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穴 - 厥陽 - 針灸穴位

飞扬,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区,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有小隐静脉和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主治腰腿疼痛、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痨疾。直刺1-1.5寸。

名詞釋義

穴為足太陽經之絡,謂有飛而走足少陰經;又喻足太陽經脈由承山穴沿腓腸肌外側頭內緣而斜行至本穴,大有飛揚之勢,故以為名。

功能作用

舒筋活絡,散風解表,安神定志。

定位

位於小腿後區,崑崙直上7寸,腓腸肌外下緣與跟腱移行處。

解剖

有腓腸肌及比目魚肌。有小隱靜脈和脛後動、靜脈分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

詳細主治

1、腰腿疼痛。 2、頭痛、目眩。 3、鼻塞、鼻衄。 4、癆疾。

詳細操作

正坐垂足著地,於承山穴斜下1寸,直對崑崙穴處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腎炎、膀胱炎、腳氣、痔疾、眩暈、癲癇、腰腿痛等。2、現代研究,針刺飛揚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

配伍

1、配束骨穴、承筋穴治腰痛如折。 2、配承山穴、崑崙穴治足痿。3、配湧泉穴、頷厭穴、後頂穴治歷節汗出。4、配肺俞穴治頭目眩。5、配太乙穴、滑肉門穴治癲狂。6、配委中穴、承扶穴治痔疾。

相關論述

1、《採艾編》:“飛揚,言太陽既附而上,此則可以飛越膽少陽經斜絡也,言能行步如飛也。”2、《經穴釋義匯解》:“穴在足外踝上七寸。為足太陽之絡,謂有飛而走足少陰經;又喻針此穴能揚步似飛,故名飛揚。”3、《靈樞·經脈》:“去踝七寸。”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