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用藥的方法

抗病毒藥物這類藥適合於輕中度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主要病毒複製指標e抗原、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呈陽性者,一般不宜用於治療病毒攜帶者、重型肝炎及晚期肝硬化患者。乙肝的抗病毒治療是乙肝治療的核心和關鍵內容,也是治療乙肝的難點所在,它是一塊“硬骨頭”,目前還未“啃”下來。在不同時期我國治療乙肝有不同的“主打”藥物,如西藥干擾素、拉米呋啶及中藥肝炎靈注射液等,但絕大多數的抗病毒西藥是“曇花一現”,療效不佳。20世紀90年代,干擾素被隆重推薦給國人,當時曾被視為乙肝剋星,盛行了將近6-7年,但是由於療效不盡如人意種族差異、副作用、價格昂貴等因素決定其不適合中國人,也逐漸在走下坡路,代之的是拉米呋啶,這是最新的抗病毒藥物。

相對於其他西藥來說,拉米呋啶有不少優勢,諸如價格相對便宜、副作用小、口眼方便、抑制病毒迅速,對於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轉陰率可達90%以上,對於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的陰轉率也在40%以上等,故而風靡一時。但是,拉米呋啶並非神藥,它並未完全解決乙肝的難題,諸如停藥後的“反彈”、療程的遙遙無期、病毒在藥物壓力下的變異、遠期療效尚無定論等等。拉米呋啶也是治療乙肝征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但決不是治療乙肝的終點。中藥抗病毒藥物種類不少,其優點是價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但是,相對西藥來說,抗病毒的效力不夠,作用機理不明確,因此,尚難以單獨承擔乙肝的“主打角色”。

免疫調節藥物包括免疫增強劑和免疫抑制劑兩類。免疫增強劑可以提高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和誘導內源性干擾素產生,促進乙肝病毒抗原指標轉陰。另外,一些中藥製劑也有其功效。客觀地說,免疫製劑仍然屬於乙肝的輔助治療,但是,這項輔助治療的代價太高,免疫增強劑價格十分昂貴,昂貴的程度已經超過了抗病毒藥物,這就讓人有點“捨本逐末”的感覺。免疫抑制劑可用於淤膽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重症肝炎,但是療效並不確切,抗病毒作用更是似是而非,因此不值得提倡。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