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 中藥材

山姜,中药名。为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Miq.以根状茎入药,3~4月采挖,洗净,晒干。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通絡,理氣止痛。

主治

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牙痛,胃痛。

用法用量

3~9g。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山姜根及苗,並如姜而大,作樟木臭。

2、《本草圖經》:山姜花、莖葉皆姜也,但根不堪食,是與豆蔻花相亂而微小耳。花生葉間,作穗如麥粒,嫩紅色。

3、《綱目》:山姜,生南方。葉似姜,花赤色,甚辛;子似草豆蔻,根如杜若及高良薑。今人以其子偽充草豆蔻,然其氣甚猛烈。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貴陽民間藥草》治久咳:九姜連根(石灰水泡一天,用淘米水和清水洗淨,蒸熱,曬乾)二錢,白芷二錢,追風傘二錢。泡酒一斤,每服一兩。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3~4月採挖,洗淨,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姜科山姜屬植物山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莖橫生,分枝。葉片通常2~5片;近無柄至具長達2cm的葉柄;葉舌2裂,長約2mm,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狹長橢圓形,長25~40cm,寬4~7cm,兩端漸尖,先端具小尖頭,兩面,特別是葉下面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花序軸密生絨毛;總苞片披針形,長約9cm,開花時脫落;小苞片極小,早落;花通常2朵聚生,在2朵花之間常有退化的小花殘跡可見;小花梗長約2mm;花萼棒狀,長1~1.2cm,被短柔毛,先端3齒裂;花冠管長約1cm,被疏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長約1cm,外被絨毛,後方的1枚兜狀;側生退化雄蕊線形,長約5mm;唇瓣卵形,寬約6mm,白色而具紅色脈紋,先端2裂,邊緣具不整齊缺刻;雄蕊長1.2~1.4cm;子房密被絨毛。果球形或橢圓形,直徑1~1.5cm,被短柔毛,熟時檢紅色,先端具宿存的萼筒;種子多角形,長約5mm,徑約3mm,有樟腦味。花期4~8月,果期7~12月。

分佈區域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地。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