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姜子 - 中藥材

新木姜子,中药名。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姜子Neolitseaaurata(Hayata)Koidz.或浙江新木姜子Neolitsezaurata(Hayata)Koidz.var.chekizngensis(Nakai)YangetP.H.Huang的根或树皮。金毛新木姜子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浙江新木姜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具有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脘腹胀痛,水肿。

功效作用

功能

行氣止痛,利水消腫。

主治

用於脘腹脹痛,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9-30g,樹皮9-12g;或研末沖服。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理氣止痛,消腫。治胃脘脹痛,腹痛,水腫。”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胃脘脹痛:新木姜子樹皮研粉,早飯前黃酒吞服9-12g。

2、治水腫:新木姜子根30g,和豬肉、黃酒煎服。(1-2方出自《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樟科植物金毛新木姜子或浙江新木姜子。

形態特徵

金毛新木姜子:小喬木,高3-6米,胸徑達20釐米。一年生枝條近圓柱形,灰褐色,具細縱條紋,密被微柔毛,當年生枝多少具稜角,黃褐色,具細縱條紋,密被金黃色長柔毛。頂芽卵珠形,鱗片外面密被金黃色長柔毛。葉互生,3-5片聚生於枝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7.5-13.5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尾狀漸尖,尖頭長約1.5釐米,鈍形,基部急尖,革質,上面干時黃褐色,老時無毛或僅沿中脈及側脈殘存有金黃色長柔毛,其餘無毛,下面干時呈蒼白色,全面密被金黃色長柔毛,老時毛被遲脫落,離基三出脈,側脈1對,自葉基3-8毫米處生出,斜展,中部以上略弧曲,延至葉端處漸消失,向葉緣一側有6-9條弧曲狀小支脈,中脈、側脈兩面突起,橫脈兩面明顯;葉柄長1-2釐米,具溝槽,被微柔毛。雌、雄花未見。果序傘形,腋生;每一果序有果(3)6-8;果卵圓形,長9毫米,直徑5毫米,先端具小尖突;果梗長達7毫米,頂端略增粗,密被黃色長柔毛。果期6月。浙江新木姜子:喬木,高達14米,胸徑達18釐米;樹皮灰褐色。幼枝黃褐或紅褐色,有鏽色短柔毛。頂芽圓錐形,鱗片外面被絲狀短柔毛,邊緣有鏽色睫毛。葉互生或聚生枝頂呈輪生狀,長圓形、橢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8-14釐米,寬2.5-4釐米,先端鐮刀狀漸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革質,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密被金黃色絹毛,但有些個體具棕紅色絹狀毛,離基三出脈,側脈每邊3-4條,最下一對離葉基2-3毫米處發出,中脈與側脈在葉上面微突起,在下面突起,橫脈兩面不明顯,葉柄長8-12毫米,被鏽色短柔毛。傘形花序3-5個簇生於枝頂或節間;總梗短,長約1毫米;苞片圓形,外面被鏽色絲狀短柔毛,內面無毛;每一花序有花5朵;花梗長2毫米,有鏽色柔毛;花被裂片4,橢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外面中肋有鏽色柔毛,內面無毛;能育雄蕊6,花絲基部有柔毛,第三輪基部腺體有柄;退化子房卵形,無毛。果橢圓形,長8毫米;果託淺盤狀,直徑3-4毫米;果梗長5-7毫米,先端略增粗,有稀疏柔毛。花期2-3月,果期9-10月。

分佈區域

金毛新木姜子:分佈於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浙江新木姜子: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

生長環境

金毛新木姜子:生於山坡林緣或雜木林中。浙江新木姜子:生於山地雜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