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 方劑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降肾气之功效。主治①《伤寒论》: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呕吐和更年期综合征。

  • 名称: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别名:甘草大枣汤(《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茯苓桂枝汤(《伤寒总病论》卷三)、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二十六)、茯苓桂甘汤(《直指》卷十八)、茯苓桂甘大枣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茯苓桂枝甘枣汤(《内台方议》卷六)、茯苓甘桂大枣汤(《医统》卷十四)、苓桂甘枣汤(《类聚方》)、桂苓甘枣汤(《医级》卷七)
  • 出处:《伤寒论》
  • 功用:降肾气
  • 主治:①《伤寒论》: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者

歌訣

苓桂棗甘伏水邪,臍下悸動用則確,或者上衝發奔豚,甘瀾水煮效方捷。

組成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

用法用量

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每服一升,去滓溫服,一日三次。

功用

降腎氣。

主治

①《傷寒論》:發汗後,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②《聖濟總錄》:傷寒發汗後,腹下氣滿,小便不利者

方義

①《註解傷寒論》:本方用茯苓以伐腎邪,桂枝能洩奔豚,甘草、大棗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腎水氣。煎用甘瀾水者,揚之無力,取不助腎氣也。②《金鑑》:此方即苓桂術甘湯去白朮加大棗倍茯苓也。彼治心下逆滿,氣上衝胸,此治臍下悸,欲作奔豚。蓋以水停中焦,故用自術,水停下焦,故倍茯苓。臍下悸,是邪上幹心也,其病由汗後而起,自不外乎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補陽氣,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之,專伐腎邪;用大棗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瀾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土強自可制水,陽建則能御陰,欲作奔豚之病,自潛消而默化矣。

運用

本方以陣發性心動悸、發作性的“少胸中有物上衝”、劇烈腹痛作為辨證要點。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的嘔吐和更年期綜合徵。

重要文獻摘要

《傷寒纘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半斤,桂枝四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勺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汗後餘邪,挾北方邪水為患,故取桂枝湯中之三以和營,五苓散中之二以利水,作甘瀾水者,取其流利,不助腎邪也。”

注意事項

藥宜溫服,藥後忌食生冷。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