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葉蚊母樹根 - 中藥材

杨梅叶蚊母树根,中药名。为金缕梅科植物杨梅叶蚊母树Distyliummyricoides的根。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利水渗湿,祛风活络之功效。常用于水肿,手足浮肿,风湿骨节疼痛,跌打损伤。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滲溼,祛風活絡。

主治

水腫,手足浮腫,風溼骨節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治手足浮腫,跌打損傷。”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

根長圓錐形,大小長短不一。表面灰褐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

植物學資訊

植物種屬

金縷梅科植物楊梅葉蚊母樹。

形態特徵

楊梅葉蚊母樹,又名瓢柴、挺香、萍柴、野茶、夾心、假五倍子。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嫩枝有鱗垢,老枝無毛,有皮孔,幹後灰褐色;芽體無鱗狀苞片,外面有鱗垢。葉革質,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1釐米,寬2-4釐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幹後暗晦無光澤,下面禿淨無毛;側脈約6對,幹後在上面下陷,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能見;邊緣上半部有數個小齒突;葉柄長5-8毫米,有鱗垢;托葉早落。總狀花序腋生,長1-3釐米,雄花與兩性花同在1個花序上,兩性花位於花序頂端,花序軸有鱗垢,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萼筒極短,萼齒3-5個,披針形,長約3毫米,有鱗垢;雄蕊3-8個,花葯長約3毫米,紅色,花絲長不及2毫米:子房上位,有星毛,花柱長6-8毫米。雄花的萼筒很短,雄蕊長短不一,無退化子房。蒴果卵圓形,長1-1.2釐米,有黃褐色星毛,先端尖,裂為4片,基部無宿存萼筒。種子長6-7毫米,褐色,有光澤。

分佈區域

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多生於亞熱帶常綠林中。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