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 中藥

桑椹,中药饮片名。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成分

本品含糖、鞣酸,蘋果酸,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蛋白質,芸香苷等組分。

性狀

本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瘦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0.5-0.8cm。黃棕色、棕紅色或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主要功效

滋陰補血,生津潤燥。

適應病症

用於肝腎陰虛,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鬚髮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腸燥便秘。

臨床應用及指南

1、現代用於神經衰弱之失眠、老年便秘及睡眠障礙、糖尿病、中央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等。2、單味應用:(1)慢性肝炎:桑椹加蜂蜜熬膏,每次服5-10ml,每日3次。(2)老年便秘:桑椹50g,水提浸膏配成糖漿250ml,頓服,每日1次,連服5日。(3)慢性胃炎:桑椹粉每次15g,每日3次,飯前30分鐘沖服,10-20日為1個療程。3、配伍應用:(1)桑椹與女貞子配伍,滋陰補血,用於陰血虧虛的頭暈耳鳴、失眠、目暗、鬚髮早白。(2)桑椹與天花粉配伍,滋陰生津止渴,用於津傷口渴或消渴。(3)桑椹與黑芝麻配伍,滋陰養血,潤腸通便,用於陰虧血虛的腸燥便秘。、

藥性分析/方解

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腎經。1、本品能補益肝腎之陰,兼能涼血退熱,適用於肝腎陰虛之頭暈耳鳴、目暗昏花、關節不利、失眠、鬚髮早白等症。對肝腎陰虛兼血虛者,還能補血養肝。其作用平和,宜熬膏常服。2、本品又能生津止渴,潤腸通便。兼陰血虧虛者,又能補養陰血。治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及腸燥便秘等證,鮮品食用有效。亦可隨證配伍。

規格

黑統、青統。

用法用量

1、煎服,9-15g。桑椹膏10-30g,溫開水送服。鮮品搗汁服。2、入湯劑,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或生啖。

不良反應

1、本品入湯、丸、散之類製劑應用,極少見有不良反應。但本品生食或鮮食過量卻可導致嘔吐、腹痛,呈陣發性加劇,煩躁、神志恍惚、消化道出血,可見大便呈暗紅果醬色,嚴重者昏迷,血壓下降,甚至死亡。2、服用本品偶有變態反應,出現面板紅疹,瘙癢,鼻腔、上眼瞼、咽喉部腫脹,需停藥並對症治療。

禁忌

1、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禁用。2、腎陽虛弱,畏寒肢冷,大便久洩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洩瀉等證者忌用。3、《本草省常》:“多食致衄,孕婦忌之。”4、糖尿病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注意事項

1、兒童不宜多食,多食易影響消化。《楊氏產乳》:“凡子不得與桑椹子食,令兒心寒。”2、雖為藥食兩用之品,但若出現發熱、腹痛、便血等不適症狀應停藥或報告醫生。忌生冷油膩食物。

藥物相互作用

1、桑椹配製何首烏:桑椹甘寒質潤,長於滋陰補血;制何首烏甘澀微溫,善於補益精血,固腎烏髮。兩藥合用,可增強滋補肝腎、養血烏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陰血虧虛之眩暈耳鳴、目暗昏花、腰膝痠軟、失眠、鬚髮早白等。2、桑椹配生地黃、麥冬、天花粉:桑椹長於滋陰養血,又生津止渴,潤燥滑腸;生地黃善於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麥冬益胃生津,兼潤腸燥;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諸藥合用,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潤燥滑腸之力增強,適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及腸燥便秘。

藥理作用

桑椹有中度促進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能促進T細胞成熟,從而使衰老的T細胞功能得到恢復;對青年小鼠體液免疫功能有促進作用;對粒系粗細胞的生長有促進作用;其降低紅細胞膜Na+-K+-ATP酶的活性,可能是其滋陰的作用原理之一;還有防止環磷醯胺所致白細胞減少的作用。

貯藏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附註

用藥甄別:1、桑葉、桑枝、桑白皮與桑椹。四藥均源於桑科落葉喬木桑樹,因入藥部位不同,功效各異,習稱“桑四藥”。(1)桑葉以樹葉入藥,為發散風熱藥,質輕升散,善疏肺肝二經風熱,又平肝潤肺、明目涼血,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燥熱咳嗽,肝陽上亢之頭暈目赤及血熱吐衄。(2)桑枝以嫩枝入藥,性平,為祛風溼藥。功能祛風通絡,又行水消腫,善治風溼痺痛之拘攣麻木,無論寒熱均可;又治腳氣水腫,唯力弱單用效差。(3)桑白皮以根皮入藥,專歸肺經,為止咳平喘藥,善瀉肺熱而行痰水,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用治肺熱咳喘痰多、肺氣壅實之水腫脹滿及面目浮腫、小便不利等。(4)桑椹以果穗入藥,為補陰藥。功善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用於肝腎不足、陰血虧虛之眩暈耳鳴、目暗失眠、鬚髮早白及熱盛津傷口渴、陰虛消渴、腸燥便秘。2、桑椹與當歸。兩者皆能補血潤腸通便,同可用治血虛之腸燥便秘。但前者甘寒,長於滋陰補血,常用於陰虛血虧之口乾、消渴及肝腎不足之鬚髮早白;當歸甘溫,既補血,又活血,適用於血虛有寒之證。

免責聲明:

  1. 本站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爲診斷及醫療依據,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醫生指導

相關推薦