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嗜鹽性)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嗜鹽性)廣泛生存在近岸海水中,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中。本病在沿海常多見,不過由於人們生活提高,交通方面,目前,在內陸各大城市也成為一種很常見的食物中毒。
病原體為一種嗜鹽性細菌,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多因進食被汙染的海產品,最常見為帶魚、螃蟹、墨魚等,其次為被汙染的蛋品、肉類、蔬菜、醃製品等引起中毒。本病的發病機理一般認為是隨食物攝入大量活菌引起感染性中毒,內毒素在發病中起次要作用,也有人認為該菌可能產生一種腸毒素所致。
◆臨床表現
潛伏期一般較短,最短2~3小時,長者可達3~4天不等,多為10小時左右。起病急驟,腹痛、腹瀉、嘔吐、畏寒及發熱。腹痛多為上腹部,臍周部位呈陣發性腹痛,腹瀉每日5~6次,多達20多次。大便多呈黃水樣或黃糊便,有時也呈洗肉水樣血水便,部分有濃血樣或粘液樣便,與細菌性痢疾有區別的是很少有裡急後重或有也不明顯。由於吐瀉,常有脫水現象,重度脫水可伴有聲音嘶啞和肌痙攣,少數病人出現意識不清,面色蒼白或發紺以及發生休克。臨床型別多樣,可呈典型的胃腸炎型、菌痢型、中毒休克型等。
本病病程1~6日不等,一般預後較好。
◆診斷
本病流行季節7~9月份,根據進食可疑食品(醃漬品、海產品),集體發病,潛伏期短,起病急,發熱,腹痛,較其他腸道傳染病病情嚴重,明顯失水及腹瀉呈血水樣便等特點,對可疑食品進行培養,有條件可做細菌分離檢驗。
◆防治措施
1、動物性食品應煮熟,不吃生的和未徹底煮熟魚是等海產品。
2、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感染。
3、生吃海蜇等涼伴菜,應在切好後加入食醋浸泡10分鐘,因為副溶血性弧菌不耐酸,在稀釋一倍的食醋中、經 1分鐘即可死亡。
4、對發病者要給予支援及對症治療,腹痛者給予顛茄或阿托品,糾正水與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及時補液,有人認為口服補液對治療急性感染性腹瀉造成的脫水是一種經濟、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療措施。治癒率在95%以上。
5、血壓下降者,應進行補容、引酸、擴管抗休克治療。
6、抗菌素可給氟派酸、氟唪酸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