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肝炎症狀

急性肝炎,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乙型肝炎潛伏期長,潛伏期在四十五到一百六天之間,平均一百二十天,總病程二到四個月。黃疸前期有畏寒、發熱、乏力、食慾不振、噁心、厭油、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持續平均五到七天。黃疸期熱退,鞏膜、面板黃染,黃疸出現而自覺症狀有所好轉,肝大伴壓痛、叩擊痛,部分輕度脾大,本期二到六週。恢復期黃疸逐漸消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恢復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本期持續二週至四個月,平均一個月。

慢炎性肝既往有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六個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狀、體徵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常見症狀為乏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或疼痛、腹脹、低熱,體徵為面色晦暗、鞏膜黃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質地中等或充實感,有叩痛,脾大嚴重者可有黃疸加深、腹腔積液、下肢水腫、出血傾向及肝性腦病,肝損害程度臨床可分為。輕度病情較輕,症狀不明顯或雖有症狀體徵,但生化指標僅一到二項輕度異常者。明顯出血現象,肝縮小不突出,肝性腦病多見於後期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升高或升高不明顯,而總膽紅素明顯升高即。膽酶分離,比例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小於百分之四十。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史,影像學、腹腔鏡檢查或肝穿刺支援慢性肝炎表現者,並出現亞急性重症肝炎的臨床表現。

肝炎後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發展的結果。臨床診斷肝硬化,指慢性肝炎有門脈高壓表現,如腹壁及食管靜脈曲張,腹腔積液、肝臟縮小,脾大,門靜脈、脾靜脈內徑增寬,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門脈高壓者,依肝炎活動程度分為活動性和靜止性肝硬化。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