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苦蕒菜 - 中藥材

野苦荬菜,中药名。为菊科野苦荬属植物野苦荬菜Ixeris denticulata(Houtt.)Stebb.[Paraixeris denticulata(Houtt.)Nakai;Lactuca denticulata(Houtt.)Maxim.]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带的功效。主治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帶。

主治

子宮頸糜爛,白帶過多,子宮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損傷,無名腫毒,乳癰癤腫,燒燙傷,陰道滴蟲病。

用法用量

3~5錢(鮮用1兩)。外用鮮品搗爛敷患處(癤腫);幹品研末油調外搽(燒燙傷);煎水燻洗(陰道滴蟲)。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春夏開花前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菊科野苦蕒屬植物野苦蕒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具匍匐莖。地上莖直立,高30-80cm。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圓,具疏缺刻或三角狀淺裂,邊緣有小尖齒,基部漸狹成柄;莖生葉無柄,基部成耳廓狀抱莖。頭狀花序頂生,呈傘房或圓錐狀排列;總苞鍾狀;花黃色,全為舌狀。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花期秋末至翌年初夏。

分佈區域

我國南北各省區,在國外,遠東,蒙古,日本,朝鮮及越南也有。

生長環境

喜生於土壤溼潤的路旁、溝邊、山麓灌叢、林緣的森林草甸和草甸群落中,多散生,區域性可成為優勢種,形成小群落。

生長見習

耐寒、抗熱,微酸微鹼性土壤均可種植。但以排灌良好,有機質多而肥沃的土壤生長最好。再生快,抽莖前刈割後能很快抽出嫩葉,抽莖後長勢減弱,但仍能從葉腋間抽出新莖,北京地區7月抽莖,8月上旬陸續開花,9月種子成熟。

繁殖方式

種子小而輕,要求整地細,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北方多春播或冬播寄籽,南方可秋播,播種量每公頃7.5kg,育苗時只需1.5-4.5kg,播深2-3cm。

病蟲防治

開花結實期易發生蚜蟲和白粉病,但已到生長後期對產量影響不大。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