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病人應與其他人分開用碗筷

胃潰瘍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45-55歲最多見。其典型表現為飢餓不適、飽脹噯氣、泛酸或餐後定時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你知道嗎?胃潰瘍的致病菌是油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菌是可以傳染的。

幽門螺旋桿菌是目前世界公認的胃部細菌,它在人的胃內長期大量繁殖,可導致終生感染並引起組織學胃炎,從而造成胃潰瘍久治不愈。同時,它又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世界範圍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證實,幽門螺旋桿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可高達50%以上,而家庭集聚性的口口感染傳播又是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要感染途徑。美國醫學研究最新發現,亞洲人共用飯碗、筷子和菜盤的習慣使得胃潰瘍在家庭成員中極易交叉感染,其發病率要遠高於分餐制的歐美國家。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醫學中心調查表明,在被調查物件中,保留中國傳統共餐制飲食習慣的華人比澳大利亞其他分餐制人群的幽門螺旋桿菌要高出一倍多,而此菌正是導致胃潰瘍的主要元兇。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肝炎等傳染性疾病較為重視,對染病的家庭成員均會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而對胃潰瘍等細菌感染性疾病則往往比較忽視,共用碗筷進餐的現象較為普遍。其實,碗筷是最容易感染細菌的,據檢測,人們常用的每個飯碗和每雙筷子上感染的細菌可達1600~3100多個。當人們共用碗筷進餐時,唾液裡的細菌可透過飯碗、筷子等餐具互相交叉傳染、傳播,因此在我國,這也是習慣與家人共用碗筷進餐的人胃潰瘍感染率和發病率較高的重要原因。對此,國內外醫學專家建議,有傳統飲食習慣的人在與家人共同吃飯時應採用分餐制,而不要共用餐具。在家庭成員中應提倡最好個人專碗專筷。這是有效防治幽門螺旋桿菌交叉感染胃潰瘍的一個重要措施。

胃潰瘍的飲食療法有哪些

胃潰瘍患者在飲食上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加強營養應選用易消化、含足夠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稀飯、細麵條、牛奶、軟米飯、豆漿、雞蛋、瘦肉、豆腐和豆製品;富含維生素a、b、c的食物,如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這些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和促進潰瘍癒合。泛酸多的患者應少用牛奶。

限制多渣食物應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纖維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及各種粗糧。這些食物不僅粗糙不易消化,而且還會引起胃液大量分泌,加重胃的負擔。但經過加工製成菜泥等易消化的食物可以食用。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