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梗 - 中藥材

苎麻梗,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nivea(L.)Gaud.的茎或带叶嫩茎。具有散瘀,解毒的功效。主治金疮折损,痘疮,痈肿,丹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散瘀,解毒。

主治

金瘡折損,痘瘡,癰腫,丹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面板破損:苧麻梗為末,雞蛋清調敷。(周風梧《中藥學》)

2、治痘毒:以野苧麻去皮搗敷。(《綱目拾遺》)

3、治癰疽發背、乳癰,無名腫毒:苧麻嫩莖、葉,搗爛。敷於患部,幹則更換,腫消為度。

4、治丹毒:苧麻嫩莖、葉,搗爛榨汁。塗敷患處。(3-4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莖圓柱形,有粗毛,體較輕而韌,皮易縱向撕裂,韌性足,斷面淡黃色,中央為髓;葉對生,葉片多皺縮或破碎,稜綠色,完整者展平後為寬卵形,長達15cm以上,寬5-10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粗齒。基出脈3條,葉背微隆起,兩面均有毛。葉柄較長,長達7cm。氣微,味微辛、微苦。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蕁麻科苧麻屬苧麻。

形態特徵

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莖直立,圓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長毛。葉互生;葉柄長2-11cm;托葉2,分離,早落;葉片寬卵形或卵形,長7-15cm,寬6-12cm,先端漸尖或近尾狀,基部寬楔形或截形,邊緣密生齒牙,上面綠色,粗糙,並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基出脈3條。花單性,雌雄通常同株;花序呈圓錐狀,腋生,長5-10cm,雄花序通常位於雌花序之下;雄花小,無花梗,黃白色,花被片4,雄蕊4,有退化雌蕊;雌花淡綠色,簇球形,直徑約2mm,花被管狀,宿存,花柱1。瘦果小,橢圓形,密生短毛,為宿存花被包裹,內有種子1顆。花期9月,果期10月。

分佈區域

在我國河南、山東及陝西以南各地廣為栽培,也有野生。

生長見習

喜溫暖溼潤氣候,發芽適宜氣溫22-25℃,生長最適溫度為23-30℃,氣溫在8℃以下幼苗停止生長,0℃以下苗易凍死。年降水量800-1000mm,相對溼度80%左右最為適宜。怕風,忌漬水。對土壤適應性強,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土壤pH5.5-6.5的砂質壤土或粘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式

用種子、分根、扦插、壓條、分株繁殖,亦可用組織培養方法培育試管苗。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用育苗移栽法,選背風向陽、灌排方便、土質疏鬆之處作苗床。春季3月上、中旬或秋季8月上、中旬播種,種子可與細土或草木灰拌勻後撒播於苗床,薄覆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蓋草,澆水,保持溼度。出苗後,待有10-12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每1h㎡用種量7.5-15kg。2、分根繁殖:又稱分蔸繁殖,將種根挖出,分切成數塊,選健壯、無病蟲害的帶有節及芽的種塊,隨即栽種。亦可用邊蔸、抽亮、抽行等方法獲得種根。或將細很切成小段,早春育苗,待苗高20cm時移栽。3、扦插繁殖:選粗壯麻莖,剪成12-15cm小段,具有3-4個芽,斜插在苗床上,覆土壓實,保持土壤溼度,待生根出苗後移栽。4、壓條繁殖:待頭麻開始成熟,莖杆大部變褐色時,在植株旁挖深約5cm的淺溝,將莖杆彎曲至地面,在靠地面處,切一傷口,麻桿頂端露出土面,填土壓實,待生根後與母體分離移栽。5、分株繁殖:苗高15-20cm時,切取過密較矮的麻苗,稍帶細根,摘除部分葉片,剪去梢部栽種。移栽方法,秋末、冬初或早春空穴栽,每1h㎡按深根型栽3.75萬-4.5萬兜、淺根型2.5萬-3萬蔸。實生苗4.5萬-6萬蔸,每蔸2-3株。穴深10-15cm,穴徑12-18cm。栽後填土壓實,澆水。

病蟲防治

1、病害有立枯病、根腐線蟲病、青枯病、疫黴病、白紋羽病、莖腐病、角斑病、褐斑病等。2、蟲害有苧麻赤蛺蝶、苧麻天牛、銀紋夜蛾、卷葉蟲、苧麻黃蛺蝶、金龜子等為害。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