,甚致形成膽管肝動脈和門脈痿縮導致膽道大出血。

3、梗阻並感染引成肝細胞損害,甚至可發生肝細胞壞死及形成膽原性肝膿腫。膽管炎症的反覆發作,還可致膽汁肝硬化。

4、膽石嵌頓於膽總管壺腹部時可引起胰腺的急性和慢性炎症,稱膽源性胰腺炎。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20世紀90年代統計,我國肝癌的年死亡率為20.37/10萬,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佔第2位,在城市中僅次於肺癌,農村中僅次於胃癌。由於血清甲胎蛋白的臨床應用和各種影像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AFP和超聲顯像用於肝癌高危人群的監測,使肝癌能夠在無症狀和體徵的亞臨床期作出診斷,加之外科手術技術的成熟,以及各種區域性治療等非手術治療方法的發展,使肝癌的預後較過去有了明顯提高。

癌轉移型:臨床上僅有癌腫遠處轉移之表現,而原發病灶不顯著,不能區別是肝癌或其他癌腫,即使肝臟腫大者亦往往不能鑑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的肝癌。體徵,患者入院時約半數有明顯的慢性病容。

陽性體徵中以肝臟腫大最具特徵:幾乎每個病例都有肝大,一般在肋下5至10釐米,少數可達臍平面以下。有時於右上腹或中上腹可見飽滿或隆起,捫之有大小不等的結節存在於肝臟表面,質多堅硬,並伴有各種程度的壓痛和腹肌痙攣,有時區域性體徵極似肝膿腫。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