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聰 - 神聰 - 針灸穴位

四神聪,组合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由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的四个点组成。百会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四个点分别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处。有枕动脉、颞浅动脉、额动脉的吻合网,有枕大神经、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分布。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低智、痴呆。平刺0.5-1寸。

功能作用

寧心安神,明目聰耳。

定位

百會穴位於頭部,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四個點分別位於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處。

解剖

面板,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結締組織。布有枕動、靜脈,顳淺動、靜脈頂支和眶上動、靜脈的吻合網,有枕大神經,耳顳神經及眶上神經的分佈。

詳細主治

1、頭痛、眩暈、失眠、健忘、癲癇、低智、痴呆、中風、偏癱。 2、腦積水、大腦發育不全、休克、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神經性頭痛、腦血管意外引起的偏癱等。

詳細操作

1、向會刺:正坐,取1.5寸或1寸毫針,先自前神聰向百會穴沿皮透刺,進針0.5-1寸,以酸脹熱痛為度再用同法,由後神聰透向百會,再由左右神聰向百會透刺,留針15-30分鐘。此法名謂“神聰向會刺”。 2、對向對鋒刺:取正坐位,用1.5寸毫針,由左(右)神聰向右(左)神聰沿皮透刺,或由前(後)神聰向後(前)神聰沿皮透刺0.8-1.2寸,以酸脹痛為度,可採用平補平瀉或提插捻轉等補瀉法。留針15-30分鐘。此為“神聰對向對鋒刺”。

臨床運用

1、針刺四神聰治療子癇:先針內關、風池症減,翌日刺頭維、足跟穴、人中不見好轉,後每15-20分鐘發作一次。即刻針四神聰,配百會、內關、風池,留針1小時癇止。10日後又覺頭暈,依上穴又針1次而愈。 2、四神聰治療癔病性失語:有人報道1例,藥治1周未愈,取四神聰沿皮下各朝外方向刺1寸,留針15分鐘,當即能發音講話。 3、四神聰穴配合體針治療乙腦後遺症:以四神聰為主加肩髃、曲池等穴,四神聰進針後針尖向後平刺0.5-0.8寸,捻轉提插後留針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結果治療135例,39例患者智力語言能力有明顯恢復,顯效9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5.84%。 4、四神聰穴治療急性腰扭傷:取後神聰透前神聰,行強刺激手法20分鐘,囑患者活動腰部。3分鐘後,病人腰部明顯減輕,留針20分鐘後腰痛基本消失,前屈後伸基本正常,2次告愈。

配伍

1、配神門穴、三陰交穴治失眠。 2、配太沖穴、風池穴治頭痛、頭昏。

附註

1、“神聰向會刺”和“神聰對向對鋒刺”頗有類同點惟對向刺提法較為廣泛,針刺長度一般來說可長可短,有超過百會而刺及前(或後)左(或右)之神聰穴者。 2、於臨床上本穴多用針刺法,少用灸法,單用針法刺向百會者謂“神聰向會刺”,此法又名“四花向會刺”。蓋其形似4朵綻開的花而得名。如用灸法則可取少許艾絨,用拇、示指捻搓成米(麥)粒狀艾炷,剪去穴處頭髮後,塗以薄薄一層凡土林或大蒜汁,上置艾粒灸治3-5壯。

相關論述

《太平聖惠方》:“神聰四穴,在百會四面,各相去同身一寸,理頭風目眩,狂亂風癇。”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